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道德經》淺譯之第21之25章

由 奇特通觀 發表于 人文2022-09-05
簡介在這幽靜深妙的“大道”中,有能產生永珍萬物功能妙用分別的“精”,這個精才是真的,在這個精中我們產生了分別“真假”,認為紅的就是紅的,藍的就是藍的,所以從現在往前推至以前古時候,如果沒有透過“精”名稱定義物體,去看這世間萬物

或有失而不彰什麼意思

第二十一章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白話譯文】:有大德行的人所覺悟的是包含世間一切,都是在這個道之中覺悟的。明白道是產生這一切物象作用的根本,看不見摸不著,隱隱約約,說不出在哪,又哪裡都有。在這看不到卻哪裡都有的“大道”中,有了世間永珍;在這看不到卻哪裡都存在的“大道”中,有了世間萬物;在這幽靜深妙的“大道”中,有能產生永珍萬物功能妙用分別的“精”,這個精才是真的,在這個精中我們產生了分別“真假”,認為紅的就是紅的,藍的就是藍的,所以從現在往前推至以前古時候,如果沒有透過“精”名稱定義物體,去看這世間萬物。我怎麼會知道分辨這世間萬物的形狀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精”的存在啊(有人說是因為道,這是個大問題,如果是因為道,後面老子他老人家不會說出精的存在,也不會說精是真的這句話,說這些的目的是讓人認清,精是我們通向道的途徑)。

《道德經》淺譯之第21之25章

此圖為網路搜尋

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白話譯文】:不去爭奪才能放下一切,認識到錯誤才能改過自新,低窪的水坑才能填滿水,破壞舊的才能有新的,認知雜念越少才會得到滿足,認知雜念越多才會產生疑惑。所以聖人只遵循“道”作為行走天地間的準則。不產生自我的偏見,才能看透明瞭;不產生“自我為中心”,才能顯現本質,不誇耀自身,才是做有功德的事,不自視甚高,才能更進一步。你不去和人爭,那這天下誰都不能和你爭,沒有可爭的。古時候說的“曲則全”,怎麼可能是騙人的假話呢?真的是放下一切而回歸大道啊。

《道德經》淺譯之第21之25章

此圖為網路搜尋

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譯文】:少說“就是如此,本該這樣”這種話了。所以你看這風不可能早上吹不停,大雨也不可能天天下不停,在哪裡產生的這些現象?是這天地。這天地尚且不能讓它們長時間存在這世界上,何況這人呢?所以你按天道做事,天道始終同你在一起,按德行做事,德行始終同你一起,按失信做事,失信始終同你在一起。始終同天道一起,那天道也同樣親近你;始終同德行在一起,那德行也同樣親近你;始終同失信在一起,那失信也同樣親近你;信用都沒有的人,哪還有不講信用一說!

《道德經》淺譯之第21之25章

此圖為網路搜尋

第二十四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白話譯文】:踮起腳尖就不能長時間站立,大跨步前進就不能長時間行走;產生自我的偏見,就不能看透明瞭;產生自我為中心,不能顯現本質,誇耀自身,就不是做有功德的事,自視甚高,不能更進一步。這些在修道之人看起來,就像是殘羹冷炙和身上的膿瘡惡瘤,厭惡躲避都來不及,所以有道的人都不會這樣做。

《道德經》淺譯之第21之25章

此圖為網路搜尋

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話譯文】:有物體組合構成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天和地最先開始形成。含蓋這一切的天道是無邊無際的,它區別於萬物而單獨存在不會變化,一直執行而不停止,可以說是產生這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給它強加一個名字,叫作“道”,強加一個執行功能妙用叫作“無所不含”。這個“無所不含”指的是“運轉”,這個“運轉”指的是“無邊無際”,這個“無邊無際”指的是“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所以道是無所不含,天是無所不含,地是無所不含,人也是無所不含。這個世界有這四個“無所不含”,人也佔了一個。人的生存變化離不開地,地上萬物的生存變化離不開天,天上物象的變化離不開道,道中所有的變化離不開自然而然。

《道德經》淺譯之第21之25章

此圖為網路搜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