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心胸狹窄,統御者的致命傷

由 桓顯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2-09-22
簡介許攸、郭嘉等投靠曹操集團的原因,就是由於袁紹方面心胸狹窄,導致缺乏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

盡其所長什麼意思

心胸狹窄,統御者的致命傷

費盡心機聚集起的人才,一定要利用好。如果僅僅把這些人當成擺設,最終不但會失去人才和人心,而且也不可能再聚集新的人才,對後續的事業極其不利。荀彧和郭嘉,是三國時大名鼎鼎的智囊人物,都曾是袁紹的幕僚。“或度紹終不能成大業,”率先棄袁投曹,曹操得荀彧,高興地稱他是“吾子房也”。郭嘉看透了袁紹“未知用人之機”,也跑到曹操營壘,曹操喜而贊之:“真吾主也”。官渡大戰時,沮授、田豐、許攸都是袁紹的重要謀士,張郃、高覽都是袁紹的大將,除田豐被袁紹忌殺外,都臨陣投降了曹操。

心胸狹窄,統御者的致命傷

袁紹是東漢末年很有影響的人物。他在同各地方勢力的爭鬥中嶄露頭角,據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當時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但自從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後,袁紹的勢力就很快衰敗下來。這裡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胸狹窄,有才而不能用”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這方面也正是曹操比袁紹高明的地方。

對於統御者來說,“心胸狹窄,有才而不能用”,就會使“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才不得已就會棄暗投明,紛紛離開統御者而去。許攸、郭嘉等投靠曹操集團的原因,就是由於袁紹方面心胸狹窄,導致缺乏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何以見得,請看事實:

心胸狹窄,統御者的致命傷

任人唯親,忌才拒能。袁紹的幾個兒子、外甥都是無德無才之輩,他卻任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如袁譚在青州,信用群小,肆志奢淫,州內盜賊橫行,萬戶之邑,著籍者不滿數百,收納賦稅,三分不能得到一分,把個青州弄得一團糟。“溫酒斬華雄”的關羽,武略超群,赤膽忠義,只因當時是一個門第低下的無名之卒,被其鄙視,不予重用,使這位英雄不得已而憤然離去。

聽信讒言,無端猜疑。曹操往劫烏巢糧草時,袁紹不聽張郃、高覽的正確建議,卻偏信郭圖、審配、逢紀等人讒言,欲加害於張、高二將,結果是烏巢糧草被燒,張鄰、高覽被迫棄袁投曹。上述類似事例,不勝列舉。袁紹的行徑,搞得人人自危、軍心渙散,使己陷入危難險境。

—順昌逆亡,濫施暴虐。官渡之戰前夕,謀士許攸知曹操糧盡,向袁紹建議“兩路擊之”之策,袁紹非但不聽,還偏信審配讒言,將其驅逐。當袁紹盲目出兵伐曹、決定進攻許昌的關鍵時刻,謀士沮授勸他說:“最近已征討公孫瓚,連年興師動眾,百姓困苦窮乏,倉庫沒有積儲,不可輕舉妄動。”謀士田豐也反對出兵,但袁紹執意不聽忠言,結果被曹操打得大敗。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按說孰是孰非問題已很明確,袁紹反而卻將提過正確建議的沮授、田豐囚禁下獄,後又惱羞成怒,將田豐殺害。

心胸狹窄,統御者的致命傷

而曹操則不同,他非常重視營造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的寬鬆環境。他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創造一個良好的用人環境的:

其一,任人唯賢。曹操知道用人是一個十分重要而敏感的問題。如何選人用人,關係到事業的成敗,人心的向背。要做到這一點,曹操首先堅持選賢論能、惟才是舉的用人路線。再就是要全面考察瞭解,把素質好、威信高的人選拔為各級將領。同時,還要針對屬下的特點與專長,安排適宜位置,切實做到了根據所需,用其所長,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其二,信任部屬。作為統御者,要尊重、理解、信任部屬,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能像袁紹那樣偏聽偏信,無端猜疑,否則將會渙散鬥志,挫傷部屬的積極性,造成上下築起隔牆,彼此離心離德,部屬的聰明才智就很難得以發揮。

君臣之間、統帥與部屬之間,信任是相互的。將心比心,真誠相待,部屬就會充滿信心,幹勁倍增,忠心報主。歷史上殺身取義、精忠報國的事例為數可觀。

其三,從諫如流。只愛聽歌功頌德、報喜藏憂的順耳話,對“忠言逆耳”的話不願聽,甚至談“虎”色變。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勢必堵塞言路,最終損失最大的還是統御者自身,危及的也是其事業。因此,曹操比袁紹一個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在做出決策時,非常注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不同意見乃至反對意見,善納群言。從治人攏心的角度講,這樣會使部屬感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更加激發起他們為主報效之心。

上述對於曹公用人氣度之論可以看作是魏武統御術的總綱。

三國一點也不靠譜

霧滿攔江

歷史傳記

免費閱讀

往期影片: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愛去喚醒!

如何和孩子們成為朋友!

如何管理好你的情緒!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