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由 藏甲 發表于 人文2022-11-27
簡介但歷史是岳飛風波亭遇害,秦檜割地議和,燕雲十六州到了明朝時,才得以收回

岳飛為什麼會朝

秦檜是忠臣還是奸臣?

趙構是昏君還是明君?

岳飛孤軍奮勇能否迎二聖回朝?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所向披靡,趙構為何要自毀長城?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岳飛

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聊一聊岳飛。提起岳飛,最令後人感嘆的就是十二道金牌,因為當時岳家軍一路勢如破竹,大有直搗黃龍之勢。

岳飛先破了金軍王牌鐵騎柺子馬,又在朱仙鎮大敗金兀朮,一時間中原震動,太行忠義,兩河豪傑紛紛響應,各地州府縣鎮揭竿而起,皆以嶽字為號。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父老百姓,爭先恐後,牽車引牛,以錢糧饋贈義軍。頂盆焚香,迎候義軍的人,充塞道路。從燕地以南,金人的號令無法推行,金兀朮要派兵抵抗岳飛,河北金兵竟無一人敢應。

金兀朮慨嘆,自起兵以來,還未受過如此挫敗,於是帶著殘兵敗將準備北還,這時,他手下謀臣對他說:“元帥,咱先不著急北撤,戰場上的勝負,不一定是真正的勝負,兩國的皇帝正準備議和”。果然,不久就傳來了岳飛退兵的訊息。

岳飛是被十二道金牌催著退兵的,岳飛的這次退兵有多可惜呢?在當時,與岳飛對抗的金兵,已經放棄了抵抗,只要岳飛繼續北上,守成的金軍就會開城門投降。

當時,岳家軍的名氣正盛,金軍已經嚇破了膽,金將烏陵思謀以驍勇善戰著稱,但他也管治不了手下,軍心渙散,毫無鬥志,沒有辦法,他只得對下屬說:“咱也不打了,只要岳家軍來,咱就開門投降。”

除此之外,金將王鎮,崔慶,韓常,都做好了投降的準備,形勢一片大好,岳飛對手下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當時,金國在中原立足未穩,百姓的心裡還是向著大宋的,再加上金國內部,皇帝昏庸,將士離心,北方草原蒙古迅速崛起,不斷滋擾金國後方,此時的金國腹背受敵,而整個金國上下,只有金兀朮一人能打。而金兀朮卻在岳飛手下連吃敗仗,所以只要南宋上下一心,收復失地,迎二聖還朝還是有可能的。

也就在此時,秦檜以前方將士所取得的戰果為籌碼,祈求與金國議和。並提出以淮河為界,劃分南北,同時湊請諸將班師回朝。

當時在前線,諸將都在平穩推進,只有岳家軍勢不可當,不日便可渡河,直搗黃龍。秦檜怕岳飛尾大不掉,於是請求趙構下御旨金牌。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岳飛在前線突然接到金牌,悲從中來,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良可惜也”,於是引兵南還。

岳飛要撤兵,當時支援他的百姓不幹了,攔住岳家軍:“朝廷要收復失地,我們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給你們送錢送糧,夾道歡迎。現在你們要走了,留下我們怎麼辦?我們的所作所為金軍是知道的”。

岳飛一看,確實不好交代,就取出金牌詔書,跟百姓解釋:“我們岳家軍是要打的,但朝廷讓我們馬上回朝,不可擅自停留”。

岳家軍與百姓抱頭痛哭,聲震於野。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於是岳飛決定大軍暫留五日,護送百姓南遷,此次百姓南遷數量眾多,絡繹不絕,岳飛上奏,用漢上六郡的閒田安置百姓。

岳飛回朝,秦檜力主議和,恐諸將難治,於是盡收兵權,罷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岳飛還朝,之前收復的各州府縣,重新被金人佔領。

經此一役,金國看到了南宋的實力,大將金兀朮給秦檜寫了一封信,他告訴秦檜,議和可以,但你要殺了岳飛。

秦檜知道,岳飛不死,議和無法進行,於是聯合張俊,万俟卨,誣陷岳飛,岳飛含冤入獄,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宋金議和,南宋以割地賠款的方式,獲得半壁偏安的機會,秦檜以此為功,把持朝政,陷害忠良。

秦檜居相位十九年,極力主張議和,朝堂上的主戰派均遭彈劾,史書上記載,他開門受賄,富可敵國。

死後趙構封其為建康王,墓碑上卻不刻一字。

秦檜獨霸朝政十九年,死後他的黨羽卻被連根拔起,一夜之間清除了,生前得到百般信任,死後卻被一夜剪除,那麼

任用秦檜的趙構是昏君?還是明君?他是否知道秦檜

所做

的一切?他為什麼要重用秦檜,陷害岳飛呢?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其實,這裡面的情況比較複雜,要了解這些,我們首先要考慮岳飛能否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在《宋史》中說,岳飛是孤軍作戰,孤軍深入敵後的後果,很可能是後續無援,糧草補給跟不上,甚至是被人包餃子。

以南宋的實力,肯定無法和全盛時期的北宋相比,北宋曾經發動過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燕雲十六州。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燕雲十六州自古便是北方遊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的分界線。春秋時期,燕趙便在此修建長城,後來秦朝統一天下,將長城相連,用以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

公元936年,石敬瑭為擊敗後唐軍隊,向契丹求援,代價是割讓燕雲十六州。公元937年,石敬瑭滅後唐,建後晉,如約獻上燕雲十六州,自此,燕雲十六州脫離漢人管轄。

燕雲十六州被割讓後,整個中原地區就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而原本的秦長城也被拆毀,所以我們現在幾乎看不到秦長城,原來有長城的時候,只需守住幾個主要關口就行了。現在沒有了長城,就相當於無險可守,因為要防守的戰線太長了,為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北宋都開始種樹了,用防護林替代長城。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所以,以當時南宋的實力能否一舉收回燕雲十六州就成為了關鍵。如果收不回來,那麼中原地區還是得不到保障。以日後南宋的表現來看,應該是收不回來。因為後來南宋的實力比岳飛時期要強,但幾次北伐,還是無功而返。

但岳飛當時能不能收復失地呢?以人心的向背來說,也還是有可能的。因為當時金軍也是立足未穩,而且在岳飛的帶領下,各地義軍紛紛響應,金軍背後還有蒙古人的騷擾,所以如果上下一心,也許真能收復失地。

但歷史是岳飛風波亭遇害,秦檜割地議和,燕雲十六州到了明朝時,才得以收回。

為什麼說岳飛是歷史的拐點?如果他未被害,歷史的走向會怎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藏甲

岳飛能否直搗黃龍,迎二聖回朝?燕雲十六州為何如此重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