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由 三水書院 發表于 人文2022-09-18
簡介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飽滿,低音渾厚低沉,音量較大,也是中國傳統吹管樂器中,唯一能夠吹出和聲的樂器

八音領袖指的是什麼樂器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唐代禮樂復原小組演奏古曲《青海波》

近年來致力於復原傳統文化的團體不在少數,唐朝禮樂復原組就是其中之一。在他們的樂影片中,總能夠看到一些陌生的樂器。

橫笛、篳篥、洞簫、拍板、鞞鼓……這些陌生的名字,卻在唐詩中並不罕見,正是它們,構成了千年唐風古韻。

那麼,在唐代的樂隊,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樂器呢?就隨小生一起來看看吧。

玉人何處

教吹簫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洞簫

洞簫,簡稱簫,豎吹的單管樂器,最早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在唐代以前,簫笛是不分家的,唐代才將橫吹定為笛,

豎吹定為簫

洞簫音色不如笛子高亢嘹亮,音域為次中音,顯得

沉靜幽雅

,但是音量較小,因此也沒有笛子那麼普及。

經典曲目有《平湖秋月》,《梅花三弄》,《關山月》等。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排簫

排簫在唐代的貴族家庭樂舞表演、唐代滷薄鼓吹樂中十分常見。據說“

參差不齊

”這個成語就源於排簫。

排簫的

音色純美,輕柔細膩、空靈飄逸

,如同天上的流雲,超凡脫俗,可以獨奏也可以合奏。

希臘音樂家雅尼的《蘭花》,就曾用到這種樂器。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橫吹

就是

笛子

,相傳張騫出使西域後傳入中原。宋朝以後,成為伴奏戲曲的重要樂器。唐代樂部還分大橫吹部和小橫吹部。

按音高分類,可以分為用於崑曲演奏,音色醇厚的

曲笛

;用於北戲演唱,音色清亮的梆笛,以及中音笛。

代表曲目有《鷓鴣飛》、《姑蘇行》、《牧笛》等。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篳篥(bìlì)

篳篥源於古代龜茲國,名字由龜茲語翻譯過來,多用於騎馬儀仗隊。《通典》稱“

其聲悲

”。

篳篥的音色或高亢清脆,或低沉悲咽,作為胡樂的一部分傳至中原,也深受人們喜愛,唐玄宗就是它的忠實粉絲。

據文獻記載,唐代有許多篳篥演奏高手,如李龜年、張徽等。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詩·小雅·鹿鳴》:“吹笙鼓簧。” 笙在唐代燕樂的“清商樂隊、龜茲樂隊、西涼樂隊”中都有應用。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飽滿,低音渾厚低沉,音量較大,也是

中國傳統吹管樂器中,唯一能夠吹出和聲的樂器

代表曲有《沂蒙山歌》、《晉調》、《傣鄉風情》等。

大珠小珠

落玉盤

06:40

方錦龍彈奏五絃琵琶

唐朝流行的

五絃琵琶

,是由西域樂人經絲綢之路從印度傳入中國,最早記見於《隋書音樂志》,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角。

到了宋代,教坊以

四弦曲項琵琶

代替了五絃琵琶,五絃琵琶一度在國內失傳。日本奈良正倉院藏有世界僅存的最早五絃琵琶傳世絕品。

方錦龍

先生是當代五絃琵琶代表人物。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箜篌

箜篌最早由印度傳入,《孔雀東南飛》中就已有提及。箜篌在唐代廣義上包括豎箜篌、臥箜篌、鳳首箜篌,一般多特指

豎箜篌

箜篌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有很強的表現力。豎箜篌形似歐洲的豎琴,遺憾的是國內已無傳世實物。

經典箜篌改編曲有《高山流水》、《漁舟唱晚》、《陽關三疊》等。

漁陽鼙鼓

動地來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羯鼓

羯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在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尤為流行。在樂隊中常常

處於指揮的地位

羯鼓的聲音

急促、激烈、響亮

,尤其適用於演奏急快節奏的曲目,在戰場上為戰士搏擊助威,登高望月時演奏,明月清風,鼓聲透空碎遠,極異眾樂。

唐玄宗是典型的羯鼓發燒友,不僅將它譽為“

八音領袖

”,還創作了數十首羯鼓獨奏曲。

三水常識│聽,是來自1000年前的聲音!

唐代的音樂到底是何模樣,就算得到復原,與初時已然有別,今人怕是無耳福聽聞。在流傳下來的彩繪石散樂浮雕上的唐代女子十二樂坊,依稀可以窺見,舊時風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