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由 鹹魚七天樂 發表于 人文2022-09-28
簡介物業就是少數固定執行常規事務的人,業主就是廣大人民

君主政體有幾種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年少上學時,最不理解的是“政治”這門課有什麼用;長大後考證,也無法理解,題庫裡時政題目存在的意義。

直到讀了呂思勉《中國通史》政體篇,才有所理解。

一個民主的國家,如果想長久保持民主政體,就需要儘可能讓更多的人民關心時政

。而考試、考證中必考時政類題目,是很好的一種方式,讓人們不得不關心時政。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歷史可鑑的。

中國通史(慢讀系列,國史經典插圖版)

呂思勉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01

最初的政體——民主政體

追溯整個人類文明,

所有文明,最原始的政體,都是民主政體。

中華民族,幾千年前最初的政體,也是民主政體。

從部族時代發展為封建時代後,民主政體逐漸被專制政體所取代。

部族時代的民主之所以墜廢,形式上有三大原因:

一是由於隨著部族發展壯大,人口變多,勢力範圍變大,想要

召開

民主會議愈發困難。

二是由於但凡發起會議,所要討論的都是特殊的事務。

常規的事務,總是由少數固定的人執行

。久而久之,這些人就習慣了獨攬大權,對於應該像大眾詢問的特殊事務,也搞獨斷專行。

三是由於

大眾力量分散

,人多勢眾,想要凝聚大眾,用以糾正專權很難。久而久之專制政治就形成了。

以上是形式上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部族時代民主之所以墜廢,有兩大原因:首先是隨著部族發展擴大,政情也愈發複雜,

普通人對這些複雜的事務不感興趣

;其次是

普通人也不能解決這些複雜的事情

現實中就有很多類似的例項,好比物業和業主。

物業就是少數固定執行常規事務的人,業主就是廣大人民。

比如說小區要修整停車位。

一開始,物業會挨家挨戶找業主籤同意書。

等停車位

修整

好以後,如何收費,如何分配停車位,物業就開始獨斷專行,沒有給業主發表意見的機會。

一是業主們各有各的想法與考量,意見很難統一;二是隻有少數業主會提出反對意見,大部分業主都是隨波逐流。反正自己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都可以都行,工作已經那麼累,不想再在這些事情上費精力。

當小區大多數業主都開始隨波逐流後,物業就會愈發的獨斷專行。從一開始小區透過民主方式解決問題,變成物業專制處理問題。

生活中處處可見民主轉為專制的例項。

當一個人開始隨波逐流,就是把任人宰割的刀遞給了別人。

至於要耗費多少精力在爭奪刀上,就看這刀對自己的殺傷力有多強了。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02

統治時期最長的政體——君主政體

希臘三賢之一的亞里士多德,曾把政體分為三類:君主政體、貴族政體、民主政體。

君主政體,指的是政權的決定,在名義上最後屬於一個人的;貴族政體,屬於少數人的;民主政體,屬於多數人的。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的長河裡,這三種政體都存在過。

其中佔據時間最長的政體是君主政體。君主政體主要分為了兩個階段:

封建制度階段和郡縣制度階段。

“封建”這一詞,本是封邦建國的含義。

所謂封建,主要是三種形式:第一種是懾服異部族,讓其表示服從;第二種是打破異部族,改立自己的人統治;第三種是讓本部族移植於外。所以封建時期,朝代的興亡,指的是一強國奪取另一強國地位,也就是爭取霸權地位。

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後,“封建制度”就已被廢除。

在秦始皇統一之前,實行的是封建制度;在統一之後,實施的是郡縣制度

。當然,作為顛覆舊制度的秦朝,遭受了舊制度擁躉者們的反撲,其滅亡原因成為歷史上唯一的特例:因為過剛而折的王朝。

但即使秦朝被覆滅,那些打著擁躉舊制度旗號的人,在成功登頂以後,並沒有恢復舊制,而是沿用秦始皇實施的郡縣制度。

漢高祖劉邦稱帝以後,一半靠陰謀,一半靠實力,把分封的6位異姓王都給滅了。而這幾位異姓王,最初一起滅秦,都以為事成封王后,能恢復封建制度,在自己的封地裡,當個逍遙無人能管的王。可惜歷史的車輪,只會往前,不會倒退。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03

曇花一現的政體——貴族政體

“貴族政體”比較容易理解,當今的歐美髮達國家,大多都屬於這一種。

在中國古代,也曾出現過由少數人共同執政的情況。

西周時期的周厲王,因

暴虐成性,奢侈專橫,被百姓驅逐後,政權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行政”。也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總的來說,亞里士多德分類的三種政體,我們中華歷史上都有跡可循。

縱觀幾千年朝代的更替,史學家們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當然以下這些規律都不適用於秦,秦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特殊的存在。

從形式上來說,有四種:

第一種是舊政權的遞嬗。比如王莽之於漢。西漢和東漢之間,隔著一個新朝,新朝的建立者就是王莽。

第二種是

新政權的崛起

。如漢之於秦。

第三種是

異族的入據

。如清之於明。

第四種是

本族的恢復

。如明之於元。

從政情上來分,有三種:

第一種是

內重

,也就是中央集權偏重。這種容易導致權臣篡竊之變。

第二種是

外重

,也就是地方分權偏重。這種容易導致強藩割據之憂。

第三種是

內外俱輕

,草澤英雄,乘機崛起;外夷乘機入犯。

內外俱輕之世,對百姓來說,是最為苦難的時代。

現在的我們,可能處於最好的時代。對內,沒有哪個地方勢力能大過中央,無視律法的存在;對外,國際上雖然有敵對勢力,但國家一直在努力,保護者境內外的人民。

一個國家能走多遠,能以怎樣的姿態在國際上立足,需要我們每一個人。

最近看到一句話,寫得非常好,與諸位共勉:

再是謙卑的軀體,流淌的血液裡亦有山河日月;再是柔軟的骨頭,亦是可撐起家國風霜。

《中國通史》政體:亞里士多德定義的3種政體,中國都曾有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