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明朝軍隊的奇葩制度,一個軍隊居然有三統帥,不亡國才怪

由 媛媛說事兒 發表于 人文2022-10-26
簡介總而言之一句話,成型於明仁宗、明宣宗一朝的“一軍三帥”制度,使得職業軍人和武將的權力、地位一步步受到制約,身為職業軍人的軍隊指揮官,到最後連戰場上獨立的軍事指揮權都沒了,權力都移交到了文官或是宦官的手裡

上情下達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大家都知道,明朝“以文制武”的制度,是從朱元璋一朝就開始建立的,他的子孫後代在此基礎上又一次地給發揚光大了,從而將整個大明朝一步步帶入了死亡的深淵。

明朝軍隊的奇葩制度,一個軍隊居然有三統帥,不亡國才怪

朱元璋和朱棣時代,文官和宦官制約武將的性質,還只是監督、牽制、監察的性質,體質上還不是很完備。此時軍隊的軍事指揮權,還仍舊在武將和職業軍人手中。可從朱棣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開始,這個制度開始慢慢發生了質的變化。

以往,文臣參與軍事,都只是參與朝廷的戰略謀劃,保障後勤的供應,以及對軍隊進行監督等等,可明仁宗朱高熾硬是給這個格局給破了,派文官“參贊軍務”。

這參贊軍務的權力大的很,上情下達的傳達權、下情上達的彙報權等等,都歸他掌握。此外“考滿升俸,或轉京職協贊,漸稱提督重權矣”。意思就是這參贊軍務慢慢變成了提督,權力開始逐漸和總兵比肩起來,最終總兵都成了其下屬。

這個時代,巡撫還不是常設職務,可到各軍區參贊軍務的文官,都已經可以指揮軍隊了。

明朝軍隊的奇葩制度,一個軍隊居然有三統帥,不亡國才怪

到了朱棣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一朝,將臨時派遣地方性質的巡撫,進行了職務常設化,使其一躍成為了凌駕地方的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三司之上的存在,成了各省的軍政一把手。另外,仁宗一朝還推出了“御史清軍制”,就是派御史到軍中進行全面督查,不過都屬於臨時委派;可到了宣宗一朝,他將這個制度也給固定了下來,而這個常設化的職務就叫巡按。再後來,還出現了總督。

就這樣,軍人武將和軍隊上面的一張“文人大網”就織成了。不僅如此,仁宗和宣宗一朝,還大大提高了宦官的權力,在全國設立宦官鎮守制度,向各省、邊鎮總兵派遣鎮守宦官。

宦官來當鎮守,什麼性質?他的身份屬於皇帝的特命全權代表,誰敢得罪啊?就這樣,軍隊中的鎮守宦官就成了實際上的統帥。他們仗著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還大肆任用親信、搶佔軍屯田地、中飽私囊,這對於大明朝的軍隊來說,簡直就是禍害無窮,最著名的就莫過於“土木堡”了。

明朝軍隊的奇葩制度,一個軍隊居然有三統帥,不亡國才怪

這裡有朋友會說了,宦官不也有很多有本事的嗎?比如永樂時期的鄭和、王景弘、張謙、亦失哈等等,尤其是鄭和手下的這個張謙,出了名的善戰,曾率160人就愣是把4000多的倭寇給幹跑了。此外,負責訓練明軍“三大營”的軍事長官,據說也是位懂軍事的宦官。

對,這些都對,可皇帝重用有才能的宦官、發揮其才幹是一碼事,設立長久的軍事制度,又是另外一碼事了。更何況,後來的宦官哪能保證都是鄭和那樣的英雄,出的淨是王振、王直、劉瑾、魏忠賢那號的。就說土木堡戰役吧,明朝幾十萬大軍死的冤不冤?那不都是王振瞎指揮的嗎?

總而言之一句話,成型於明仁宗、明宣宗一朝的“一軍三帥”制度,使得職業軍人和武將的權力、地位一步步受到制約,身為職業軍人的軍隊指揮官,到最後連戰場上獨立的軍事指揮權都沒了,權力都移交到了文官或是宦官的手裡。

明朝軍隊的奇葩制度,一個軍隊居然有三統帥,不亡國才怪

這軍中的三帥,文官就是督撫,宦官的監軍是另一帥,武將是又一帥。名義上,三帥並列,共同向皇帝負責,可實際上,武將的地位居於最末,不管是文官督撫還是宦官監軍,誰都可以名正言順地擠兌武將、約束武將。另外別忘了,在武將前面還有一個不是帥的官,那就是巡按。

文官和宦官兩個權力集團形成後,就一直在朝堂上爭權奪利,軍隊在他們的監督和雙重指揮下,地位一落千丈。像英國公張輔,一代名將,最後竟在土木堡戰役中窩囊地戰死,就是王振瞎指揮給害的。

一直到了嘉靖皇帝一朝,在軍隊中設立鎮守宦官的制度才被廢除,不過“文官制武”一直沒有變化。可到了明末,崇禎皇帝對誰都不信任,陷入了打擊宦官後又啟用宦官監軍的怪圈,最終亡了國。

明朝軍隊的奇葩制度,一個軍隊居然有三統帥,不亡國才怪

總之,朱元璋、朱棣時代,職業軍人出身的武將那是人才濟濟,可到了明朝後世乃至明末,反差那就實在是太大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