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由 最視見 發表于 人文2022-09-17
簡介晉繡作品《五臺山》銀器石雕 技藝精湛據《繁峙縣誌》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北漢政權曾在縣境內的伯強溝一帶開採銀礦

陵谷滄桑比喻什麼動物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繁峙

倚連綿高峙的恆山,南靠巍然聳立的五臺山,東有泰戲山連線南北,山西省繁峙縣位於三面環山的天然屏障之中。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據記載,春秋時期,滹沱河上游流域生活著一支北狄部族。他們居住的土地,名為“霍人”。

霍人,是山西省太原以北地區最早見於記載的地名,遺址位於今天繁峙縣城以東三千米處的古城溝。

繁峙縣境東部,依險而建的平型關,連線起一條東至紫荊關、西達雁門關的古代軍事要道。這片土地曾是中原地區防禦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之一。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韓莊長城,是繁峙東部迄今儲存最完好的一段古長城。它在崇山峻嶺間依山勢起伏蜿蜒,六座聳立的敵樓與幽暗的射孔,依然透著一股森嚴之氣。歷經了兵戈四起的時代,古老的磚石訴說著這片土地的陵谷滄桑。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朝將此地設為繁峙縣,縣名沿用至今。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千年壁畫 瀝粉貼金

繁峙縣城東四十千米外的天巖村,位於五臺山的北麓,一條通往五臺山的“吉道”從這裡穿過。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巖山寺建造於何時無法確知。寺內碑文有載,巖山寺曾在金代正隆年間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維修。南殿內四壁遺存的金代壁畫,是整個寺院中最珍貴的文物。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它和甘肅省莫高、榆林石窟壁畫,陝西省永泰、章懷、懿德墓葬壁畫鼎峙而三,都屬我國古代壁畫遺產的瑰寶。”這是當代著名壁畫研究專家潘絜茲對繁峙縣巖山寺壁畫的高度讚譽。1982年,巖山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巖山寺壁畫整體構思巧妙,區域性刻畫細膩,堪稱是彙集了北宋時期宗教文化、建築藝術與民俗風情的一部壯闊史書。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碑文中記載,在民間人士的佈施支援下,金朝“御前畫匠”王逵,帶領著畫工們,歷時十多年繪製了巖山寺壁畫。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近年來,繁峙縣政府不斷邀請文物專家,對巖山寺壁畫進行數字化保護,透過高精度相機分幅拍攝,再進行技術性拼接還原。不久的將來,巖山寺壁畫將以高精度的畫質呈現於世。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秧歌戲獨具風韻

秧歌戲,起源於古時農民們田間勞作時哼唱的曲調,後演變為融合了歌唱、舞蹈、雜技等多元素的傳統戲曲。明萬曆年間,秧歌曲調流入繁峙民間,常見於街頭攤子上的表演。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據縣誌記載,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民間藝人張代,將街頭的秧歌曲調改進後,首次搬上了大舞臺。從此,這門草根藝術蛻變為繁峙縣的地方小戲,並不斷吸收北路梆子、晉北道情等戲曲的內容,逐漸走向成熟,廣泛流傳於晉北地區。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20世紀50年代,秧歌戲煥發出新活力,繁峙縣成立了一支擁有五十餘名演職人員的秧歌戲劇團。他們將古代戲曲樣式中的“明清傳奇”改編成了秧歌戲,這些劇目中懲惡揚善的傳奇故事,備受觀眾青睞。劇團更是憑藉著一部經典劇目《花亭會》,獲得了山西省優秀傳統劇目獎,這件事在當時的繁峙縣可謂家喻戶曉。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幾十年來,為了延續繁峙秧歌戲的火種,老藝人們始終保護著家鄉的這門珍貴藝術。2006年,繁峙秧歌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後,在繁峙縣政府的支援下,闊別已久的秧歌戲劇團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繁峙晉繡 色彩豔麗

早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民間刺繡技藝就已出現,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民間藝人的傳承與演變, 繁峙晉繡形成了圖案粗獷、色彩豔麗的特點,主要有鞋墊、虎頭枕、虎頭帽等代表作。如今,繁峙仍有很多婦人擅長晉繡製作。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繁峙晉繡傳統技藝中最常用的針法是平針繡。這種繡法採用相同顏色的絲線,平行而整齊地進行繡制,相互不能重疊。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近年來,亂針繡融入到了繁峙晉繡的創作中。結合了多種刺繡技法的繁峙晉繡很快就得到了發展,民間刺繡藝術煥然一新,開始進入更廣闊的空間。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在繁峙縣政府的支援下,大量優秀作品紛紛走出家門參展獲獎。2011年,繁峙晉繡被列入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晉繡作品《五臺山》

銀器石雕 技藝精湛

據《繁峙縣誌》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北漢政權曾在縣境內的伯強溝一帶開採銀礦。當地的金屬器皿製作技藝也隨之興盛,經由匠人們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2011年,繁峙銀器製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戴志強是繁峙銀器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家傳四代至今,他承襲著傳統制銀技藝的精髓。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鏨花是中國的傳統工藝,也是繁峙銀器製作技藝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用錘子擊打鏨刀,在銀器的表面形成深淺有致的線條和花紋。這門工藝需要匠人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既要擅長繪畫、雕塑,又要掌握鉗工、焊接等技術,這些本領都是透過長期鑽研漸漸掌握的。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自古因五臺山佛教文化的繁盛,繁峙縣寺院建築眾多,多有從事石雕的能工巧匠。五臺山的金礦石原料,更是成就了當地獨有的金石雕刻技藝。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出自侯必順之手的石雕作品,以細膩鮮活的圖案傳遞著獨特的含義。閃爍的金光,猶如夜空的繁星,靜謐中深藏著美好。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這件名為《九龍印》的作品,是金石雕刻的經典代表作。它的圖案由九條龍盤旋而成,下端篆刻著印章主人定製的文字。九龍印樣式精美華麗,寓意著吉祥,是古代權貴彰顯身份的物品之一。傳承至今,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綠草茵茵 碧波盪漾

在中國縱橫交錯的水系中,滹沱河作為海河水系的一支重要支流,從泰戲山一路奔流而下,成為華北平原的塑造者之一。而地處滹沱河源頭的繁峙縣,如同一顆心臟,扼守著這條河流的搏動。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近年來,在繁峙人的共同努力下,滹沱河河道重現了一片綠草茵茵,碧波盪漾的美好景象。繁峙縣滹沱河源及沿線水域,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繁峙的滹源景區,建成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其間星羅棋佈的樓宇建築、社群住宅交相輝映,人們樂享其中。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在位於五臺山腳下的伯強村,滹沱河的最大支流羊眼河穿村而過,清澈的漣漪成就了村民們的幸福底色。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從對山水的索取,到與山水的融合,繁峙人擁有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他們在綠水青山間,繪製出一幅阡陌錦繡的嶄新畫卷。

阡陌錦繡——山西忻州繁峙

圖片 | 網路

內容 | 央視科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