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縉雲,為何叫“縉雲”? |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看點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3-01-19
簡介唐玄宗李隆基聞之大悅,敕改縉雲山為仙都山、縉雲堂為黃帝祠宇,把民間的聯合族祭上升為政府祭祀,祭祀黃帝“北陵南祠”的格局開始形成

山呼萬歲的意思是什麼

壬寅(2022)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將於10月4日(重陽節)在麗水市縉雲縣舉辦。

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因何而來?縉雲和黃帝有何淵源?縉雲又為什麼叫“縉雲”?讓我們走進歷史,一起了解——

縉雲,為何叫“縉雲”? |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看點

談起黃帝,多數人以“人文始祖”尊稱,他的時代被公認為是中國文明的起源界點,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便源於黃帝。

相傳,軒轅黃帝一統天下後跨江南巡,見一地山青水秀,風光優美,即在此鑄鼎煉丹,馭龍飛昇。後來,黃帝縉雲氏之一部南遷定居於此,並把此地取名為縉雲山。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

縉雲流存著黃帝的許多傳說和文獻記載,早在夏商周時期,當地百姓就將鼎湖峰作為始祖軒轅黃帝祭拜。

縉雲,為何叫“縉雲”? |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看點

從東晉開始,每年清明舉辦民祭活動已頗為盛行。位於仙都鼎湖峰蒼龍峽口的“黃帝祠宇”,是江南百姓祭祀黃帝的唯一場所。約建於東晉成帝咸和——鹹康年間(公元326-342年)的縉雲堂,是江南人民祭祀黃帝的最早建築物。

地方政府公祭始於盛唐,相傳九九重陽節是軒轅黃帝馭龍昇天的日子,也是江南一帶地方政府公祭黃帝的日子。

公元696年,武則天封禪嵩山,改年號“萬歲登封”,並在縉雲山所在地置一新縣,縣名冠以黃帝名號——縉雲。縉雲縣從此成為中國版圖上的一個行政區劃,至今已歷1300多年。

公元748年(唐天寶七年),縉雲山忽現“彩雲仙樂、山呼萬歲”之瑞,處州刺史苗奉倩上奏於朝。唐玄宗李隆基聞之大悅,敕改縉雲山為仙都山、縉雲堂為黃帝祠宇,把民間的聯合族祭上升為政府祭祀,祭祀黃帝“北陵南祠”的格局開始形成。

著名小篆書法家、時任縉雲縣令、李白的族叔李陽冰題篆“黃帝祠宇”,一直儲存至今。

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宋真宗派大臣到仙都祭拜黃帝,並將祈求國運昌盛的“金龍玉簡”投放到金龍洞。

公元1066年(宋治平三年),宋英宗下詔,以仙都“黃帝祠宇”為核心,進一步擴大建築規模,並賜名為“玉虛宮”。

北宋末,玉虛宮被方臘起義軍燒燬。南宋紹興五年(1135),道士遊大成集資重建。至明代,毀於戰火。清初,僅存孤亭一座,但民間百姓在黃帝祠宇舊址祭拜軒轅黃帝延續不斷。

縉雲,為何叫“縉雲”? |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看點

經國家建設部批准,1998年縉雲縣人民政府重建“黃帝祠宇”,恢復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北陵南祠”格局,使仙都黃帝祠宇重新成為江南百姓祭祀黃帝的聖地。

恢復祭典以來,縉雲不斷挖掘縉雲黃帝文化,積極探索弘揚黃帝文化與發展旅遊事業的切合點,實施了一系列品牌重塑工作。

每年清明、重陽分別舉行民祭和公祭軒轅黃帝活動,24年從未間斷,黃帝文化知名度不斷提高,仙都旅遊文化內涵不斷豐富。

縉雲,為何叫“縉雲”? |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看點

從2000年開始,縉雲多次組織召開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清華、北大、西北大學,中國先秦史學會、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浙江省歷史學會等院校團體專家學者,共同研討縉雲黃帝文化的歷史淵源、內涵及時代價值。

2008年,浙江省文化廳公佈了縉雲縣(仙都軒轅氏祭典)為首批省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基地之一。

2011年,縉雲軒轅祭典專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1年,仙都黃帝祭典升格為省政府主祭並圓滿舉行,越來越多的人們將目光投向浙西南山城縉雲。

黃帝文化的注入,使本已有名的仙都旅遊更加興旺。自1998年首次祭典以來,仙都旅遊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同時,透過旅遊搭臺,經濟唱戲,大力推介涉及旅遊、教育、城建、工業等各領域的專案,成功引進縣外資金數百億元,為縉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原標題:《縉雲,為何叫“縉雲”? |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看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