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不是去教育,而是去嫌棄

由 張宗超 發表于 人文2021-06-22
簡介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不是去教育,而是去嫌棄文 | 張宗超與讀者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有近一個月沒有更文,讀了幾本書(今天的標題便是選取我讀到的一句話),經歷了一些事,經常會有人諮詢考研擇校選專業、英語四六級、專四專八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觀念

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不是去教育,而是去嫌棄

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不是去教育,而是去嫌棄

文 | 張宗超

與讀者書: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有近一個月沒有更文,讀了幾本書(今天的標題便是選取我讀到的一句話),經歷了一些事,經常會有人諮詢考研擇校選專業、英語四六級、專四專八、計算機二級、情感、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等問題。

感覺還不錯,慶幸自己還有點餘力能幫助到他人,期間思考了幾個點,總結如下,希望有你喜歡的。

第一,如果一份工作讓你產生了想走的念頭,你呆下去都需要不斷給自己打氣,那不如找準時機就走吧,因為遲早是會走的。

第二,生命中遇見的另一個人,突然讓你開始思考:“到底誰才是最重要的?”很可能已是後來者居上。

因為若是原有的足夠,就不會思考何謂更重要。

第三,若是有人說過想要走,要做的不是苦苦挽留,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人與人之間的長久關係靠的是相互吸引,而不是誰的挽留,那都沒用,不過自我感動而已。

要走的遲早會走,但變好的,永遠可以吸引到更好的。

並且我主張的方式是,喜歡了就爭取,別總做些感動別人卻無濟於本質目的的事,那是矯情。

第四,最穩定的關係不是誰付出的更多一點,而是要麼彼此都一成不變,要麼一起朝共同的方向變好。

根本沒有天生合得來的關係,只是恰好當時如此。所謂“我所羨慕的不是風華正茂的情侶,而是相扶到老的夫妻!”

第五,永遠不要期待什麼都是好的,但一直要擁抱希望。與人,遇事,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關鍵在於懂得彼此磨合以及學得見招拆招的心訣。

所以我說哪天生來的天衣無縫,不過都是相互磨合。兩個人,只要可以好好說話,吵吵就能過,其實就是很不錯的關係。

第六,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巴掌也拍不響。有的人之所以不困於人際關係問題,沒有讓自己噁心的人干擾,原因並非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人,而是因為本身就有很強的原則性,從不留有任何機會。

——沒有原則的善良往往是別人放肆的藉口。

第七,遇強恆強,遇弱恆弱。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馬太效應,原來喜歡過一句話:“不是變得優秀了才開始,而是開始了才有機會變優秀。”有的人認為這是句雞湯,我更相信說的是事實。

我所見過的成長快的人以及所謂的多面手,大都是那些比別人更願意爭取機會,不斷嘗試和開始的人,即便他們可能開始的時候也並不好,甚至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很多人的優秀也恰是有過那些傻逼經歷,才贏得了後來比別人給予的更多機會。看似別人給,本質是自己具有吸引力,撐得住。

第八,每個人終究需要自我成就。就成長而言,每個人的其實只能也只能自我救贖,沒有任何人會救得了別人,如果有,那一定是因為自己希望對方能救自己,幫自己,因而自己開始了自救,然後才有別人的功力效用可言。

第九,如果你走過我走的路,讀過我讀的書,經歷過我的經歷,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我會是我。

從不要期待自己的言行都能得到理解和認可,如果是這樣,或許你連自己原本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這也並非活著的意義。無關大是大非的前提下,相比較他人的言論而言,你的喜歡,無比重要。

這幾點思考不一定符合所有的人三觀,但希望能夠在你面對當下某個問題時,可以引起你的一點新思考。

最後分享幾點我讀《朋友圈裡尖子生的》這本書時的摘抄和筆記:

1。這個世界很有意思,整個大學教育體系形成了一套對學生的考核指標,這個指標就是GPA。如果你在大學裡想顯得比較優秀,那你的首要目標是要取得更高的GPA分數,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學生日後的個人發展,似乎與GPA關係不大。

2。商業環境、公司體量、人們的想法和傳播途徑都在變化,這是沒辦法複製的,所以依賴自己對一件事情本原的邏輯去做事,這樣的能力很重要。

——把握本質,而不是看別人怎麼做,原理比較重要。

3.理財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節流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走在開源之前。

——當然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節省,用錢買自己覺得划算且值得的東西,就值得稱讚。

——永遠購買價值被低估的東西。

——馬文亞判斷一件東西該不該買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你買了之後,如果不告訴任何人,不給任何人看,你心裡憋不憋得慌?很多人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的眼睛裡、掙扎在別人的睡沫星中,為了虛裝名利而延展自己的生命,從而成為金錢的奴隸。

4.李叫獸如何構建知識體系?

——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絡——看到知識後問自己:還有什麼現象可以被這個知識解釋?還有呢?還有呢……

——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問自己:這個知識可以用於做哪些事?還有呢?還有呢……

——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理論或者知識可以解釋?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5.什麼是最取巧的學習方式?

“學佛之人,與其拜菩薩,不妨就直接觀想‘自己就是菩薩’,觀想菩薩在這種環境中會怎麼做,這是修行的一種方便法門。”

——做一名精巧的複製者和模仿者,代入導師角色,觀想他們的行為和思維。

文 | 張宗超

愛讀書 | 愛寫作 | 愛學習 | 愛思考

寫人生規劃 | 職場 | 自我成長的年青作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