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由 夢見烏鴉 發表于 人文2023-01-08
簡介這樣的表現手法,就像電影片名《春潮》那樣,水,象徵的生命,春天代表著生機,電影以郝蕾這個角色為切入點,平實地記錄了一個女人與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並由此看到了我們一直浸淫其中的一種現實,這種現實並不離奇,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同樣的焦慮和不安,然

溫暖左邊滄海桑田什麼意思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偶然見看到了這部名不見經傳的作品,是衝著郝蕾而來。《春潮》,感到意外。意外在於容納於該片的生活質感和情愫,假如說這是一部文藝作品的話,那麼該片所呈現的世界是很多文藝電影所不具備的“地氣”之感,我認為這部電影屬典型的原生家庭悲喜史詩。

《春潮》,一部真正講述中國社會小人物生活的電影,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三位女人的滄海桑田,雖然角度獨特,但其中某些荒謬、盲目的東西,倒是挺大眾化的。沒有歌頌某些事蹟、也沒有那些現實批判的內容,只是在呈現一種生活狀態——那種女人命運與社會演進相互交織和碰撞,這是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裡彌足珍貴的創作良心。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原本以為本片是另一個版本的《桃姐》,但最後卻發現電影是另一個版本的《萬箭穿心》。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報社記者郭建波、母親紀明嵐與女兒郭婉婷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

從郝蕾飾演的郭建波報導社會負面事件的開始,逐漸深入到自己殘缺不全的家裡,也在揭開自己身上的傷疤;比如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但是回到家卻判若兩人;又比如郭建波自己,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能從中得出她單親媽媽的身份以及與母親之間的冷戰;還有小女兒郭婉婷,她小小年紀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就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種種生存法則。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如果說《萬箭穿心》是中國平民史詩的話,那麼《春潮》就是一出平民的悲喜劇,或者說“平民”這個詞有些籠統,電影中的三位主角都是女性,展現的來自原生家庭的的滄海桑田。她們的生活各有不同,但並不能說他們是社會的底層,但也算是“亞邊緣人”的行列。

獨自留守在家中的老人,與自己母親關係疏遠的女兒,母女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單獨撫養這個家庭,而與上一代對應的,就是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郝蕾就是如此,曲雋希飾演的郭婉婷也是如此。這些群像化的角色中,無論何種階層,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安全感。這個“安全感”是建立在當代社會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上,老人,單親媽媽,婚姻關係,家庭關係,所有一切社會關係,人類情感,都變的模糊不清,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說無論男女老少,他們的生活和所經歷的情感,就像是風中的蠟燭,那樣的飄搖不定。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而且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積極的一面,她們一直努力想著改變自己生活,比如郭建波把孩子安排睡去之後,有著難得的私人空間,金燕玲飾演的母親紀明嵐,也在街坊的聲譽中,與一位老人“喜結連理”,在現實中沒有“安全感”的她們,各自都在追尋著自己嚮往的生活。然而終究還是要面對現實,回到這個她們不願意面對的原生家庭。而幾位角色,在這一次次的叛逆與反抗都在隱忍中歸於平靜,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終將爆發……

對於追求自我生活的個性,與原生家庭的共性,二者的衝突,成為這部《春潮》中的主要矛盾所在,也是所有戲劇衝突的導火索。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然而,我們都說,有一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其實是不得已為之的。就像電影中母親燒掉女兒小時候的東西一樣,也有著自己說辭,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和缺乏溝通的境遇,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而作為處於上帝視角的觀眾,自然對事件的來龍去脈瞭解,且更能體會到這個階層人士在人與人關係之上的孤獨與飄搖。可憐的是小女兒,年少的她,卻早早的接受了這樣來自成年社會的洗禮。

生活沒有保障,情感的隨意安放,又無處訴說。一個眾生相的百態就這樣呈現在觀眾面前。電影並沒有去刻意營造一些意識視角,不歌頌也不批判,也沒有抨擊現實這些情緒,只是在記錄她們的生活,她們的故事,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影片有一種時代和環境被還原的現實質感,也體現了創作者的一種態度。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正如最後,郝蕾飾演的角色,在母親住院昏迷之後,衝著鏡子長達5分鐘的“控訴”,是對母親的反抗嗎?不,因為鏡子中的倒影,是她自己。這個角色,有點像蕭紅筆下的女性角色,在蕭紅筆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泥土般的韌性,蕭紅認為,美和醜是混凝在泥土裡而變得更有韌性,這種樸實的本色可以在女性身上迸發出不同色調的激昂。電影中這些沒有安全感的人群所處的現實,就是這個“泥土”,混凝於其中的,就是無處安放的生活與情感。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雖然蘊含的無言的悲傷,但電影的結局是積極的,伴隨著郝蕾的發洩,電影用抽象的手法,四處蔓延的水,漫過了她們雙腳。這樣的表現手法,就像電影片名《春潮》那樣,水,象徵的生命,春天代表著生機,電影以郝蕾這個角色為切入點,平實地記錄了一個女人與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並由此看到了我們一直浸淫其中的一種現實,這種現實並不離奇,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同樣的焦慮和不安,然而這種現實,也可能在韌性的生活中,迸發出新生的能量,這是我認為影片更有價值的地方。

《春潮》來自春天的韌性,一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滄海桑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