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寧波圖書館“天一講堂”:從孝悌走向博施濟眾——《論語》論仁的精神旨趣「圖」

由 九派財經 發表于 人文2022-09-27
簡介” 孝悌是挺立仁愛之基,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還能期待他愛誰呢

博施濟眾是什麼

【來源:寧波市文廣旅遊局_部門動態】

“仁”是儒家的中心思想,那麼我們該如何實踐“仁”呢。6月19日,天一講堂邀請到哲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包佳道為大家解析仁的精神旨趣。

講座分為四個部分:仁愛:儒家君子典型人格;孝悌:挺立本懷的仁愛之基;達己達人:推己及人的仁愛之方;博施濟眾:不期而至的仁愛之極。

寧波圖書館“天一講堂”:從孝悌走向博施濟眾——《論語》論仁的精神旨趣「圖」

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而仁是孔子在禮崩樂壞中的精神堅守。學業仁義是孔門的堅守。仁是仁愛,沒有仁愛儒家君子不能成名。老師從“仁”字的演變,解釋了仁的含義。《說文》中說,仁,親也。從人,從二。”即對人友善、相親。《國語周語》曰:仁,文之愛也。

寧波圖書館“天一講堂”:從孝悌走向博施濟眾——《論語》論仁的精神旨趣「圖」

仁愛是人生命本懷。《論語陽貨》寫道:“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孝悌是挺立仁愛之基,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還能期待他愛誰呢。

我欲仁,斯仁至。只要你想要做仁,你已經是仁義之人了。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論語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寧波圖書館“天一講堂”:從孝悌走向博施濟眾——《論語》論仁的精神旨趣「圖」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論語雍也》中寫道: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嘉賓簡介:包佳道,哲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朱子學會理事(國家一級學會)、江蘇省儒學學會常務理事、無錫東林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儒家哲學、宋明哲學與文學。主持教育部、江蘇省社科基金等課題多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近30篇。

(寧波圖書館)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