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這首詩裡,不僅有孩子的歡樂,還有階層的難以逾越

由 天上的徐星星 發表于 人文2023-01-31
簡介詩無達詁,我們可以從“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中讀到古代兒童獨有的樂趣,也可以從“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感受到古代人難言的勞累

也傍桑陰的上一句是什麼

《四時田園雜興》(三十一),不僅充滿了童真童趣,細讀起來,我們或許也能看到千年不變的階層固化。

詩歌原文如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大意是:農民們白天到田裡去鋤草,夜晚回來搓麻繩。農家不論男女,都要做很多農活。而小一輩的孩子們,雖然還不會除草搓麻繩之類的活,但是因為生活在農村,耳濡目染,也跟著大人的樣子學,這不,就有孩子在桑樹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

這首詩裡,不僅有孩子的歡樂,還有階層的難以逾越

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首詩中小孩子們學種瓜的情景著實有趣。想象一樣,五六歲的孩子,放在現在,那都是家裡的小霸王,父母想著法子地陪孩子游戲,哪捨得讓孩子去幹活。但是,詩中的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都太忙了,他們得不到父母太多的關注,學種瓜既是一種模仿,也是一種樂趣。童年生活有苦有樂,大多數人從這首詩中讀到的是兒童之樂,但是當你對詩人、對這些詩的背景有更多的瞭解之後,或許會有更深的感觸。

本首詩的作者是范成大,南宋名臣,詩文方面造詣也很高,跟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為“南宋四大家”。他們也是愛國詩人,關心百姓疾苦。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此間寫下了大量的詩歌,《四時田園雜興》就在其中。從題目上看,我們就能知道這些詩描寫的是田園風光,時間上涵蓋一年四季,這是一組詩,共有六十首。雜興,是隨意寫,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很自然地寫了下來。

山水田園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很有名的一類。不過在范成大之前的詩人,除陶淵明外,其他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彷彿是加了濾鏡的,安靜而又美好,詩中偶爾出現的人物也是隱者的形象,暗喻了自己的心境。例如唐代詩人王績的《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前面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景,最後一句卻道出了作者的心聲: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如此孤獨,沒有知音,還是讓我去懷念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吧!

總之,大多數詩人筆下流淌出來的是一首首田園牧歌,讓人心生嚮往。但實際呢?實際上古代的農民生活是很艱難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古代農民的真實寫照。而范成大作為南宋有名的愛國詩人,他對田園生活對百姓疾苦是非常瞭解的,尤其是他的這組《四時田園雜興》,可以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南宋農民艱難生活的全景圖。這其中有田園風光的靜美,但更多的是農民生活的勞累與困苦。“採菱辛苦廢犁鉏,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看這一首,底層百姓被壓迫得苦不堪言。

瞭解了這些之後,再來看小學語文課本上的這首詩,我們又能看到什麼呢?男耕女織,晝夜忙碌,孩子們呢,從小學著做農活,雖然是無意識的,但是我們也能想象到這些孩子的未來:

他們會重複父輩的生活,日日忙碌,沒錢讀書,自然無從改變命運,在階級分明的古代,底層人想要出人頭地,太難。

詩無達詁,我們可以從“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中讀到古代兒童獨有的樂趣,也可以從“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感受到古代人難言的勞累。反觀我們當下的生活,我們比古人幸運多了,該如何珍惜眼前的幸福呢?自然又是另一個話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