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春秋》風雲(三百二十五)

由 紹興李珍 發表于 人文2022-09-24
簡介追隨魯昭公的眾人,以臧昭伯為首,將用結盟方式聯合起來,盟書說:“戮力壹心,好惡相同,不論有罪無罪,堅決跟從國君,不與內外溝通

戮力壹心,好惡同之是什麼意思

《春秋》風雲(三百二十四)

昭公二十五年(三)

第三百十六回 稀裡糊塗奪權令 目標不明懿伯蒙

魯國叔孫昭子去魯地“闞地”(今山東濟寧南旺湖),魯昭公居住在府庫名叫“長府”。九月十一戊戌日,開始討伐季氏,在大門口先殺公之,便攻進去了。季平子登臺第一次請求:“國君沒調查臣之罪,就派遣官吏直接討伐下臣,臣請求住沂水岸邊,讓國君審查。”魯昭公不答應。

第二次請求囚禁在季氏封地“費地”(今山東臨沂費縣西北),昭魯公不答應。

第三次請求容許讓他帶五車逃亡,魯昭公還是不答應。

子家懿伯諫言:“君主答應!政令出自季氏已經三代,依附於他的貧民很多。其黨羽也很多,等到太陽下山,還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情況。眾怒不可積,積聚而不能及時處置,怒氣會增大,便生叛亂之心;叛亂心一起,有同樣需求者便會聯合起來,到時,君主必生後悔之心。”

魯昭公不聽諫言,郈昭伯還在那裡點火:“必須殺了他。”魯昭公派遣郈昭伯去迎接孟孫氏宗主——孟懿子(仲孫何忌),叔孫氏家臣司馬鬷(zōng音宗)戾在詢問屬下:“如何辦?”無人能夠答。又自問地說:“我是家臣,不敢考慮國事。只考慮有無季氏,哪種情況對我有利?”這一問,大家齊聲說:“無季氏,就無叔孫氏。”鬷戾便做決斷:“這樣的話,去救季平子。”

小編以前說過,沒有軍隊的國君,就是土財主一個。對於百姓來說,既構不成威嚴、也沒有布恩德,恩威俱無,成了可有可無之國君。

鬷戾率屬下人前去營救季平子,攻破西北角進去。只見魯昭公親兵已經脫去皮甲,手拿箭筒蹲著,鬷戾先把他們趕走。孟氏派遣人先登上西北角去觀望季氏情況。觀望者看到叔孫氏旗子後向孟氏報告,孟氏一聽,心知肚明,逮捕郈昭伯,在南門西邊殺死了事,乘勢討伐魯昭公親兵。

《春秋》風雲(三百二十五)

石鼓書院

子家懿伯(子家羈)想出一計,等於把罪名一個人承擔下來:“臣下假裝劫持君主,揹著罪名逃亡,您留下來,繼續讓季平子執政,讓他有所改變。”魯昭公說:“我不能忍了。”與臧昭伯去辭別祖墳、祖廟,商討逃亡事宜後出走。

九月十二己亥日,魯昭公逃亡齊國,居住“陽州”(今山東泰安東平北)。齊景公將去“平陰”(今山東濟南平陰)慰問魯昭公,聞知魯昭公已在“野井”(今山東德州齊河東南)。齊景公說:“寡人之罪。”連忙派遣官員去平陰等待,為的是路近方便。魯史書記載:“公孫於齊,次於陽州,齊侯唁公於野井。”合於禮制。有求於人,先居人下,禮之善事。

齊景公說:“自莒國疆域以西,奉送魯君二萬五千戶,聽從魯君的命令,寡人將帥敝邑之軍前來跟隨執事,唯命是聽。魯君之憂,就是寡人之憂。”魯昭公聽得很高興,子家懿伯一聽,便知是假話,勸諫:“天祿不再,天若福佑君主,不會超過周公,給魯國足夠。失去魯國,甘願做二萬五千戶的臣子,有誰再來為君主復位?再說齊國國君無信用,不如早點去晉國。”魯昭公不聽。總是福薄,聽不進善言。

追隨魯昭公的眾人,以臧昭伯為首,將用結盟方式聯合起來,盟書說:“戮力壹心,好惡相同,不論有罪無罪,堅決跟從國君,不與內外溝通。”並且用魯昭公的命令給子家懿伯看。

子家懿伯說:“如此的話,我不參與結誓。我無才能,不能與諸位同心,並且,我覺得諸位皆有罪。我做不到內外不溝通,正想離開國君去四方奔走。你們喜歡逃亡不希望國君安定,我怎能做到好惡一致呢?陷國君於危難,還有比這更大的罪過嗎?通內外讓國君儘早回國,不通訊息能幹什麼?還能有什麼可守的?”便不參加結盟。君子言出,識者寥寥,智慧不足,可嘆可憐。

《糊塗奪權》

君奪臣權正義含,預案缺少度不沾。

三次請求機緣孕,獨擔惡名懿伯丹。

何人可信不可信?認人不清糊塗談。

主次輕重因不念,真偽難辨喜美言。

壬寅年五月初六

《春秋》風雲(三百二十五)

石鼓書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