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上海人講規矩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人文2023-01-28
簡介上海人生活中都有做事講規矩,做人守規矩,對不諳事理的人做規矩的潛意識

六月債還得快是什麼意思

有規矩,嘸規矩,在上海話裡有很高的使用頻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上海人講規矩

有規矩,嘸規矩,在上海話裡有很高的使用頻率。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到上海闖蕩的外來移民如過江之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上海的確是一個講規矩的地方。

上海人生活中都有做事講規矩,做人守規矩,對不諳事理的人做規矩的潛意識。上海人市井生活裡的規矩,也因了移民社會的優勢博取眾長,各地人士的一些帶有鄉土氣息的良好的習性在上海這座城市裡“調一調”,猶如雞尾酒一樣,調出了上海特有風味的本地人規矩。

上海弄堂生活常常是半透明的環境,所以大人教育小人,給自家小人講規矩做規矩也是體現家教的一種方式。一家人在屋裡廂坐下來吃飯,大人不到位,小人就動筷子,這是嘸規矩;吃飯不能吧唧吧唧出聲音;孔子云“食不語,寢不言”,上海人家講究吃飯時不允許哇啦哇啦講閒話,以免唾沫星子亂飛。“吃飯飯碗頭端牢”,這也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常用語,不端牢飯碗意味著將來尋不到工作沒有飯吃。還有,不能用筷子敲飯碗,更不能將筷子插在飯上,這是詛咒人的大不敬行為……儂看,光是吃飯一項就有這麼多小辰光大人耳提面命的規矩。

上海人生活裡的規矩很多都和禮儀教養有關,禮多人不怪,有利於人際關係和諧。上海人家蝸居在石庫門,屋裡廂有好東西吃了,是藏不住掖不住的,隔壁鄰居即便眼睛看不到,但鼻子一定能聞到,所以不好意思獨享,總要給隔壁人家盛一碗過去,而隔壁人家也不會把空碗還回去,碗裡總要放上幾塊糖什麼的以表謝意。人情大如債,六月裡的債還得快,還了心裡沒負擔。

石庫門裡空間逼仄,免不了互相串門聊家常,但是走人後不要忘記輕手輕腳地把門關上,否則弄不好給人戲謔一句:儂怕尾巴軋脫啦。上海人講究做人要識相,不要隨便搶人的風頭,要成人之美,更不能做背信棄義“戳輪胎”“下拆洞”的事體,一旦被人貼上這種標籤,背後頭要被人指手畫腳的。反之,做事體“上路”的人,即按上海人預設的規矩做事的人會一直得到大家的讚許,以至於“上路”還是“勿上路”成為滬上識人頭的一種標準。到菜場或其他集市攤頭買東西,買貨人總希望斤兩實足,提秤的人總會讓你看到秤桿是向上翹起的,在買貨人眼裡這就是“上路”,即給人面子,讓人開心。

生活中總免不了求人幫忙,但規矩是不提過分要求,不強人所難,不讓人難堪,所以講規矩的求人者總是自己先斟酌再三,換位思考,所謂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別人,想周全瞭然後再擇時開口,及至事情解決了,即使沒有過分煩勞到別人,也要再三說“難為儂了,難為儂了”。這是規矩,也是禮數。

有了規矩在,才有秩序美。在公共場合一旦眾人按下規矩的預設鍵,就會省去一些是非,起到定分止爭的效果。都說上海人善於排隊,排隊時間長,難免有人要在隊伍裡進進出出的,人群裡就會有人出來拿支粉筆在排隊人衣袖上編號,既可以防止被人插隊,又可助有人一時離隊能夠無爭議地迴歸。這編號者不是公家人士,但大家認同,這是對秩序的預設。歷史上堪稱排隊之最的應是世博會期間,有的參觀專案排隊時間甚至達到八小時,其排隊時間之長,排隊人耐力之久,尤其是秩序之井然,令人歎為觀止,其中上海人排隊規矩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有形和無形的規矩管著所有的人,對做事做人不守規矩的,上海人就會對伊做規矩。對自家小人,大人的做規矩或者是當場讓伊吃一隻“麻栗子”,或者乾脆拖到屋裡廂用竹片爿請伊“吃一頓毛筍烤肉”,讓伊長長記性。有一次弄堂裡兩個小屁孩打架,明明是一方孩子仗勢欺人,偏又碰到一個護犢子的母親,只見那吃虧一方的母親將自家的孩子一邊打一邊罵,“儂迭只小赤佬嘸麼家教,還要仗勢欺人啊”,打的是自家小囡,罵的是人家小人,這也算是做規矩給不懂規矩的人看。

對外頭人做規矩,有時不方便直接指責,上海的一些號稱“茄人頭”的女子就會做樣子給人看,用身體力行的榜樣力量帶動對方。當然,倘若遇到屢教不改的嘸規嘸矩的人,上海人也會想方設法讓伊吃吃苦頭,促使其幡然醒悟,做一個守規矩的人。

講規矩、守規矩是上海的一種城市品質,望其能源遠流長,發揚光大。(羊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