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兩江交匯處攬四岸美景,龍王廟下江水相偎城與人

由 極目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3-01-11
簡介“因為受到兩江夾擊,龍王廟是武漢長江防汛的重中之重,現在整體疊加抬高的護坡上是一段親水平臺,曾經的防汛險段變成了濱江景點

江漢朝宗圖什麼意思

兩江交匯處攬四岸美景,龍王廟下江水相偎城與人

圖為以龍王廟為起點的漢江邊綠色長廊,不少市民享受夜風的清爽

兩江交匯處攬四岸美景,龍王廟下江水相偎城與人

圖為不少市民沿江灘慢跑

兩江交匯處攬四岸美景,龍王廟下江水相偎城與人

圖為兩個孩子在踢足球

兩江交匯處攬四岸美景,龍王廟下江水相偎城與人

圖為江邊戲水消夏

楚天都市報記者朱澤 實習生黃乾鵬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兩江,造就了武漢。兩江交匯處,是龍王廟公園。

這裡是江漢朝宗景區的核心地帶。迎著江風漫步在江堤上,極目遠眺可將兩江四岸美景攬入懷中:萬里長江第一橋巍然挺立,雄偉典雅;兩江交匯口,南岸嘴如二龍托起的明珠……

江造就了城,人與水共生。這裡曾是防汛的險點,如今已成為居民消暑度夏的樂園。

兩江交匯處攬四岸美景

10日晚,江城武漢已高溫多日,即使太陽的餘輝都能讓人渾身淌汗,江邊,成了武漢人最愛的消暑目的地之一。

晚上8時,夏夜的龍王廟,江風拂面。月光、星光和兩岸的燈光,讓她的嫵媚柔情又增添了幾分。

貨船自漢江上游而來,緩緩駛過龍王廟時,低沉的船笛聲響徹三鎮,像是打了一個飽嗝。船過龍王廟,蕩起的浪濤層層湧到岸邊,拍打著千年的龍王廟堤岸。

龍王廟是處在長江和漢江交匯點,正處在武漢市的中心位置。站在龍王廟,面對“滾滾長江東逝水”,兩江四岸美景盡收眼中。

“黃鶴一去不復返”的黃鶴樓、“一橋飛架南北”的長江大橋、延伸在江水中的漢陽南岸嘴、龜山電視塔,它們的後面是曾經“芳草萋萋”的鸚鵡洲。

“在武漢生活了四十多年,這裡的夜景最讓人心動。”家住順道街的羅女士說,每到夏夜最喜歡來龍王廟公園,極目遠眺不願離去,總想把這兩江四岸的美景定格在腦海裡。

而在龍王廟身後,則是聞名遐邇的漢正街,這是我國最早的個體經濟試驗田,曾經把握著武漢早期商業的命脈,也是武漢市井氣息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夏夜的龍王廟,將漢正街白天的生活氣息發揚光大。老頭老太搖著扇子回憶往昔,情侶牽手漫步低聲呢喃,朋友們在這裡相聚歡娛,時間像江水一樣緩緩流逝。

昔日防汛險點今成樂園

在江邊消夏的老武漢人和新武漢人都知道,龍王廟,曾是武漢防汛的心腹之患,每到汛期屢屢險象環生。

在今年5月2日的央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直播長江特別報道裡,武漢的龍王廟進入鏡頭。

“因為受到兩江夾擊,龍王廟是武漢長江防汛的重中之重,現在整體疊加抬高的護坡上是一段親水平臺,曾經的防汛險段變成了濱江景點。”隨著記者的介紹,“大水衝了龍王廟,曾經險段變景觀”的文字,出現在畫面中。

江城武漢因水而生,武漢人因此對水有著複雜的感情,既親水又有些憂水。

“武漢夏季天氣酷熱,在電力尚不發達的年代,每年夏天的傍晚,居民都會抬著竹床到江邊,取江水沖刷竹床降溫驅暑。”在漢江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夏先生說,同時,武漢經常經歷暴雨和洪水,他們對洪水也習以為常,老一輩的武漢人都有防洪防水的意識。

根據公開資料,1998年長江大洪水期間,長江水位達到29。43米,是1954年以來的最高水位,武漢江水已經高出沿江大道一米多,龍王廟對面的南岸嘴淹得只能看到屋頂。

如今,武漢市的沿江堤防、水庫大壩都已經面貌一新,昔日的防汛險點如今已經被打造成一個長達6。2公里、總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休閒廣場和親水平臺,成為市民遊玩休閒的樂園。

在漢江匯入長江處、漢口防洪保護圈最薄弱之處,武漢龍王廟險段經過除險加固、防滲處理和漢陽河岸1225米堤防挖削退岸整治,河勢順暢,岸牆牢固。

龍王廟華麗轉身,成了“武漢文化名片”“兩江最佳景點”“商業文化中心”。

親水平臺上攜一縷清風

龍王廟堤壩上立有一塊石碑,上刻“江漢朝宗”。據地方誌記載,“江漢朝宗”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已列為“漢陽十景”。

這四個字出自《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意思是江漢匯流,朝宗歸海。“江漢朝宗”讓龍王廟公園倍添幾分神秘色彩,更讓親水的武漢人熱衷來這裡。

昨晚,在改造後的龍王廟親水平臺上,附近的居民們或三五成群地漫步,或興高采烈地舞蹈,更有小孩在水邊戲水,家長臉上泛起陣陣笑意。

在這裡,陣陣江風讓人陶醉,每個個體都是放鬆的,白天裡的奔波辛勞全部被忘卻雲霄。

走在龍王廟的親水平臺,水面時而平靜時而波浪起伏,讓你既可以親近又有所畏懼。俯首可掬的月光,如愛人的笑靨輕輕舒展,若是張開雙臂,只要一陣風便可將人送入她懷中。

兩江交匯處,越夜越溫柔。波濤輕拍著堤岸,讓這座江城枕著溫柔入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