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由 杭州日報 發表于 人文2022-10-04
簡介翁家山的翁博,是今年第一次參加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透過抽籤,被分到龍井山頭炒茶大師陸洲東家裡學炒茶

興復什麼淺

茶二代

這些 80 後、90 後、00 後,從小生活在西湖茶村,西湖龍井茶伴隨他們成長,很多有著高學歷和海歸經歷,充滿個性,自在灑脫。

他們也很吃得起苦,肩負家鄉發展的責任,努力從老一輩手中接過傳承西湖龍井茶的重擔,希望透過新一代的方式,用“金葉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01:37

點選看影片

夏夜的龍井山,靜謐清涼,霧在群山之間聚攏,又慢慢散開,仙氣繚繞。

在一片茶園的對面,就是陸洲東家的炒茶棚。雖已到了晚上,但這裡仍然人聲鼎沸,熱火朝天。

手拿一根小木棍,素衣長褲仙風道骨,端坐在茶席前,陸洲東手握杯子眯著眼,盯著炒鍋前滿臉掛汗的徒兒們。突然,他站起身來走到了翁博的身後,用小木棍用力點點他的背,反覆強調“做茶,人要正”。被木棍點到,翁博手緊張地一抖,立馬把姿勢調整了過來。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翁家山的翁博,是今年第一次參加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透過抽籤,被分到龍井山頭炒茶大師陸洲東家裡學炒茶。相比其他學員,坐在1號鍋前的他,總是不聲不響的那個。老師說什麼,他總是點頭照做,讓他也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被收做了陸大師的正式徒弟。

一時間,訊息在茶村各個山頭奔走相告,許多人還特地跑到龍井山頭,來看一看這新收的徒兒有什麼過人之處。

看著別人一臉好奇,陸大師眉頭一皺一臉高深。“能吃苦,夠倔,這個小孩有點東西。我這輩子就打算收10個,他是第6個。”

看著眼前圍坐在炒茶鍋面前齊齊奮鬥的年輕人,陸洲東的思緒回到了幾十年前在生產大隊時的情景。“你看,炒茶,就是要鬥出來的。”

因為一場場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讓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開啟了一條 “復興之路”,像今年,就是景區有史以來年輕人參與最多、規模最大一次技藝培訓,共計參訓學員215人。這兩天,龍井村還向全體村民推出了茶藝培訓班,鼓勵年輕人們炒茶品茶兩不誤,做到“家家都有茶藝師”。

大師出山,年輕人摩拳擦掌、熱情高漲,讓新老傳承,共同譜寫出了一曲古老茶村的“致富經”,也讓西湖龍井茶重新迎來了屬於它的黃金時代。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古老茶村風雲起

苦夏勤學,與火較量

你知道,當水泡中的水被燙到沸騰,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個苦頭,這次來參加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的年輕 人,都嚐到了。

說起翁博第一天炒茶回來手上的大水泡,翁博爸爸至今心 有餘悸。“我這輩子都沒看到那麼大的水泡,大半個手掌都是, 連在一起,裡面是鼓出來的膿水,心疼死了。”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出生在翁家山,翁博從小與茶葉有著不解之緣。在茶地 裡跑著長大,他喜歡茶,喜歡品茶,但唯獨沒有常心學炒茶。

“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樣的,玩心重,我炒茶的時候,他就在 旁邊轉轉,刷刷手機‘,麻油屁股’坐不住,總是學不好。”

讓翁博爸爸沒有想到的是,一場炒茶集訓,讓兒子幾乎對 炒茶著了魔“。他每天都炒到半夜才回來,滿手是傷還在堅持。”

水泡剛挑掉的時候,就是炒茶最難熬的時候。新皮肉還 未長成,破口處與高溫炒鍋相觸碰,就如同在烈火上炙烤,是 鑽心的疼。

如今,翁博的手上仍可以看到大水泡的痕跡。吃得苦 中苦,換來的是一場意外的收穫——陸洲東收他作為正式 弟子。“以前在家裡學總是感覺沒有氣氛,現在看到那麼多 年輕人報名,我就想著來試試看。沒想到這一來,就多了一 位炒茶大師當師傅。”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為學如登萬仞山,欲臨勝景莫畏難。攤放、殺青、回潮、輝 鍋……炒茶是一場與火的較量,磨鍊之下,不斷激發起了茶村 年輕人的鬥志與激情。就如陸洲東所說,炒茶要靠鬥,你追我 趕,有了氣氛,就有不斷比拼學習的動力。

“好幾個都是小‘毒頭’,手那副樣子了還是練,晚上十一 點回去,早上五點多就來了。”

陸洲東嘴上說的“毒頭”,茅家埠的孫妍算是一個。她平 時住在丁橋,開車到龍井村需要將近一個小時。但她幾乎每 天都是最早到的一個,四點半從家裡出發,五點半就已經坐在 了師傅跟前。

“這門技術不是想學就能學的,何況是能跟著大師學。同樣 的茶,手工做出來價格可以翻好幾倍,有一門技藝那太重要了。” 孫妍的一雙手,如今半隻手掌都是水泡破掉以後長出的新皮,紅 色、黑色、白色……層層皮肉顏色深深淺淺,新老疤痕一圈圈在 手掌中重疊,觸目驚心。炒茶用的是手勁道,往往一天練習下 來,她的手肘都會沉得抬不起來。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翻開孫妍的鬧鐘記錄,最早一個是凌晨 4:30,每天出發去 練習,她從沒有片刻猶豫。炒茶是門苦活,但 80 後的她還是堅 持著那份屬於自己的儀式感。每天總是挑選好喜歡的衣服,梳 一個漂亮的馬尾辮,打扮一番再出門。她認為,年輕人就應該 有一些精氣神。就像她在朋友圈寫的“:滾燙的人生,我來了!”

白天黑夜,茶香四溢。帶著一手傷,每天與火來一番較量,茶村各個山頭集訓點的年輕人因炒茶相識相知,樂此不 疲,讓學炒茶成為了年輕一代的新風尚。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祖宗手藝誰接棒

傳承之路,挑戰自我

西湖龍井茶,獅龍雲虎梅,一芽一葉,五分天下。

因為不同的含水量、炒制時間、手法,碰撞出了箇中奧妙。 一場溫度與茶葉分寸感的對決,幻化出了每位大師的獨門絕技。

“手工炒的茶,比機器炒,速度雖然慢,但是貴在有靈魂。 出自不同人的手炒出來的茶,各種滋味與層次,都是不一樣 的,這也是茶有意思的地方。”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在滿覺隴村炒茶大師唐鶴君的家中,從沒有炒茶機器,幾 十年如一日。在這些大師手上,茶之味變化萬千,每一鍋茶都 無法復刻。獨一無二,這也是手工茶價格昂貴的原因。

但是,這樣的手工茶,如今西湖景區各個茶村還堅持在做 的人,卻少之又少。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缺失。

上世紀 80 年代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興起,打破了 西湖龍井茶以村為單位的生產方式,改為包產到戶。上世紀 90 年代,許多茶村人走出了村子經商創業。再加上近十幾年 來機器炒制的風行,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面臨技藝斷 層。大師高坐,大門緊閉。武功絕學,等待傳承。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2 年殺青,3 年輝鍋,6 年基本能獨立成型,至於能不能走 出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路還很長。”對於西湖龍井茶的未來, 唐鶴君一直有著擔憂“。這門手藝,要說苦那是真的苦,你說誰 每天想和 200°C的鍋子打交道。”

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茶葉與炒茶技藝,都是其最精華的 組成部分。

“我們也不希望以後茶還在,但技藝流失了,那茶村的核 心競爭力就沒有了。”大師滿懷憂慮,而年輕人始終摸不著那 塊敲門磚。

“以前基本每個村都是關起門來炒茶,我們想學,其實也 不好去找大師們學,現在這場集訓,給了年輕人一個挑戰自我 的機會。”滿覺隴村的陳駿辰說。

如今,許許多多老一代茶農仍堅持在春茶一線,隨著年齡 漸長,逐漸有些力不從心。

像翁家山的孫小毛奶奶家,這個問題就特別突出。上世 紀 80 年代包產到戶後,孫小毛家裡分到了三畝茶地。因為丈 夫要到外面工作,茶地只能由她來打理。維護茶園、採茶、生 火、炒茶、包茶、賣茶……她一個人全包了。從早上三四點起 來,往往要忙到半夜才睡下。直到現在 82 歲,孫奶奶仍然包 攬了自家三畝茶地大部分的活,家中無人能夠接手。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但其實奶奶的辛苦,孫女孫銘妍都看在眼裡。今年,她也 報名了炒茶集訓班,與名字一字之差的孫妍成為同學。

“奶奶其實這幾年身體已經不如以前了。她知道我去參 加集訓班後,雖然嘴上不說,但看得出她特別開心。現在,我 可以把她肩上的擔子接過來了。”

孫銘妍說,奶奶還偷偷將她第一次炒出來的茶存了起來,作 為留念“。我經常和朋友們說,我在練鐵砂掌呢,其實炒茶真的是和 自己在較量,只要克服對高溫的恐懼,就一定能學得好,炒得好。”

技藝傍身金不換

打通壁壘,對話時代

看到這群年輕人的身影,茶村的老一輩都不約而同感覺回到了曾 經那個屬於茶的激情歲月。

傳承著茶道,亦傳承著人道。炒茶集訓,不光是技藝的培訓,它也 是一場關於人心的凝聚。有著自己的個性,又有著茶村人的血性,年輕 一輩正在以積極向上的姿態,努力從大師們手中,接下振興家鄉茶產業 的使命。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如果 10 年前,跟陳駿辰說起茶,他肯定轉頭就跑。而如今說起茶,陳 駿辰的眼中都是亮光“。年紀小的時候,覺得做茶太苦了。後面我去了日 本留學,還想在外面創業。等回到家鄉,被村裡的小夥伴感染開始接觸茶 行業,才發現最寶貴的財富不就在眼前嘛,在家鄉做事業不是更好嘛!”

從 3 年前第一次參加炒茶集訓,現在陳駿辰已經將炒茶作為了生 活的一部分。“村裡年輕人很多都是高學歷或者海歸回來的,往往在一 起就會碰撞出很多火花。我們都覺得應該齊心協力,把茶村最精華核 心的技藝傳承下來,再用年輕人的視角與渠道去創造價值。”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炒茶是橋樑,也是一場新老視角的互換。大師技藝與年輕思維不 斷碰撞,為古老的茶村注入了新生機,也帶動了鄉村共富。

正如陳駿辰所說,傳承學習給予了他們更多對於茶的思考與靈 感。去年,他就與“香二代”朋友周科羽,一起開發了以宋韻為主題的 “茶+香”聯名款龍井香膏,希望透過有意思的周邊產品,讓家鄉的茶文化,走進更多年輕人的生活。 “周科羽祖上是南宋香藥局的,那天我們聊村裡茶末銷路的問題,

與他一拍即合,一起研發了這款宋韻香膏,給予西湖龍井茶更多表現形 式,賦予其宋韻之美,沒想到很受年輕人的喜愛。”今年,陳駿辰還參與 了多個茶文化集市,現場為大家展示了炒茶技藝,讓這片“金葉子”,走 到更多年輕人的心中。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隨著年輕一代學茶之路的崛起,他們也慢慢開始在全市炒茶大賽 中嶄露頭角。一頭利落的齊肩發,一雙月牙眼,談話間,靈隱村的朱牝 鶯頗有些“小黃蓉”的味道。參加炒茶集訓,苦練 3 年,她終於在今年舉 辦的 2022 年杭州市農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競賽中,獲得三等獎。

“以前大家覺得炒茶就是很髒很累的活,現在我們希望能為大家展 示不一樣的風貌,讓大家看到炒茶也可以充滿美感。”

據統計,截至今年,景區各個茶村已有 200 多位“茶二代”當家,近 2700 戶茶農中有 10%的掌門人換上了年輕面孔。多元化的茶周邊產 品,為西湖龍井茶吸引到了更多年輕的消費群體。今年,由年輕人制作 完成的手工茶也逐漸出現在春茶季上,一場技藝的傳承,讓他們真正用 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新的價值。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我們現在也在透過完善各項機制,不斷為年輕們打通學習與提升的 渠道。”西湖街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林晨說,除了推出集訓以外,今年景 區還聯絡了中國茶葉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參加西湖龍井炒制技藝集訓 人員,舉辦茶葉加工工初級(五級)培訓和等級認定。這樣一來,能夠直接 打破了原有的資質壁壘,對茶村炒茶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老祖宗留下技藝,給了“茶二代”們一份充足的底氣。依靠新視角、新 玩法、新創意,他們也正不斷蓄積實力,期待為家鄉創造更多財富與價值, 推動古老茶村的“復”與“興”,重新迎來屬於西湖龍井茶的“黃金時代”。

古老茶村飄來“新茶香”!西湖龍井茶的“復”與“興”

城市眼 銳評

打通“門派”,期待有更多的“楊過”

陳浩

天下武林,門派眾多。舉世絕學,聲名遠播。

在很多武俠小說中,江湖門派對武功傳承極為看 重,各門派的“看家本領”,基本上是“傳男不傳女、傳內 不傳外”,這往往導致門派凋零、功夫失傳。

在現實生活中,手工製茶的“技法”也往往是各茶村“秘 不可宣”的“獨門秘籍”。但這種“故步自封”的做法,在上世 紀八九十年代,也面臨著“大師老去”、後繼無人的尷尬。

可喜的是,相關部門看到了手工製茶技藝斷層的 “危機”,不僅開班“廣納賢才”,吸引“茶二代”們迴歸本 源,還積極打破壁壘,打通“門派”,組織各個茶村的炒茶 大師,消除“門戶隔閡”,交叉收徒,鼓勵年輕人“通學通

練”,混合拜師。學的人認真,教的人更是傾囊相授,徒 弟不再是某一個村的徒弟,師父也不再是某一個村的師 父,以往女炒茶師並不多,但現在“茶二代”中湧現了不 少優秀的“女伢兒”……這些改變,是為了技藝傳承,是 為了留住那口韻味,更是為了江湖未來能依舊傳奇。

這就如同金庸小說中的楊過,為何能夠成為傳奇 人物,就是得到了不同師父的授教點撥——歐陽鋒教 了他“倒運氣息”和蛤蟆功,洪七公傳授他“打狗棒法” 招式,黃蓉傳了他“打狗棒法”心訣,小龍女教了他“玉 女心經”等各種內功,黃藥師也將家傳絕學“彈指神通” 傳與他……有了這些師父傳授的武功,楊過將這些武

功融會貫通,自創了一套“黯然銷魂掌”。這套掌法可 謂是這些師父武功的集大成者,這也使得楊過成為新 五絕中的“西狂”,化身人人敬仰的“神鵰俠”。

可見,師父打破門派隔閡,徒兒勤學苦練,對發揚 光大一種“武功”、一種技藝,是多麼的重要。不同技藝 在教學中不斷切磋,在練習中不斷融合,徒弟們想不成 為高手都難。

如今,景區的各個茶村,門戶已經打破,年輕的“茶 二代”透過自己的努力,對技法有了更深領悟,他們的 未來將會更加精彩。那麼,我們期待,“江湖”中能有更 多的“楊過”出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