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拾貝通鑑·春秋,君子不欲多上人,齊大非偶,自求多福

由 史記有約 發表于 人文2023-01-23
簡介出自《左傳·桓公三年》、《國語·晉語》春秋·蓮鶴方壺君子不欲多上人周桓王帶領諸侯討伐鄭國,鄭莊公出兵抵禦

什麼叫自求多福

宋殤公知孔父之賢而不早任,故身死

宋殤公時,孔父嘉為司馬,華督為太宰。華督自從路遇孔父妻後,貪圖其美色,就讓人在國中揚言說:“殤公即位十年,竟打了十一次大仗,

民不堪命

(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這都是孔父的罪過,我要殺死孔父以安定百姓。”

華督殺死孔父,奪走了他的妻子。殤公很生氣,華督害怕,於是又殺死殤公,從鄭國迎回公子馮並立他為君王,這就是宋莊公,華督作宰相。

孔父嘉純粹被人嫉妒,而遭刺殺,實在是冤。

宋殤公知孔父之賢而不早任,故身死

宋殤公明知道孔父的賢良卻不委以重任,因此被弒殺

)。

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史記·宋微子世家》、《鹽鐵論·殊路》

民生與三,事之如一

曲沃武公討伐翼城,殺了晉哀侯,勸阻晉哀侯的大夫欒共子說:“假如你不為哀侯效忠而死,我將帶你去覲見天子,讓你當上卿,掌管晉國的政務。”

欒共子拒絕說:“我聽說過:‘

民生與三,事之如一

(人在世間生活靠的是父親、師長和國君,要始終如一地侍奉他們)

。’父親給我生命,師長給我教誨,國君給我食祿。沒有父親就不會來到世間,沒有國君的食祿就不會長大,沒有師長的教誨就不會知道家族的歷史,所以必須一心一意事奉他們。

只要是他們的事,就應出死力去辦,這是做人的道理。我豈敢為了一己的私利廢棄做人的道理,那樣的話你又怎麼教我盡忠呢?況且你只知道勸我不為哀侯效忠而死,卻不知道我如苟且到曲沃侍奉你,就是懷有二心。跟隨國君的人卻懷有二心,國君要用他幹什麼?”

欒共子為正義而戰鬥而死。

出自《左傳·桓公三年》、《國語·晉語》

拾貝通鑑·春秋,君子不欲多上人,齊大非偶,自求多福

春秋·蓮鶴方壺

君子不欲多上人

周桓王帶領諸侯討伐鄭國,鄭莊公出兵抵禦。周桓王率領中軍;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軍、衛軍隸屬於右軍;周公黑肩率左軍,陳軍隸屬於左軍。

鄭國的子元建議用左方陣來對付蔡軍和衛軍,用右方陣來對付陳軍,說:“陳國動亂,百姓都缺乏戰鬥意志,如果先攻擊陳軍,他們必定奔逃。周天子的軍隊看到這種情形,又一定會發生混亂。蔡國和衛國的軍隊支撐不住,也一定會爭先奔逃。這時我們可集中兵力對付周天子的中軍,我們就可以獲得成功。”

鄭莊公聽從了。曼伯擔任右方陣的指揮,祭仲足擔任左方陣的指揮,原繁、高渠彌帶領中軍護衛鄭莊公,擺開了叫做魚麗的陣勢,前有偏,後有伍,伍彌補偏的空隙。

雙方交戰,鄭莊公命令左右兩邊方陣說:“大旗一揮,就擊鼓進軍。”鄭國的軍隊發起進攻,蔡、衛、陳軍一起奔逃,周軍因此混亂。鄭國的軍隊從兩邊合攏來進攻,周軍終於大敗。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還能指揮軍隊。祝聃請求前去追趕。

鄭莊公說:“

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

(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裡敢欺凌天子呢)

?只要能挽救自己,國家免於危亡,這就足夠了。”

夜間,鄭莊公派遣祭仲足去慰問周桓王,同時也問候他的左右隨從。從此,周天子淪為諸侯。

出自《左傳·桓公五年》

齊大非偶,自求多福

魯桓公在沒有向齊國求婚之前,齊僖公想把文姜嫁給鄭國太子忽。太子忽辭謝,別人問為什麼,太子忽說:“

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

(人人都有合適的配偶,齊國強大,不是我的配偶)

。《詩》說:‘

自求多福

求於自己,多受福德

)。’靠我自己就是了,要大國幹什麼?”

君子說:“太子忽善於為自己打算。”

等到太子忽打敗了戎軍,齊僖公又請求把別的女子嫁給他。太子忽堅決辭謝,別人又問為什麼,太子忽說:“我為齊國沒有做什麼事情,尚且不敢娶他們的女子。現在由於國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齊國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國,這是利用戰爭而成婚,百姓將會對我有什麼議論呢?”於是就用鄭莊公的名義辭謝了。

太子忽看是沒有錯,但兩拒齊國的聯姻,錯失強強聯合的機會,最終也被弒殺。

出自《左傳·桓公六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