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宮廷政變硬是被司徒王允逼了出來

由 阿芒的思考 發表于 人文2022-10-13
簡介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士大夫曾經幻想這位隱忍的賢能忠貞之臣能夠匡扶漢室,但是王允卻在掌權後殺了無辜的蔡邕,與幕僚離心離德,在對待關鍵的董卓舊部上,他卻左右搖擺,舉棋不定,既不慷慨赦免,也不果決打壓,反而想出了用涼州軍的死敵去解散取締他們的荒唐主

怎麼用化蝶

董卓被殺後,

李傕和郭汜每天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時刻擔心被朝廷清算。

作為魔王的打手,誅殺士族,劫掠富戶,屠殺百姓,甚至盜墓……所有的髒活幾乎都是他們做的。

董卓的全家被左將軍皇甫嵩滿門誅殺,他的屍體被放在街市縱火焚燒,長安城的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走上街頭,奔走相告,拍手叫好。這些,李傕和郭汜看在眼裡,怕在心上。

老闆的下場這麼慘烈,他們的命運會怎樣呢?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宮廷政變硬是被司徒王允逼了出來

驚弓之鳥的涼州將領

朝廷裡,刺殺董卓的主謀司徒王允卻態度曖昧。

比起清洗董卓的舊部,他似乎更關心個人得失與榮辱。

董卓被殺的訊息傳來時,文學家史學家

蔡邕

正好和王允在一起。事發突然,

權臣的猝死一定又會掀起一股血雨腥風,原本就根基不穩的朝廷將會處在更加嚴重的風雨飄搖中

,作為歷史的記錄者,蔡邕已經預感到了另一場混亂的到來,不由心生感慨,臉色大變,發出一聲嘆息。

蔡邕的反應讓坐在一旁的王玉全部看在眼裡,心理非常不舒服。眼下,蔡邕還不知道王允正是刺殺董卓的主謀,

既然他對董卓的死嘆息,又會怎樣在歷史中記錄自己的行為?

王允可是個愛惜羽毛,十分注重名聲的人,對待歷史記錄尤其重視。董卓遷都長安時,考慮的是帶走東都洛陽的所有金銀財寶,而

王允唯一想要保護的就是藏書館的圖書和檔案,

他特意悉心打包,用箱子運往長安。

而在早年,王允因為發現了中常侍張讓與黃巾軍勾結的證據,而被張讓打擊報復,鋃鐺入獄,獄中,他既不肯向張讓認錯求和,也不肯接受毒酒結束痛苦,而是

擔心自己的名義受到玷汙,硬是忍受了長達一年的酷刑折磨。

他用性命換來的名節,絕對不能招致汙點傳給後世。

而史記官蔡邕不經意的態度流露讓王允有了擔憂,早年被宦官陷害入獄,以及出獄後的三年流亡生涯讓他深刻體會了生活的不易,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每天掙扎在死亡線上,只求一日三餐,

被社會毒打的王允再也不願體驗底層貧民的生活

。當漢靈帝去世,宦官式微後,他便立刻以奔喪之名投奔了大將軍何進,牢牢抓住了權力的寶杖。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宮廷政變硬是被司徒王允逼了出來

落魄的王允遍嘗人間疾苦

因此,當魔王董卓篡奪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名士大族莫不憤慨,袁紹曹操出走關東,而

從流亡生涯好不容易爬回權力中心的王允卻學會了隱忍

,對董卓曲意逢迎,並因此得到信任位至三公。

雖然表面順從恭維,但世家大族出身的王允當然不願意與魔王為伍,所以才會暗地裡刺殺董卓。如果蔡邕把自己的這段黑歷史記錄下來,那麼自己所珍視的名節恐怕就要毀於一旦了。

現在權力在握,他有足夠的資本捍衛聲名。

因此,他以蔡邕痛惜董卓,與他串通一氣為由把蔡邕下獄。當然,也不忘對自己嘉獎,董卓已死,朝廷無主,年幼的皇帝尚不能親政,司徒王允功勞最大,因此他錄尚書事,總領朝政。

錄尚書事無可厚非,但是把蔡邕下獄實在說不過。蔡邕可是王允的舊部,董卓作惡多端的舊部不清理,卻對學識淵博,文才斐然,名滿天下的蔡邕第一個動手,實在於情於理不合,而且他忠孝正義,並沒有政治汙點,只是因為一聲嘆息就被做文章,這實在是莫須有的罪名。士大夫們都紛紛勸諫王允,設法營救蔡邕。太尉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替蔡邕求情,希望王允能夠放他一馬,讓他寫成史書。

蔡邕也主動求情說,只要能夠保全性命完成史書,就算臉上刻字或者被砍掉雙腳他都願意。

可惜無論是士大夫還是蔡邕本人,他們都沒有看透王允的心思,

正是擔心蔡邕的史書會損傷他的名氣,王允才要除掉蔡邕

啊,他們怎麼還能以完成史書為由求情開罪呢?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宮廷政變硬是被司徒王允逼了出來

王允想要除掉史官蔡邕

最後,蔡邕果然慘死獄中。

代替董卓權掌天下之後,身居高位主理朝政的王允也有了微妙變化,他不再與人推心置腹,群臣面前總是正襟危坐,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和顏悅色。這位

政治生涯大起大落,遍嘗人間疾苦,最終回到權力懷抱的豪門之子

已經徹底忘記了年輕時剛正不阿,與權貴叫板的少年俠氣,取而代之的,是對權力的無盡渴望。而此時,

到達權力巔峰的他嚐到甜頭之後飄了。

蔡邕的遭遇也讓士大夫們有了忌憚,他們不再推崇和擁護王允,彼此雙向疏離。

坐穩高位,樹立權威之後,王允需要解決處置董卓舊部的問題了。

惶惶不可終日的李傕,郭汜主動派使者請和,希望朝廷可以赦免他們。聽信王允指示,行刺董卓的

呂布也諫言赦免涼州兵,以此避免他們為求自保進行反叛,或者為董卓報仇,引發另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

王允對這位自己一手拉攏的義士態度也很耐人尋味,簡單來說,

對於呂布的提議,王允一概回絕。

呂布勸說赦免涼州兵,本來有此意的王允卻偏反其道而行之,呂布又勸言把董卓的財物賞賜給公卿,將校,以此籠絡人心,王允還是不同意。

雖然是幫自己除掉董卓的一等功臣,但是對於這位幷州武夫,

王允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刺客,

心裡並沒有多少好感。也許是寒門武將董卓的殘暴統治,也許是王允自身的豪門世族出身,王允對關西武夫一直都不待見,呂布雖然是功臣,但是他正是寒門武夫,而且先後刺殺舉主丁原和董卓,誰知道下一次會不會把王允也幹掉呢。

正是對呂布的成見,即使是他提出的中肯意見,王允也一概不聽。

呂布對這樣的冷遇自然不滿,兩人逐漸貌合神離。

既然不能像呂布說的赦免涼州兵,那麼削奪將領的兵權,解散部隊,以關東軍取締他們,這樣既解決了涼州軍無所依附的問題,又可以緩和關東聯軍對朝廷的反抗,

東漢便再一次恢復中央集權,一舉兩得,一石二鳥,王允對自己的這個計策非常滿意。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宮廷政變硬是被司徒王允逼了出來

王允剛愎自用

理論上這個計劃確實很完美,但是涼州兵與關東兵素來不共戴天,董卓初掌洛陽時,放任手下的涼州兵屠略百姓,這是關東人聞所未聞的暴行,而關東聯軍打出的反董旗號也正是要誅殺所有涼州兵,這血海深仇,王允怎麼能指望他們合作?

王允的幕僚也看出了這出計劃的必敗之處,因此建議由皇甫嵩收編董卓的部眾。皇甫嵩是涼州人,對漢室忠心耿耿,先後平定了黃巾起義和涼州叛亂,手握兵權卻從不行僭越之事,即便關東士大夫也對這位涼州武將刮目相看。

如果把董卓的部眾交給皇甫嵩,憑藉他的威望和軍事才能,一定能收服軍心,進而平定關東割據。

但王允卻不肯,在他眼裡,皇甫嵩既是涼州人又是武夫,這兩重身份都是他所厭惡的,

於是,固執偏激的王允剛愎自用,堅持己見。

涼州兵得知了朝廷欲解散他們,用關東軍取締的訊息,各個驚恐不已,關東軍一到,必然會對他們血腥清洗。

這看似不治他們的罪,實際上是變了法要他們的命。

於是他們到處傳言,朝廷要殺掉所有涼州人。

絕望的

李傕

,郭汜想要逃回自己的老家避難,這時,李傕帳下的謀士賈詡諫言說,如果倉皇逃跑,朝廷只需要派出一個獄吏就可以把他們輕易拿下。倒不如趁著手握兵權為董卓報仇,反攻長安。如果成功了,便能成就一番大業,即使失敗了,處境也不會比今天更差,那時候再逃也不遲。

李傕,郭汜覺得有道理,於是召集部眾進擊長安,本來就處於驚恐之中的涼州兵英勇無比,很快攻下京城。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宮廷政變硬是被司徒王允逼了出來

攻陷長安

呂布想要拉著王允一起出逃,王允卻在這時顧慮大義,說不該棄下皇帝獨自逃跑,於是坐等被李傕處以極刑而亡。

從刺殺董卓到被董卓的部下所殺,王允只用了四十幾天。在這短暫的時間裡,

士大夫曾經幻想這位隱忍的賢能忠貞之臣能夠匡扶漢室,但是王允卻在掌權後殺了無辜的蔡邕,與幕僚離心離德,在對待關鍵的董卓舊部上,他卻左右搖擺,舉棋不定,

既不慷慨赦免,也不果決打壓,反而想出了用涼州軍的死敵去解散取締他們的荒唐主意,最終迫使人心惶惶的涼州軍起兵謀反,這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卻硬生生被逼了出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