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由 平楠說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0-14
簡介從魏國和蜀國的實力對比來看,蜀國就很難吞併魏國,但肩負劉備遺命的諸葛亮又不能不去北伐

經天緯地之才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北伐,本就是一場以弱勝強的偷雞博弈。從魏國和蜀國的實力對比來看,蜀國就很難吞併魏國,但肩負劉備遺命的諸葛亮又不能不去北伐。

北伐時的諸葛亮有三處為難:一、如何以權臣身份北伐,二如何以權臣身份平衡蜀國內部各派系勢力,三、不能因為北伐毀掉劉備留下的基業。

因此可以說北伐時的諸葛亮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諸葛亮為何要立志北伐呢?難道只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為劉備定下了戰略基調:南聯東吳,北拒曹操,趁機興復漢室。興復漢室意味著收復大漢舊有領土,接收大漢遺民。

當時佔據大漢領土的各路諸侯都有誰?有袁紹兄弟,有曹操、孫權,等等諸侯。顯然逐一擊敗天下諸侯並不現實,於是諸葛亮就為劉備選了一個主要的打擊目標:挾持天子國賊曹操。當時蜀國的大環境其實並不如魏國好,蜀國敵人多朋友少。征討曹操,可以讓蜀國團結想要爭奪天下的各路諸侯。一番優勝劣汰過後,天下間只剩下了三路諸侯:孫權、曹操、劉備。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蜀中易守難攻的同時,也讓劉備、諸葛亮面臨著一個困局:蜀地資源有限,相對封閉。

蜀國想要發展,必須走出去。向哪個方向擴張對蜀國最有利呢?是魏國。人們都知道,打天下成功者,一般都是從北向南打。只有朱元璋是從南向北打取得了成功。是什麼原因形成這種局面的呢?因為古代南方經濟比較發達,北方苦寒,隨之南方士兵戰力羸弱,北方士兵戰力強悍。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因此蜀國不得不向北方擴張。

向南方擴張領土(東吳),蜀國會變成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弱於魏國的又一個東吳。而且東吳還是自己的盟友,攻滅了東吳,蜀國空有經濟實力,卻沒有軍事實力,那時獨自面對魏國的蜀國,將很難長久。而且蜀國的經濟也長期依賴東吳,攻打東吳對蜀國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於是諸葛亮就給劉備定下了基調:利用蜀地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發展自身實力,靜待時機緩圖魏國。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將蜀國多年積攢下來的家底揮霍一空。臨終之際的劉備更是叮囑諸葛亮:一定要北伐,如果劉禪真的難當大任,你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劉備說是這麼說,但他是怎麼做的呢?

劉備將蜀國兵權託付給了李嚴,將蜀國內政託付給了諸葛亮。可以說臨終之際的劉備對諸葛亮耍了個心眼:我留下李嚴來制衡你諸葛亮,同時你諸葛亮還要替我兒子打江山。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如此被“給予厚望”的諸葛亮,做事又怎能不戰戰兢兢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劉禪登基六年以後打響的。為了這一次北伐諸葛亮做了六年的準備工作。終於劉禪同意諸葛亮出兵北伐,可惜此戰,馬謖將街亭丟失,蜀軍佔領隴右五郡,進逼關中的大好形勢就此化為泡影。

注意諸葛亮是由處理政務的臣子,搖身一變成為了掌握軍權的權臣。這說明準備北伐的諸葛亮,是擺脫了一系列掣肘,才如願北伐的。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計時,諸葛亮竭力反對,成都臣子卻鼎立支援魏延的計劃。最後諸葛亮力排眾議,否定了魏延的計劃。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即使已經是蜀國權臣的諸葛亮,成都官員依然敢反對諸葛亮支援魏延。

成都一系的官員為何要反對諸葛亮呢?因為諸葛亮北伐成功,他們依然是劉禪的臣子,一旦北伐失敗蜀國滅亡,他們將失去富貴生活。所以他們才會支援魏延的計劃:以極小的代價去北伐,即使失敗,自己也不會失去安逸、富貴的生活。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

諸葛亮即使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利益。不滿足所有人的利益,就會有人掣肘諸葛亮北伐。其實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明白自己很難幫助蜀國吞併魏國。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其實是想以戰養息,保住劉備留下的基業。諸葛亮所想便是,逐步佔領魏國土地,掠奪魏國人口,壯大蜀國實力。因此諸葛亮才會否定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劃:因為這項計劃,才是蜀國和魏國賭上國運的一戰。

蜀國缺乏人才,內部又有不同派系掣肘諸葛亮,縱然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他也很難北伐成功。同時和諸葛亮對戰的又是智謀不遜色於自己的司馬懿,司馬懿只要不犯錯,利用魏國經濟、人口上的優勢,就能輕易擊敗諸葛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