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由 彤陌觀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9-01
簡介二.中國古代賽馬的起源1.馬在古代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由於馬在農業生產和軍事領域的突出貢獻,長期以來就受到國人的重視

千里名駒是什麼意思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寓言故事。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雙方分別用上、中、下三個等級的馬各賽三場,

取得兩場的勝者即為最後的贏家

。田忌每個等級的馬都比齊王略遜一籌,故三場皆落敗。

田忌的軍師孫臏見了,便教了田忌一個方法

,以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輸掉第一局;接著以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連扳兩局贏得最終的勝利。

由此可見賽馬運動在當時頗為流行。本篇並非要研究孫臏的排陣用兵如何精妙,而是要

探討為何賽馬運動會在戰國時期開展

,及其流行的原因。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一.三代及以前馬與中國人的關係

1.馬的馴化史

馬是人類忠實的夥伴,也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中國古代所說的“六畜”就包含馬。在哈薩克北部的古波泰文化遺址中,

考古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馬場以及馬骨、馬齒化石和盛放馬奶的陶罐碎片

,從而將馴化馬的時間追溯到大約六千年前。

馬在中國被馴化的時間尚無定論,業界存在著兩種說法,一種是從外地引入,另一種則是由本土的野馬馴化而成。鑑於在數千年前,人類的生活技能和技術相當有限,大幅度跨越地域,

長途跋涉轉運馬種的可能性不大

相傳在黃帝時期曾經抓到一匹紅色的野馬,被他的下屬王亥馴服。從此黃帝禁止殺死被捕獲的野馬,逐步組建起了一支騎兵,並參加了逐鹿之戰。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透過考古發掘確定,目前的最早的本土家馬的化石出現在商代的墓穴中。王亥也非黃帝時人,而是

夏朝時商國的國君,以馴化牛馬和經商著稱

。總而言之,我國馴化馬匹的時間,大概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2.馬匹與古人的生活

起先,人們馴養馬匹,主要還是直接作為肉食的來源。從早期的家馬骨骼化石來看,其脊椎沒有發生變形,

說明那時的馬並未作為騎乘或負重的角色來使用

。這個時期的馬作為食品和祭祀品,與牛、豬、羊沒什麼分別。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我國大約在八千年前就進入了農耕時代,那個時候只是依靠石斧、石鋤等簡單的工具進行粗糙的手工作業,生產效率十分低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和工具的改良,畜力在農業中的應用也逐漸普及。

家畜中的牛、馬,因體格健碩而成為畜力耕作的主力軍。牛力大且性格溫順,主要應用於耕地。

而馬善奔走,且耐力十足,能負重致遠,所以在交通運輸方面能獨當一面

。因為有了畜力,農業生產效率有了質的飛躍。牛和馬也因此受到了特殊的保護,而免於被食用。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馬的速度和出眾的體力,使其在軍隊裡也有著一席之地。我國早期的本土家馬為南方的“果下馬”,

此馬的特點是個頭矮、屁股大,幹農活倒是可以,但並不適於騎乘。

而在華夏族之外的北狄和西戎都是遊牧民族,寬廣的草原地貌孕育出高駿的北方馬種,並隨著交易進入到中原地區。

這些北方馬適合軍旅生活,起先主要是用來駕挽戰車,譙周所撰的《古史考》雲:“禹時奚仲駕馬,仲又作車,便廣其制也。”商代晚期就已出現以馬拉戰車的編隊,到西周和春秋時期,戰車已經成為主要作戰裝備之一。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在戰國時期,

步兵逐漸取代戰車成為主流

,而戰馬則被改編到騎兵部隊,成為更為靈活機動的兵種。

二.中國古代賽馬的起源

1.馬在古代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由於馬在農業生產和軍事領域的突出貢獻,長期以來就受到國人的重視。周代朝廷就設定了專門的馬業管理機構,制定了車駕制度和馬匹買賣規定。

管理馬的官員稱為太僕,其職能是為天子執御﹐掌管馬畜牧之事

。別看太僕只是個馬伕,但他的職位很高,列周官九卿之一。商鞅頒發的《廄苑律》有“盜馬者死,盜牛者加(枷)”的規定。說明那時馬的地位已經超越了牛。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另外車駕中的馬還是主人的身份的體現,齊國人淳于髡所著《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可見車駕中御馬的數量,和主人的身份緊密關聯。馬不僅在現實中給人留下直觀印象,在意識形態方面也是深入人心。

在《詩經》當中,所描述的馬的種類就有18種之多。

戰國名家代表公孫龍子在闡述他的邏輯命題和詭辯命題的時候,就以“白馬非馬”來展開

。杜預在為《周禮》做註釋時,就將馬列於六畜之首,以彰顯馬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2.從愛馬到相馬

古人對馬的重視也催生了對馬的喜愛,尤其是那些日行千里的駿馬更是受到追捧,被人視為寶貴的財富。

相傳周穆王在終南山得到八匹駿馬,不僅神采飛揚還能日行萬里

,周穆王非常高興,與馬伕造父分別乘著兩輛由這八匹馬牽引的馬車到崑崙山訪仙,隨從們根本追不上。

後來這個故事被人寫成一本書流傳於世,叫做《穆天子傳》。而穆王八駿也成了後人夢寐以求的名駒。《戰國策》裡頭,記載著一個千金買馬骨而求千里馬的故事,說明當時人們對神馬的熱愛。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有熱愛就必然會有追求。但進入到春秋時期,

伴隨外來馬種的引入,使得種類繁多

,同一種群的馬裡面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如何在眾多馬匹裡面挑出神駿的千里馬呢?在當時還真是個技術活。

春秋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的需要,人們會按使用途徑不同將馬分為六類,即繁殖用的種馬、軍用的戎馬、儀仗用的齊馬、驛用的道馬、狩獵用的田馬以及雜役用的駑馬,區分這些馬,就成了一門重要的學問。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而在那個時期

精通這門學問的人,其地位和待遇都非常高

。如前述周穆王的馬伕造父,因獻八駿有功,被封趙地,就是日後趙國的先祖。

贏非子因擅長養馬,周孝王召他來為周王室牧馬。贏非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讓馬匹大量繁殖,且馬的素質很高,因此

得到秦地的封邑,就成了日後秦國人的祖先

春秋時有個叫孫陽的人,善養馬,並專注對馬的研究。他經常周遊列國尋找良馬,被他看好的馬沒有一匹不是馳騁千里的寶駒神駿,許多國家對他敬重有加,請他幫忙相馬。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孫陽為秦穆公服務時得到了很高的讚譽,被封為伯樂將軍,

漸漸的人們都稱他為伯樂,反而忘了他的原名。伯樂根據多年的對馬研究的經驗,寫成了《伯樂相馬經》一書,其內涵豐富,是我國最早的關於養馬、相馬的學術性著作。

3.中國古代的賽馬

韓愈在《馬說》裡提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一個側面說明

古代真正能掌握相馬術的人並不多

。雖說有《伯樂相馬經》的參考,但放在教育和傳媒都不發達,且知識傳播僅限於上層社會的時代,相馬術的普及還是有很大的障礙。

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之後,戰事的頻度和規模都與日俱增,為了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各國對優質軍馬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相比之下

,稱職的職業相馬人的數量就顯得嚴重不足了

。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各國到有一個比較直接的辦法。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在《列女傳》裡收錄了一則晉弓工妻的故事。說是晉平公讓人造弓箭,箭造好了以後平公為了測試該箭是否鋒利,

就讓造箭師用箭射向披甲,如能射穿披甲就證明這個箭是合格的

。同理要在一群馬中挑選出佼佼者,可以用比試的方法進行篩選,這就是賽馬的開端。

從田忌賽馬中齊王和田忌都把自己的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可以看出,他們在各自專屬的馬場裡已經用競速的方式進行過篩選,再拉出來和別人比賽。在賽馬風氣的帶動下,馬匹能得到經常性的訓練,其體質也會得到整體性的提升。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4.賽事中的博彩

我們注意到《史記》寫到

田忌賽馬的最後結局時有一句“卒得王千金”,

意思是田忌在贏得比賽的同時,也贏了齊王的千金賭注。可見這場比賽並非單純的競技,還帶有博彩性質。

春秋戰國時期,注重商業經濟的齊魯兩國賭風興盛,從上層貴族到市井小民,投壺、賽馬,鬥雞、走狗,等等博戲都已成為生活的日常。

當然像投壺和賽馬這種活動,只有貴族才玩得起。

《左傳》曾記載,魯國的季氏與範氏因為鬥雞起了糾紛,引發了一場宮廷政變。

回頭再談賽馬本身,追逐競速本來就讓人熱血沸騰,如果押上賭金,就更加刺激了。但賭博之風也僅限東部沿海地區,其他內陸的諸侯國多重農抑商,嚴禁博彩。

賽馬運動流行於戰國時代?

結語

從馴馬、養馬、相馬、御馬、賽馬到賭馬,我們與馬相處了數千年

。由於時代的變遷,現在的馬匹已經退出了生產一線和戰場,人類對於馬的依賴大幅度地減弱。

但馬作為中國人的精神圖騰依然以各種文化載體存續,賽馬活動也逐漸發展成為了若干項國際賽事,繼續陪伴著我們。而包括香港在內的某些地區,帶博彩性質的賽馬依然保留。

但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人們熱衷於賽馬的目的主要還是遴選出優良的戰馬

,為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戰事做準備。

參考文獻

《中國馬文化-馳騁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