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漲知識】吃飯不僅是身體問題,還是在吃文化、吃藝術、吃文化

由 美劇美景美食美刻 發表于 人文2021-06-25
簡介暫且不論酒精度數,我們僅從記載中發現,孔子的孫子子思說:“夫子之飲,不能一升

不奪不饜的饜是不是通假字

孔子是聖人,也許一般人不知道,他老人家還是個美食家呢。怎麼這麼講?我是閱讀《論語》之後才發現的。

美食家孔子

孔子反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更讚賞伯夷叔齊那種“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寧可餓死的氣節(《論語·微子》)。如此看來,吃飯不但是身體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不單單是吃食物,也是在吃文化、吃科學、吃藝術。

美食家孔子

《論語·鄉黨》篇說:“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翻譯過來就是:飯菜餿了,魚爛了,肉腐了,都不吃。孔子強調選料上乘,講求烹飪之法和清潔衛生。食物顏色變了,不吃。味變了,不吃。烹調不當、半生不熟的,不吃(牛排孔子絕對不吃)。不當時的,不吃。肉割得不合正規的,不吃。調料不適當,不吃。肉食再多,吃的時候不能超過主食。只有酒沒有限制,不能等音樂停止了還繼續喝。亂,非醉酒失態,指的是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以後又代指辭賦末尾總括全篇要旨的部分。喝酒不限量,但不能等到樂曲奏完宴席結束還不停止。別人都喝完你還要喝,那不是很失禮嗎?就算是國酒茅臺也不能貪杯。過夜的酒、街市上賣的肉,不吃。孔子認為,市場上所售的酒和肉乾來路不明,不瞭解食品製作過程,食材不醇正、不清潔,不吃。每餐必須有姜,但也不多吃。參加公家的祭祀,祭肉不留到第二天。自己家裡的祭肉不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不吃了。吃飯時不講話,睡覺時不說話。即使是粗飯、菜湯、瓜類,吃飯前也要祭祀,而且畢恭畢敬。林語堂說孔子有深厚的藝術氣質。

美食家孔子

孔子身材魁梧,作為山東大漢,酒量一定可以。孔子能喝多少酒呢?暫且不論酒精度數,我們僅從記載中發現,孔子的孫子子思說:“夫子之飲,不能一升。”不到一升,酒量實在不算高。但是多年之後,孔子的第九世孫孔鮒又爆料了:“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有諺雲: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十榼。’古之聖賢無不能飲也。”“觚”是盛行於商周時期的飲酒器和禮器,作用相當於酒杯。《考工記》有記雲:“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說明它的容量較大。“孔子百觚”,可謂海量!魯國出產的酒酒精度數很低,見《莊子·胺篋》載“魯酒薄而邯鄲圍”。因魯酒寡淡,孔子的後代才敢吹牛說“堯舜千鍾,孔子百觚”。

美食家孔子

美食家孔子強調:“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般人都理解為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其實不然,“厭”字正寫應為“饜”,在古時兩字互為通假。“饜”不作“討厭”解,而是“飽食、飽足“之意,引申為滿足。不因食物的精細而吃得過多過飽,不因魚、肉切得細而暴食。遇到好吃的開懷大吃,成為“大胃王”,從禮儀和健康角度來說,都是不好的。

美食家孔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弟子顏回稱讚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美食家孔子簡樸健康的飲食理念,至今值得我們學習。

美食家孔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