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再讀出師表: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由 情韻生活 發表于 人文2022-09-15
簡介換言之,從劉備死後一直到253年,蜀國軍政都掌握在諸葛亮手裡,因為後任的丞相是墨守成規,一直按照諸葛亮的規劃走,自然也架空了劉禪

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的悉是什麼意思

再讀出師表: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一句催人淚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諸葛亮的《出師表》成為歷代官員模範,這也助推了諸葛亮走向神壇。然而,諸葛亮真是一個公正英明、執法嚴明的官員楷模嗎?其實,如果結合歷史再讀出師表,就能看到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是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再讀出師表: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在看《出師表》之前,先看一看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的背景。

夷陵之戰中,劉備遭遇陸遜火燒連營,最終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時之前,劉備託孤了兩個大臣,一個是 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一個是丞相諸葛亮。三國志中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然而,劉備死後,蜀國並不寧靜,首先一個典型就是諸葛亮奪取了軍權。按理說,雖然“李嚴為副”,但掌管內外軍事,也能和諸葛亮扳手腕,現實卻是諸葛亮軍政一把抓。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史書上也沒有詳說,不過相信其中有一系列的權謀,被奪取軍權的李嚴,從屢次反對北伐來看,估計和諸葛亮矛盾很激烈。

所謂“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派別的出現,不僅是路線之爭,還和利益息息相關。從劉備開始,蜀國就有三大政治派別,即劉備進川的荊楚派,後由諸葛亮領頭;劉璋留下來的東川集團,以李嚴為代表;益州當地的勢力,以譙周為代表,也反對北伐。

換言之,蜀國沒有大家想象的和諧團結,而是暗流湧動,諸葛亮害怕自己前去北伐時後院失火。雖然諸葛亮做了一系列安排,但還是怕劉禪“搗亂”,所以227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為228年第一次北伐做準備。

再讀出師表: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諸葛亮寫下的出師表,看似一心向公,但讀來卻又讓人細思極恐。簡單的說,不僅有違君臣之道,也猶如“老子訓斥兒子”,語氣中幾乎沒有大臣面對皇帝的恭敬。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這是教育劉禪你要“開張聖聽”,不要堵塞忠臣的話,教訓口吻一目瞭然。但問題在於,何謂“忠諫”?諸葛亮的手下說的是忠諫,別人說的就是讒言嗎?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不宜異同”,讓宮中的皇帝劉禪和下面大臣一樣,那麼劉禪還有什麼權力?如果是這樣,那麼劉禪和漢獻帝之流有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郭攸之、費禕、董允是劉備簡拔,難道劉備沒有提拔其他兩派之人?而且,這些人也沒什麼傑出政績,憑什麼說是賢才?“事無大小,悉以諮之”,這讓劉禪這個皇帝做什麼呢?顯然,這典型是要架空劉禪嘛!

當然,後面諸葛亮也寫道“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之類,但前面教訓了一大堆,後面就這麼一句話,只能說“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緩和一下氣氛而已。

再讀出師表: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從上面的這三句話中可以看到,諸葛亮認為自己一走,那麼劉禪就會“近小人”、“遠賢臣”,所以“教訓”一下劉禪,最終權謀目的是:別說宮外官府之事了,就連宮中之事,都是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給我指定的大臣,你什麼事都別過問。然而,劉禪當時已經24歲了。

更為重要的是,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的“郭攸之、費禕、董允”三個人,為何都是荊楚派的,而沒有其他兩派之人呢?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被合稱為“蜀漢四相”,但這四人也全都是荊楚派之人。顯然,說諸葛亮心胸寬廣到能容納其他兩派之人,可能也不符合歷史事實。

換言之,從劉備死後一直到253年,蜀國軍政都掌握在諸葛亮手裡,因為後任的丞相是墨守成規,一直按照諸葛亮的規劃走,自然也架空了劉禪。其實,即便費禕死後,姜維崛起之後,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蜀國大權。

《出師表》中寫道,如果聽諸葛亮的話,那麼“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現實卻很殘酷,263年蜀國就滅亡了。

一篇出師表,揭開了諸葛亮的真面貌。有學者感嘆,諸葛亮真是一個罕見的權臣,幾乎架空了劉禪(包括他指定的後任者),本應該對蜀國滅亡負有主要責任,但最後卻能流芳百世,甚至成為後世官員的道德楷模,不得不說諸葛亮手腕之高明。

再讀出師表:諸葛亮催人淚下背後隱藏的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權謀

讓人遺憾的是,鄧艾率領萬餘兵力,從陰平小道一路突進,直到兵臨成都城下時,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抵抗,然後蜀國就投降了。然而,當年劉備進攻成都時,“城中尚有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

為什麼前後差別這麼大?除了軍事佈置的問題之外,可能和諸葛亮一派人馬“玩壞”了蜀漢不無關係,比如不停的北伐(姜維後來有11次北伐,262年還進行過一次北伐),一直執行“直百五銖”的貨幣掠奪政策等,導致蜀國元氣大傷,國力耗損過度,百姓和官府離心離德。所以鄧艾兵臨城下時,很多地方大族、百姓、甚至“反對派”都歡天鼓舞,根本不願抵抗,以至於劉禪也無可奈何的只能投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