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曾國藩:遇事做到“四有”將寵辱不驚,說的太有道理,你做到了嗎

由 雪域情感觀 發表于 人文2022-12-30
簡介在剿滅太平天國數十年裡,遇到逆境從不後退,靜下心來尋找策略,面對官場的質疑、嫉妒,曾國藩不反駁,不退縮,用行動詮釋了對朝廷的忠誠

怎麼才能做到寵辱不驚

《小窗幽記》曾說:

遇到大事難事時,有擔當;遇到逆境順境時,有襟度;遇到臨鬥臨怒時,有涵養;遇到群行群止時,有識見。

最近在讀曾國藩,深深被他的學識、才幹和膽識所折服。作為晚清的名臣,在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風雨年代,他臨危受命,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亂,開啟洋務運動以自強,巧妙應對生活、官場的跌宕起伏,每逢遇事有擔當,有襟度,有涵養,有識見,寵辱不驚,他的人生經歷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曾國藩:遇事做到“四有”將寵辱不驚,說的太有道理,你做到了嗎

01.

遇到大事難事時,有擔當

曾國藩的後半生可謂風雨飄搖。他從禮部侍郎做到大學時、兩江總督,封侯拜將,光耀門楣,令人羨慕。但如果細看他的經歷和所做的貢獻,你會發現,所有的榮耀背後,都是付出了別人無法付出的努力,經歷了旁人無法承受的痛苦。

當太平天國橫行之時,清軍難以對抗,屢戰屢敗,丟失城池無數。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扛起募集湘勇、組建湘軍和長江水師的大旗,訓練湘軍水師,同太平天國周旋十餘載,打下南京城,擊潰太平軍,收復失地城池。

當年,清兵入關,以八旗子弟為傲;清朝晚期,八旗子弟早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雄風,毫無作戰能力,在太平天國軍面前,不堪一擊,這才使得太平天國興起、壯大、自立為王。

唯有曾國藩,在大事難事面前,挑起大梁,一路向前,披荊斬棘。

後來,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時,天津市民火燒法國教堂,殺死數十外國人,引發了法國與清朝的矛盾,兩國戰火一觸即發。

此時的曾國藩,恰逢花甲之年,右眼逼近失明,年邁體弱,在慈禧太后的一聲詔命下,為了避免將事情鬧大,臨危受命,直奔天津,妥善處理了火燒教堂案,為大清避免了一次戰爭的發生。

林則徐

留下名言:

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正是這樣的擔當,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大局為重,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弘揚了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質。

曾國藩:遇事做到“四有”將寵辱不驚,說的太有道理,你做到了嗎

02.

遇到逆境順境時,有襟度

曾國藩曾說過:“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曾國藩能位極人臣,在當時除了吳三桂當屬漢人第一人,可謂當時之英雄,離不開他豁達的胸襟和氣度。

在組建湘軍早期,曾國藩屢屢受挫,地方官員不待見,同僚看不起,八旗子弟不屑,朝廷反對派阻攔,前行道路困難重重。

“不做聖賢,便為禽獸。”這句話深深激勵著曾國藩要成就一番事業,做一個成大功的英雄。

《史記》裡說:“西伯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不經一番徹骨寒,怎經梅花撲鼻香。

正好這樣在各種逆境中不斷磨練,心胸更加豁達,氣度更加寬廣。在剿滅太平天國數十年裡,遇到逆境從不後退,靜下心來尋找策略,面對官場的質疑、嫉妒,曾國藩不反駁,不退縮,用行動詮釋了對朝廷的忠誠。

到後來,官至兩江總督時,不居功自傲,主動裁撤湘軍,整飭兩江,恢復經濟;在處理天津教案時,名譽受損,被罵為賣國賊,也坦然接受,不計較,不辯解。

曾國藩的身上,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動容、驚雷響於後而不變色的氣概。無論逆境順境,寵辱不驚,有胸襟,有氣度。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潮起潮落,順境逆境往往在一瞬間,禍福相依,驚濤駭浪也好,風平浪靜也罷,心胸開闊,有胸襟有氣度,坦然應對,生活則會多一份溫情。

曾國藩:遇事做到“四有”將寵辱不驚,說的太有道理,你做到了嗎

03.

遇到臨鬥臨怒時,有涵養

恩師穆彰阿送給曾國藩的一句名言影響了他的一生。“好漢打掉牙和血吞”。在他的官場生涯裡,每逢遇到臨鬥臨怒,都堅持“忍”,這也充分體現了曾國藩在為人處事上的涵養。

在長沙,曾國藩曾受到他人的欺侮,與地方官員爭鬥厲害,向朝廷彈劾湖南文武官員不見批覆,怒其滋生。

心中怒濤平息後,冷靜思考後路。他仔細分析了組建湘軍以來的得失,分析了湖南官場的黑暗腐敗。為了實現遠大理想抱負,沒有繼續同地方官員鬥氣鬥怒結仇,而是離開長沙,轉變戰場,開闢一方新天地。

後來,曾國藩在江西作戰,派人買賣引鹽,賺取差價解決軍餉之憂,卻發現購買了假鹽,無法獲利。追查之下才,原來江西官員走私淮鹽正在出售,解決軍餉的美好願望頓時落空。

曾國藩對這些走私鹽的官員前後罵一通,欲向朝廷彈劾,可又想到,整個官場大致如此。世道人心已壞,風氣已壞,又豈非彈劾幾個腐敗官員所能扭轉的。

越是在這種臨鬥臨怒的時候,越體現出曾國藩的涵養。他一改過往的處事之道,學會與地方官員妥協,聯絡好感情,不做越俎代庖之事。

曾國藩甚至,一人之力難以改變局面。儘管地方官員無能腐敗,曾國藩充分展現出其氣度和涵養,不鬥不怒,為他們請功封賞,這為他事業的發展減少了一定的阻力。

一念成執,一念成悅。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與人之間,難得的是彼此包容涵養,多一份退讓、包容,少一點爭鬥、憤怒,收穫的則是美好的道德品質。

曾國藩:遇事做到“四有”將寵辱不驚,說的太有道理,你做到了嗎

04.

遇到群行群止時,有識見

一個有見識的人,往往不會人云亦云,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超前的眼光,深思熟慮,特別是在群行群止時,更能體現他的見識。

曾國藩在眾多漢人裡,算的是一個有見識之人。在剿滅太平天國,打下南京,收復江寧後,被封為一等侯爵,手握近二十萬湘軍和長江水師,引起他人的嫉妒和猜忌。

此時,曾國藩的幕僚及深交朋友,屢屢勸奉曾國藩舉起恢復漢室的名族大義氣質,面南背北、自立門戶,直逼北京。

面對誘惑,曾國藩不為所動。在他看來,黃袍加身不是不可能,但接踵而來的是更加殘酷的流血搏鬥和兵刃相爭,甚至有不少人效仿,如此以來,整個大地無一塊安寧之土,受苦遭殃的則是億萬百姓。

這是曾國藩作為一個孔孟信徒對天下蒼生的責任感。正是這樣的見識,在平定長毛之亂後,億萬百姓才免於戰亂之苦。

在那個外強內弱的處境裡,曾國藩同其他有識之士率先辦起了洋務,打響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強口號。當時,以親貴大臣為首以天朝地大物博自居,反對洋務運動,給曾國藩等人施加了無形的壓力。

曾國藩看清了中外的差距,認識到清朝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特別是從鴉片戰爭開始,列強對中國垂涎已久。唯有興辦洋務以自強,才能剎住外強的傲氣。

在曾國藩的號召下,先後辦起了安慶內軍械所軍工廠和江南製造總局,設立“翻譯館”,選派第一批留學生。儘管“師夷長技以制夷”未能改變末代清朝覆滅的命運,但曾國藩興辦洋務的見識和行動,對近代中國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眼光長遠,不自滿於當下,充滿了危機意識,往往不會人云亦云,有想法,有作為,這這是一個人難得的品質。

曾國藩:遇事做到“四有”將寵辱不驚,說的太有道理,你做到了嗎

05.總結。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的孔孟信徒,深受儒家思想洗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的人生目標。

在那個風雨飄蕩、內憂外患的動亂時代,曾國藩深諳處事之道,在孔孟程朱之學的基礎上雜用老莊之道,以不求名利來保養恬淡之心,以柔退謙讓來調和上下左右的關係。

當時有人曾這樣評價:曾國藩是一座巍巍崑崙,獨立於這個時代,任何其他人都不能和他比擬。

梁啟超曾評價道: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評價之高,正體現曾國藩之不凡。

一個有擔當、

有襟度

有涵養

有識見

的,必將是遇事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必將是風急雨斜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麗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遇到大事難事時,有擔當;遇到逆境順境時,有襟度;遇到臨鬥臨怒時,有涵養;遇到群行群止時,有識見。這則是值得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磨練的品格。

免責宣告: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小編。(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抄襲必究,謝謝配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