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道無爭

由 洛河天宇 發表于 人文2022-09-11
簡介聖人行事呼和天道,沒有過多的自我剩餘,而是自動幫助他人,不斷施予別人,這看似損耗自身的物質積累,實則獲得了人的青睞,獲得了柔弱生命的讚美,在無形中結下因果,得到回報的及時返還,這種情形只完成了天道運轉,只有在隱處護衛而沒有人察覺的人,沒有強

冥頑不靈是什麼意思啊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直言釋義

信從的直言沒有善言,善者的宣意沒有信從。分從正反言語的人沒有巧言爭辯,巧言爭辯的人沒有分從正反言語。瞭解別人的人沒有通於大道,順應自然的人沒有了解別人。聖人沒有聚集更多,越是用剩餘幫助人,自身越是獲得,越是用剩餘贈予人,自身越是增益。執行的天理,和利萬物而沒有損害;聖人的行事法則,只有助衛而沒有爭引。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道無爭

直言理解

可信的言語從他者的口中說出,常常與自身過往的認知相反,這是因為角度發生了變化,主體在感性存在的闡發中處於相對客觀,事實上,兩者皆非完全客觀,而是在各自的邏輯中編織情景式的回憶,其中難免摻雜一些自我的感性引申,也就是說,生命存在從自我的角度直觀他者的存在,然後於再觀中抽離純粹的客體而附加自我意識,一種評判的分別在統一中糅合出新的自我和他者。接納他人言語中自我可信的部分,排斥自我否認的部分,那麼他者的宣發本意就被揚棄,自身發展的部分在確證中更加自我,而他者也在宣發中保有本意,在述說中揚棄經歷過程,從而展開他自身。分別從兩者的角度出發,就可以知道正反的言語分別,對立的意識在抗爭中不斷揚棄對方,最終在完全展開後停止,所以沒有發言參合其中。

每天半小時讀懂《道德經》

李飛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一旦加入其中,同時駁斥二者,那麼自身就會與兩者同時對抗起來,於是雙方就會調轉矛頭直指而來,那種激烈的鬥爭短暫相合而對外,在外部矛盾解決後又開始進行內部鬥爭,最終在互相損傷中持衡,因此,知道雙方的對立後沒有誰會輕易加入,所以沒有多餘的巧言爭辯,換言之,兩者的從屬觀念不合,外部的調和不起作用。知人的人通常從他者的角度行言行事,所以沒有違揹他者的意願,或者完全反叛他者,但都忘卻了自己,迷失了自我的本真,沒有明會自覺的意識,只依靠他者的目光存活,只能在他者的言語反應中體會存在,終日在與他者的對抗中尋找自身,卻離本源的生命越來越遠,也就棄道而去,所以沒有明會道。自我剖析批判自身貫穿所有篇章,我在揚棄自身中構建更大的本我,如此也就發現了遮蔽的本真,也就順應自然來歸還缺失的部分,吾誰與往?唯道而已。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道無爭

聖人行事呼和天道,沒有過多的自我剩餘,而是自動幫助他人,不斷施予別人,這看似損耗自身的物質積累,實則獲得了人的青睞,獲得了柔弱生命的讚美,在無形中結下因果,得到回報的及時返還,這種情形只完成了天道運轉,只有在隱處護衛而沒有人察覺的人,沒有強行發力求得讚譽,或者無求回報的人才能長久和道共在。

結語

言信從善,善分無辯。博道自明,利眾無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