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由 聊齋癮 發表于 人文2022-10-06
簡介經商有成的沈逢源,年輕時便回鄉修建“德興堂”(即沈家大院),並捐資重建仙嶺小學

潤屋潤身是什麼動物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永春蓬壺,盤山公路蜿蜒東進,這裡有一個特別像嵌在詩裡的地方。村莊的名字叫“仙嶺”,仙或嶺或仙嶺,都是傳統詩詞中的高頻字詞。乍一聽這地名,還以為它是宋代詞人張先筆下那個《飛仙嶺》呢。

事實上,村名由來很接地氣。在沒有公路的年代,想去仙嶺,得走一條又陡又窄的石壁小道。有人說,走在這條小路上,就像仙人翻山越嶺、飛簷走壁一般,“仙嶺”由此得名。

落了個好名字,還生了個好模樣。仙嶺以桂花聞名,每到丹桂飄香的季節,村頭村尾聞香而來的看花人絡繹不絕。

如果說此地因花而生香,那麼沈家大院的存在,就是仙嶺地靈人傑的一張活名片。仲春時節,村子裡來來往往的陌生面孔,都為這傳聞中的沈家大院而來。

沈逢源的“傳說”

沈家大院的建造者沈逢源,是民國時期的著名企業家。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此圖來源於百度

人一“著名”,總少不了幾個傳說。沈逢源也一樣,傳說他是“蛇神轉世”,沈母臨產時突然烏雲密佈、大雨傾盆,一條頗有靈性的小蛇爬進沈家老宅,盤臥在廚房水缸的蓋子上。沈逢源順利出世,自小比同齡人聰慧、好學,對人謙遜有禮。

學業有成後,沈逢源隨父到上海經商,後來與朋友一起創辦“永順興行”而起家。由於經營有方,生意不斷擴大。“永順興行”後來又改號為“鴻榮行”,連鎖行分佈於香港、福州、泉州、廣州等九地。1946年,他又自己組成“南成行”,分行遍及上海、臺灣等地。1954年,沈逢源在香港投資興辦“立豐織綢廠”,在臺灣興辦“新竹玻璃公司”等。

經商有成的沈逢源,年輕時便回鄉修建“德興堂”(即沈家大院),並捐資重建仙嶺小學。沈家大院的許多建築材料都是從外地採購,再由人工抬進山內,1941年終於落成。想想所有物料都從那條又陡又窄的石壁小道抬進村裡,這座房子耗時多年,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時候沒有這麼亮的燈,是那種暗暗的紅燈,但整個屋子都亮閃閃的,很多人這輩子都沒見過。”年近六旬的沈榮奕是沈逢源的侄孫,他至今還記得,上一輩人口口相傳的沈家大院剛剛落成的樣子。

七八十年的風雨洗禮,如今的沈家大院儲存尚好,當年的風采清晰可見。

32斤金粉刷房子

紅磚黛瓦、前埕後厝,沈家大院是典型的閩南特色古民居,雙護厝對稱而建,端莊大方。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古厝佔地2000平方米,有房間32間、5個天井,精雕細作,結構講究。外側屋頂的簷邊是彩色浮雕,花草蟲魚、仙人鳥獸,依舊奪目。外牆上方是紅磚,下方是白石,底座為石雕。左右對稱的每一根柱子上都刻有對聯。以青石為窗,實木為梁。石雕和木刻,遍佈整座古厝。

由大門入,厝內金光閃閃。無論是大廳及東西兩側的大房,還是入戶的下廳和櫸頭(廂房),牆面門窗上都裝飾著不少木雕。這些木雕上還刷上了金粉,“聽說我叔公當年融化了32斤金粉,就為粉刷這些木雕。”沈榮奕說。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這些木雕,以古典人物為主,還有不少歷史典故。《鹿乳奉親》、《拾葚供親》、《湧泉躍鯉》、《行佣供母》等二十四孝故事被刻畫成一幅幅木雕,栩栩如生。下廳的屋簷下刻有沈家的家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最為驚豔的是大廳正堂上的雕刻。供奉先祖和神佛的佛龕,由一個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木雕組成。每一塊木雕都能取下,獨立成一個作品。這裡的木雕儲存得最為完好,表層的金粉破壞最少,依舊十分耀眼。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你看廳頭那兩根柱子,其實是兩棵倒立的杉木。”順著沈榮奕的指點仰頭望去,廳頭兩根柱子的頂端用樹根刻成仙人騎鳳等圖案,柱身上書有一聯:“德水自長流,潤屋潤身定卜肯堂肯構;興宗期後起,良弓良冶庶幾為龍為光”,十分別出心裁。

護厝人的恩義相承

聽說,沈家後人曾邀請過國外機構前來評估,發現沈家大院價值數億元。在沈榮奕心中,沈家大院裡最“寶貝”的,並非那些金粉,而是古厝牆上的名人書墨。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經商有道的沈逢源廣交好友,建宅時便邀請名家題字贈聯。包括廳頭在內,沈家大院有五副以德興為上下聯首字的“冠頭聯”,十分有趣,分別如下。

德為車,樂為御,無遠弗屆;興於詩,立於禮,遊聖之門。

德曜門庭春煥彩;興仁家宅世其昌。

德及餘千,堂開三善;興思梁室,韻制四聲。

德星朗朗依仁宅;興雨祁祁潤甫田。

德水抱村流曲曲;興龍崛地起層層。

在閩南,不少富商望族曾修建過古大厝,而像沈家大院儲存得如此完好的卻不多見。這份完好背後,有一個叫呂玉川的老人。

呂玉川是沈榮奕的母親。沈家大院剛建成不久,呂玉川嫁入沈家。但不久,呂玉川的丈夫被“抓壯丁”,她孤身一人住在破舊的房子裡無依無靠。沈逢源一家同情堂親呂玉川的遭遇,便讓她搬到沈家大院內,幫忙做飯、看家。

經逢戰事,沈逢源舉家遷離沈家大院。呂玉川沒有隨同,決定留下來看護,再婚後也未曾離開這座宅子。她在這裡看家護院60多年,直到終老。

永春蓬壺,民國時期的沈家大院價值過億……

為了保護這座宅子,父母和族親們都費了不少力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把廳頭能拆的木雕都拆了藏起來,不能拆的便用布蓋住。因為沈逢源曾在家鄉做過不少好事,捐建學校、獎學助學、重修宗祠等,當地人對他十分敬重,不忍破壞他的故居,沈家大院因此得以保留下來。

“後來還遭過好幾次盜竊。”沈榮奕說,幸好有他們一家人的看守,除了兩個青石窗和幾個木雕被偷外,其他都未被偷走。10多年前,呂玉川過世,“沈逢源的太太不放心這裡沒人看管,她託我弟弟繼續看管著。”

如今,沈逢源的後人將沈家大院捐給當地政府,這座古厝已成為永春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悉,當地政府還計劃於今年對沈家大院做一次較為全面的修繕和保護。

幸運的是,時光終不負深情。

文 / 陳曉婷 圖 / 呂波

推薦文章

  • 北約14國率先行動,發起“核演習”,準備要正面“硬剛”俄羅斯?

    北約14國率先行動,發起“核演習”,準備要正面“硬剛”俄羅斯?很顯然,美國在這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北約的核威懾演習,也會讓俄羅斯感到巨大的壓力...

  • 夜逛慶都山

    在這個多情的夜裡,多情的地域,月亮害羞的躲在了天際,靜默的隱藏了自己的嬌豔,不敢與慶都山的燈火競爭美麗的原色,只好悄無聲息的息影,面對人間繁華沒辦法作出解釋...

  • 在家制作“軟爛脫骨”的燒雞,健康美味,方法還特別簡單

    說到燒雞,我就忍不住的流口水,還記得小時候我想吃燒雞的時候,還得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可以吃得到,因為在我的印象中,燒雞的製作方法其實還算是比較繁瑣的,要煮啊炸的什麼的,在家做燒雞吃,那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過,今天估計我小時候的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