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由 劉大喵的小生活 發表于 人文2021-06-19
簡介格蕾絲的家庭,初看起來是紐約中產階層的典範,一家人正幸福的生活著,但是,格蕾絲的生活也不是全無煩惱,她在參加兒子學校拍賣籌款會的時候,遇到了兒子同學的媽媽伊蓮娜

無什麼無作

“你把兒子養在一個泡泡裡,

儘可能讓他們遠離現實,

這樣當現實最終浮現時,

他們無法應對最後自殘

現代育兒的精髓不是嗎”

喬納森 《無所作為》

最近HBO的新劇《無所作為》勢頭相當好,妮可·基德和曼休·格蘭特的組合相當吸引眼球。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妮可·基德曼飾演的女主格蕾絲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在紐約高檔社群有高階公寓,自己出身富豪家庭。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老公休·格蘭特飾演的喬納森是兒童腫瘤科的醫生,人到中年,卻並不油膩,很有愛心還有點兒憤世嫉俗。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兒子亨利在學費五萬美金的貴族小學上學,在學習小提琴演奏。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格蕾絲的家庭,初看起來是紐約中產階層的典範,一家人正幸福的生活著,但是,格蕾絲的生活也不是全無煩惱,她在參加兒子學校拍賣籌款會的時候,遇到了兒子同學的媽媽伊蓮娜。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伊蓮娜的孩子是透過獎學金上的貴族學校,所以伊蓮娜跟那些中產媽媽完全來自不同的階層,她在群體中的格格不入吸引了格蕾絲。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但是很快,第一集結尾的地方,伊蓮娜死了,這件本來看起來和格蕾絲無關的兇殺案卻把格蕾絲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

除了主演,這部劇的主創也都相當強悍,導演是曾經導演過《夜班經理》的女導演蘇珊娜·比爾,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編劇是憑藉《大小謊言》狂攬八項艾美獎、四項金球獎的大衛·E·凱利。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所以《無所作為》被大家看成是紐約都市版的《大小謊言》,都是一個跨階層的女性來到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活圈子裡,打亂了女主看似平靜其實已經千瘡百孔的生活。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劇集的懸念很好看,加上男女主和眾多配角都演技線上,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劇集。

劉大喵更感興趣的卻是劇集裡用了不小的篇幅在講述心理學的典型行為。

心理防禦機制-抵消

首先劇集的名稱叫Undoing,這是心理學裡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

人的心理防禦機制,最早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裡有被提及,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佛洛伊德曾經在《自我與防禦機制》這本書裡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一方面本能衝動以其自身的韌性和能量堅持他們的目標,著手入侵自我,並期望撼動和制服自我。另一方面,自我對本我逐漸變得不信任,並開始反制,將其驅趕回自己的區域。”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也就是說防禦機制是我們在面對不好的情緒時,把這些情緒移出意識已到達保護自己的行為模式。

Undoing是防禦機制的一種,就是透過行為的抵消,來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消失。

比如美食治癒,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抵消行為。因為失戀,所以暴食甜食,讓自己感受到快樂和被滿足。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或者青春期的叛逆,因為不想再做乖寶寶,而去染髮或者給自己打造一個殺馬特造型。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抵消防禦模式。

抵消的行為通常伴隨著儀式感,人們透過把這種實際上並無太多意義的行為賦予特殊的意義,並反覆的實施來達到保護自己的結果,有時候即便意識到了這樣做並無意義,也無法停止這種重複性的行為。

開篇的時候,喬納森和格蕾絲夫婦聊育兒經,喬納森就吐槽老婆把兒子放進了一個泡泡裡。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其實格蕾絲不止對兒子是這樣,她對自己也一直在反覆洗腦,把自己套在一個完美的泡泡裡。

第一集以她視角展開的劇情,就是她的印象中,一切都很完美,老公是完美的,家庭是和睦的,而她一直努力在複製像她的父母一樣完美的婚姻。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但這一切其實都只存在於她的濾鏡之下,伊蓮娜的死戳破了她的泡泡,讓她看到了老公,家庭,兒子,父母的婚姻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但她卻仍然很努力的在重複原來的行為模式,試圖維持住她周圍的泡泡,這就是一種典型的Undoing的行為。

心理防禦機制-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也是精神分析裡的重要概念,最早由克萊因提出。是一種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來做出反應行為的模式。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這種模式在《無所作為》裡也是到處存在,作為中產階層的外來者,喬納森一直有些憤世嫉俗的調調,他不想去參加拍賣會,剛到場就想走。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跟岳父的寒暄也相當的尷尬。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但他這種拒絕融入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周圍人的不認同造成的,比如格蕾絲的朋友們就經常拿喬納森的工作開涮。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同樣的伊蓮娜也會說自己感受到了敵意,因為那些中產階層的媽媽們一直把她當作異類來看待。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比如她們會吐槽伊蓮娜在送兒子上學後,都會在學校門口的長椅上坐很久,什麼都不做的發呆,甚至連本書都不帶,在這樣分秒必爭的紐約,怎麼會有像伊蓮娜這樣漫無目的浪費時間的媽媽。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這讓伊蓮娜感受到敵意的同時,也認同了這種把她視為異類的態度,並且不遺餘力的表達出她就是異類,比如在慈善拍賣會的籌備會上大剌剌的喂孩子。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其實《無所作為》這部劇,在開頭已經把隱喻做得很明顯。

格蕾絲的心理諮詢,每一個來訪者,其實都是一方已經發現了問題,卻選擇對問題視而不見。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格蕾絲開場時總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來訪者的問題,卻對自己婚姻的問題粉飾太平。

就好像劇集的片頭,小女孩兒戳開泡泡。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用詭異的微笑看著穿著婚紗的新娘和帶血的窗簾。

《無所作為》裡的心理密碼

似乎也在說人的內心世界總是會為了保護自己而設立很多屏障,但是保護的泡泡總有裂開的那一天,而這個時候,才是你和生活短兵相接一決勝負的時刻。

資料清單

書籍:

《自我的防禦機制》安娜·佛洛伊德

《嫉妒與感恩》梅蘭妮·克萊因

影片:

《無所作為》

↘↘↘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