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由 歷史大齒輪 發表于 人文2022-09-17
簡介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文歷史大齒輪在古代,很多秀才都想做官,於是就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一朝能金榜題名,報效國家,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清朝捐官是什麼意思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文/歷史大齒輪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在古代,很多秀才都想做官,於是就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一朝能金榜題名,報效國家,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一生做一個清廉的好官。可是除了寒窗苦讀,還有一種途徑也可以當官,那就是買官,即捐官,這樣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做官,為百姓服務。可是在清朝就有人利用買官這一途徑來謀取私利。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其實,清朝的捐官制度,還是從明朝沿襲下來的。想當年,清朝興起於關外的山水之間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制度。於是在清朝入關後,可能是由於沒有人才制定制度,便開始對明朝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效仿,包括這捐官制度。實際上,清朝最開始實行捐官制度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利用這機會進行斂財。主要是因為在清朝初期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的文人墨客幾乎沒有,絕大多數的治國之才都隱藏在民間。這對於清朝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因此便搬用明朝的捐官制度,想利用這一制度將更多的人才納入到政權之中,並以此彌補這一損失。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清朝的雍正說的話最具有代表性:“反不若授職富人,藉以牽制科甲,庶臺先聖立賢用人無方之意。”在雍正看來,很多透過科舉考入官場的人,更容易結黨營私,對朝政不利,還不如捐官渠道,一個是可以牽制科舉,另一個就是納入更多的能人勇士。在清朝的歷史上不乏有正直善良的人,透過捐官進入官場,也因此做出過一番為國為民事情。例如像李衛、胡林翼這樣一心為國為民的人,實屬很少。絕大多數人捐官,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私慾。並且,買官是要花一大筆錢,而清朝官員的俸祿又比較低。所以有些人便利用職權貪汙受賄、搜刮民財。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在清朝,想買個官並不是很容易,於是蔣淵如就找到他的朋友唐文卿四人一起商量,最後他們四人湊足了錢買了個知縣,然後他們就按照事先的約定,出錢多的擔任知縣,出錢第二的就做師爺,職位都分配好之後,他們這五人狼狽為奸,開始欺壓百姓。

清朝捐官制度,五人合夥買官,每年斂財幾十萬白銀

他們每年都要賺取幾十萬兩銀子,其行為在當時可謂是喪心病狂,沒有一點人性,最後他們被舉報,全部遭到處理。真的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曾一心想要賺取錢財,最後卻沒想到,錢財有了,卻沒命花,真的是白忙活一場,最後還落下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名,真的是一點都不值得,直接加速了陽壽的縮減速度,從而更早的離開人世。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關注小編,並在下方評論區評論點贊,和小編一起評論互動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