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壺裡“乾坤”大,茶中“文化”多

由 問心求是 發表于 人文2023-01-27
簡介爾後,茶葉傳往世界各地,有許多國家種茶,並有了飲茶的習慣

壺裡煮乾坤是什麼意思

戀茶

榮凡詩

大多大老爺們都有三愛:愛吸菸、愛喝酒、愛飲茶。吸菸,人們只說壞不說好;喝酒,說多喝壞少喝好;飲茶,沒說壞的都說好。我不會吸菸,不愛喝酒,倒有點戀茶了,大有“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這一種”的情懷。

在我的前半生,對茶葉比較陌生,知名知面不知味。這是因為在我家鄉魯西南,早些年人們不太習慣喝茶。加之以前生活困難,連吃飯都成問題,誰家還有閒錢買茶葉。那時,這高檔的奢侈招待品——茶葉,不是普通人家有的。有的家裡來了客人,習慣地往開水裡放點紅糖,或者放入拌和好的雞蛋漿,讓其喝紅糖水或雞蛋茶。那紅彤彤、甜滋滋的紅糖水,那黃澄澄、香噴噴的雞蛋茶,曾使我童年眼巴巴地望著它,抿著小嘴喝上一碗高興極啦。年齡大了,上學、當兵,過集體生活,忙於學習、工作,基本上不跟茶葉打交道。由此可見,與茶葉相知晚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年後,與茶葉打交道就是平常事了。如今我已退休,沒有什麼嗜好,就是愛書,再就是愛茶了,茶成了我的第二寶。沏一杯清茶,茶煙嫋嫋,讀一本好書,書香脈脈,心裡湧動著幸福和愉悅,品味古人“茶煙一榻擁書眠”的妙趣。喝一杯清茶,文思潮湧,寫一篇短文,手到擒來,心中泛著喜悅和快樂。欣讀明代朱權《茶譜》中所曰:“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云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談而永珍驚寒。”魯迅先生也說:“有好喝茶,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我不敢與偉人之高相比,落落紅塵,終難免俗。喝茶就是解渴潤喉、提神益思的一種飲料罷了。這不,茶畢心血來潮,竟寫起茶文章來了,以此傾吐自己的戀茶情結,學習探討中華茶文化。

壺裡“乾坤”大,茶中“文化”多

唐朝人陸羽著《茶經》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傳說神農氏在野外燒水,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燒好水後,其色微黃,喝在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人們便開始飲用茶了。它屬常綠灌木植物,植高1至6米,喜歡溼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近些年來,經過科學培植,茶樹被移植到長江北有些地區種植,山東嶗山、日照、臨沂已大面積種植,煙臺有的地方也種植了一些,如萊陽就種植了“龍井43號”和“平陽早春茶”,牟平、萊州、福山分別種植了丹參茶、苦菜茶、紫蘇茶,打破了江南一統天下的格局。山青水秀,雲霧繚繞的山區,就適合茶葉的種植與生產,其種植面積逐步擴大開來,人們將飲用到更好更多的茶葉。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中國人是飲茶習慣的首創者,因此可以說,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象徵性的符號。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每一頁都可嗅到淡淡的茶香。人們歷來對選茗(茶)、取水、備具、作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嚐方法都頗有講究,因而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雅俗共賞的飲茶習慣和品茶技藝。秦漢時期,茶葉的簡單加工開始出現;西漢時,茶已經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三國時,崇茶之風進一步發展,出現“以茶當酒”的習俗;到了兩晉、南北朝,茶葉從原來珍貴的奢侈品逐漸成為普通飲料。由此,人們在歷史長河中,在日常生活裡,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茶文化。時至今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改革的成功,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茶文化廣受重視,茶葉種植、加工技術日趨進步,茶業的發展出現了絕佳的環境和空前的繁榮。

同時,茶成為人們傳遞友誼和商品流通的極佳物品。早在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帶茶葉出使印度支那半島;南北朝時,茶葉曾出口到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年間,日本最澄和尚帶茶籽回國種植。爾後,茶葉傳往世界各地,有許多國家種茶,並有了飲茶的習慣。如今,我國茶葉貿易量在國際上佔70%以上,銷往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產茶大國,真是“根在中國,香傳海外,茗揚世界”“春露入口神采飛揚,茗茶飄香共享九州”。

茶是山之精、木之秀、水之華孕育而生。茶的山水氣,註定了它總是飄逸、悠遠、淡泊、靈動……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窟”熱鬧後的落寞。“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中,有綠有紅”。茶葉有綠茶、紅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和花茶(加入花的茶);名茶有杭州西湖龍井、蘇州洞庭碧螺春、安徽黃山毛峰、福建安溪鐵觀音、湖南嶽陽銀針等,可謂是顏色各異、品種眾多、風情萬種、韻味無窮。

古人對茶頗有研究,情有獨鍾。唐昭宗時代的戶部侍郎陸希聲《茗坡》一詩曰:“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可見春茶不僅色鮮味美,而且有醒酒、消渴的功能。一般說來,春茶要比夏茶、秋茶好得多。鑑別茶葉的優劣,要看外形:整碎、色澤、嫩度、條形、淨度;還要觀內質:湯色、香氣、滋味、葉底。透過眼看、手感買了茶葉,喝時也有茶道,通常是12道:備具、煮水、賞茶、溫杯湯具、投茶、洗茶、沖茶、分湯、敬茶、賞湯、品茶、回味。茶有茶道,器亦當體其道,就是說好茶道,茶器也極為重要。

中國的茶具據《茶經》“四之器”載,有二十五種,一般可按其選型分為碗(最好用蓋碗)、盞、壺、杯等幾類。選擇何種茶具為佳,可根據各自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審美觀念、所處環境,從方便適用著眼而各取所需。說起到茶館喝茶,北京叫“泡茶館”,江南叫“生茶館”,杭州叫“孵茶館”,而我們山東稱“去茶館喝茶”,廣東人稱“去茶室嘆茶”,說法之趣,茶客沉迷,陶醉人啊。一杯茶,沏盡人間永珍,浸透宇宙盈虛。要飲茶四季各不同,春飲花茶,可散發體內的寒邪,生髮陽氣;夏飲綠茶,可清熱解暑、解毒止渴;秋飲青茶,可消除人體內的燥熱;冬飲紅茶,可補陽氣,助消化。茶藝、茶道、茶具、茶館、茶性,多姿多彩,難以盡述。“歇一刻消消暑氣,喝兩杯品品香茗。”“茶水清香,不思楊梅止渴;亭宇涼靜,何必稠樹遮蔭。”細品那些綴飾於茶亭的楹聯,有如茗香爽口意味雋永。

壺裡“乾坤”大,茶中“文化”多

在古代,尤其是在南方,茶亭幾乎遍佈鄉邑,堪稱國粹之一。在那亭閣樓臺,幾乎無處不“聯”。“茶亭”與“茶聯”這兩種國粹的結合,便成了世間難尋的國粹。中國的茶文化,早已成為世界文化搖籃中一株耀眼的奇葩,歷久不敗,彌久芬芳,有著永恆的獨特魅力。

現代科學證實:茶葉確實有與人健康密切相關的成分,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毒、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溼等藥理作用;還對現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還可抑制與減緩細胞衰老,以及美容護膚、預防齲齒等。可見,茶葉藥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大,是其他飲料無可替代的。有句俗語,“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說的是泡茶前必須洗杯,茶具要潔淨,因為茶垢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罪魁禍首。還有,不能飲用剛採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新茶,不能用手抓茶葉,不喝變質的茶葉、茶水,科學衛生的飲茶,有益身心健康。

茶是我國的國飲,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客來奉茶”“以茶會友”的傳統。應朋友之邀,前些年去過杭州,今年又爬了黃山,有幸目睹了茶鄉茶韻茶文化。在那萬山溝壑、莽莽叢林中,茶山一座連著一座。鬱鬱蔥蔥的茶樹整齊成行,就像給山戴了許多條綠色的項鍊,一圈一圈繞到山頂。輕霧薄雲繚繞,茶樹時隱時現,那穿紅著綠的姑娘們唱著歌兒,採茶正忙。可以想象,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啊!

春到暖意濃,茶到客人知。我曾置身於早就嚮往的茶園,撫摸著茶樹,咀嚼著鮮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些小精靈哦!沐浴著陽光雨露,吸取著天地精華,積澱著各種養分,承載著茶農的希望。我坐在龍井村的茶棚裡,目睹周圍無不飄浮著一縷縷茶香,品茗之時,牽來萬古情思,燦如星月的名人,經過茶香的陶冶,孕育瞭如仙風骨的思想,寫出驚世駭俗的作品。清朝乾隆帝曾到杭州獅峰山下品龍井茶,飲後讚不絕口,文思如湧,頓成《觀採茶歌》一首,詩云:“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地爐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這首詩歌把採茶的時間、芽葉標準、熱鬧忙碌的情景、加工條件、方法、特點及炒制過程作了生動的描寫,其中也道出了皇帝能知茶農勞作的疾苦。

壺裡“乾坤”大,茶中“文化”多

在盛唐詩人中,數白居易詠茶詩最多,有70餘首,最推崇的應是《茶山境會亭歡宴》一詩,寫絕了文人們在清明時節,風雲際會,品茶鬥勝的景象:“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我置身於人間仙境般的茶鄉,品嚐著風味清香的龍井茶,品味著古人的吟茶詩,那種從感官到心靈的享受,那種水文雋永的韻味,身心陶醉了!

作家楊絳先生有個散文集,叫《將飲茶》,其名由來,極有興味。從前有個迷信傳說,說是一個人死後,陰魂走在黃泉路上,經過一家孟婆店,都要進去喝一碗“孟婆茶”,此茶喝後,就把一生經歷統統都要忘記了。作者受啟發,為防來日遺忘,將某些人和事寫了下來,所以給文集起名叫《將飲茶》。初冬,裹著寒冷的暮氣來了。此時,我正品一杯茶,看著茶葉在杯中慢慢地舒展,上下起舞、曼妙鮮活,彷彿漂浮著多少悠遠的故事;望著一杯清水漸漸地凝成暮色,茶葉泛出香氣,瀰漫四溢,好像傳遞出多少動人的樂章;喝著這暮色的茶水,清香無比,沁人肺腑,心中反芻著我人生的香甜和苦澀,品味著生命的感悟和真諦。

“嫩綠忍將茗碗試,清香先向齒牙生”( 清袁枚),清茶入口,餘香繚繞,頓覺通體舒泰,身心飄然,眼前浮現出逝去的歲月。回想人生的過程如流星一閃即逝,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就在忽閃之間,人老矣,頭飛白雪;蝶飛來,明日黃花。我深感韶光難留,不覺間心情越來越沉重。人生如殘茶,芳香多已逝,珍惜剩下的歲月,挽留現存的餘香,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用一顆平常心、一個健康身,走好生活之路。

壺裡“乾坤”大,茶中“文化”多

某地有一茶館依據唐代一首茶詩:“獨啜提神,二人有趣”,寫了一幅迴文聯,頗有意味。“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回過來讀,聯語煥然一新:“意適能言趣,心清可品茶。”茶好啊!雅士們說: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佛教人傳:和尚們愛茶,自古名寺出名茶;老百姓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何不通一點茶史,識一點茶名,學一點茶藝,讀一點茶詩,作一個戀茶者呢!(圖片來自網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問心求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