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竹書紀年》多處“打臉”《史記》,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

由 歷史百小生 發表于 人文2022-08-15
簡介這段歷史,在《史記》中有記載,對周公和召公倆人也是多加讚美,可是,《竹書紀年》又給出了另外一個版本

戎什麼什麼傯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史書,由於它記載的內容過於“勁爆”,顛覆了人們對歷史固有的印象,而被封禁1000多年,最後竟逐漸失傳。

這本史書,就是《竹書紀年》。

它就像一枚重磅炮彈一樣,轟塌了儒家文人心目中的“明君與聖賢”。千百年來,關於《竹書紀年》的討論經久不衰,

它到底是一部怎麼樣的史書?為什麼至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與史學經典《史記》相比,到底哪個更靠譜?

我們先來講一下,《竹書紀年》的傳奇發現經歷。

一個盜墓賊的新發現

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北方的汲郡,有一個叫不準(fo biao)的盜墓賊挖開了郊區的一座古墓。

很明顯,這裡已經被無數摸金校尉們光顧過了,地上到處散落著沒用的竹片,值錢的金銀珠寶都已經被盜走一空了,為了給自己壯膽,

不準拿起地上的一個竹片,把它點燃,又繼續向深處走去。

天亮以後,當地的村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盜洞,趕緊報告了官府。

在官府來之前,當地有大膽的村民已經悄悄地溜了進入,可惜,裡面啥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只有一地的竹片,可能這玩意兒也不值錢,所以被盜墓賊們給扔到了地上。

官府的人過來以後,知道古墓中也沒啥值錢東西了,也就草草的走了一個流程,準備打道回府,就在這時,有人發現,這地上的竹子上寫有文字,弄不好就是古代記事的竹簡。

要不說“沒文化真可怕”呢,這些竹簡的價值,那可比金銀大多了,只是這時盜墓賊們不識貨,隨手扔在了地上。

經過一番整理後,居然整整裝了10大車的竹簡,全部運到了衙門裡。

《竹書紀年》多處“打臉”《史記》,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

當時司馬炎已經建立晉國15年了,又剛剛消滅了東吳,天下一統,正是春風得意之時,他聽說從古墓裡發現了竹簡,連忙組織朝廷裡的史官們進行翻譯和破解。

經過史官們的研究,這些竹簡終於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

這些竹簡全部來自戰國時期的魏國,而墓的主人身份也不簡單,他是魏國第四任君主魏襄王。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都不一樣,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才統一了文字,因此,要想破解這些竹簡中記載的內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經過史官們的多年研究,終於從裡面整理出來了75篇古文獻,合計超過了10萬字。其中有《易經》、《國語》、《瑣語》、《大曆》、《紀年》等等。這些古籍都已經失傳多年。

其中,最珍貴的就是《紀年》十三篇,這是魏國史官所寫,內容按照年代記錄,是當時最為權威,最為標準的官方正史。

因為它是記錄在竹子上的,後人就稱呼它為《竹書紀年》。

它從上古時期的黃帝開始記錄,一直寫到春秋戰國時期,一共記錄了89位帝王,跨越了1847年的歷史,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史學材料。

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在思想上控制天下的百姓,他把除了秦國以外的各國史書全部都給燒掉了,而《竹書紀年》因為被魏襄王帶到了陵墓裡,因此躲過了秦始皇的一把大火。

也因為它是秦國以外,唯一儲存下來他國史書,而顯得彌足珍貴。

但是,就是這樣一部珍貴的史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統治者的封禁,被列為“異端邪說”,甚至到了唐末宋初的時候,竟然失傳了。

到了明朝時期,這本書居然又神奇的在民間出現了,不過,據後人考證,這是明朝人偽造的,我們把它稱為《今本 竹書紀年》。

清朝時期,歷史學家朱右曾提出了一個想法,《竹書紀年》既然從西晉時期就已經發現,那麼必定有不少的文人在寫書的時候進行了引用,我們何不從這些文章中一一的尋找,也許能還原一部分內容。

於是,從朱右曾開始,經歷王國維,範祥雍等多位史學家的接力研究,

終於從浩瀚的文章中提取了一部分的《竹書紀年》的內容,最終編輯成書,我們把它稱為《古本 竹書紀年》。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竹書紀年》只是當年的一部分隻言片語,大量的內容還是失傳了。

《竹書紀年》的顛覆性記載

即便是這些“隻言片語”,也足以震撼了史學界,那麼,它到底記載了什麼樣的內容,被列為千古禁書,被歷代文人視為“異端邪說”。

從總體上來說,《竹書紀年》的記載和《史記》是保持一致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內容,不但與史記記載的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

其一:關於堯舜禪讓的真相

根據《史記》的記載,堯舜禹三代相互禪讓,成就了一段上古佳話,是後世千百代人奉為理想社會的楷模,是無數帝王學習的榜樣。

但是,《竹書紀年》裡的記載,卻讓人大跌眼鏡。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堰塞丹朱,使不與父想見也。

看見沒,一場典型的“宮廷政變”。

堯老了,控制能力不行了,

於是舜發動政變,囚禁了堯,奪取了他的地位,並且把堯的兒子“丹朱”也給囚禁了起來,並且不允許他和堯見面。

《竹書紀年》多處“打臉”《史記》,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

三觀是不是碎了一地,這怎麼可能?

其實在另外兩本古籍中,也透露出了一些蛛絲馬跡,只不過我們並沒有留意,如果結合《竹書紀年》的說法,那就很耐人尋味了。

《韓非子 說疑》中記載:

“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按照韓非子的說法,舜,禹,商,周,是個開國君主,都是以臣子的身份造反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沒有什麼聖人,都是一樣的手段。

在《山海經 海內西經》中記載:

帝丹朱葬於蒼梧山之陰。

注意,這裡稱呼的是

“帝”丹朱

,也就意味著堯已經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又被舜給奪了去。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解釋了《史記》中關於舜的身世的一些疑惑。

根據史記的記載,舜是黃帝的八世孫,但是,到了舜這一代已經淪為平民,在普通人家長大,而堯卻是黃帝的四世孫,倆人差了足足四輩。到了禹的時代,禹反而也是皇帝的四世孫。

這一點,曾經困惑了很多人。

如果舜真的是政變的發動者,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為舜根本就不是黃帝的後人,只是在政變成功後為自己找了一個祖宗,為了混淆視聽,他只能找一個比較遠的親戚。而禹,又成功的從舜手中奪回帝位,延續了黃帝一脈。

其二:后羿奪位

在神話故事中,有一個后羿射日的故事,在《竹書紀年》中真的有一個叫“后羿”的人,不過他不是射日,而是奪位。

禹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之後,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就建立起來了,不過,他可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而是命運多舛。

啟的兒子太康繼位後,整日沉迷於酒色,於是,東夷部落的有窮氏首領后羿,就帶領著軍隊攻打過去,奪取了王位,史稱“太康失國”。

但是,后羿並沒有自己當王,而是培植了一個傀儡“仲康”。后羿年老以後,被部落內部的人給殺掉了,後來,仲康的孫子少康發憤圖強,又重新奪回了王位,史稱“少康復國”。

這件事,在史記中沒有記載。

其三:伊尹奪權

伊尹,被稱為是中華第一帝師,他是商朝開國國君湯的老師。

湯建立商朝後,拜伊尹為國相。商湯去世後,伊尹又輔佐了外丙,仲壬,太甲三代商王,可謂是“四朝元老”。

根據史記的記載,太甲繼位後,不遵守祖訓,任性妄為,不把伊尹放在眼裡,為了教育太甲,伊尹把他關到了“桐宮”,讓他面壁思過。幾年後,太甲終於改過自新,伊尹親自把他迎接回來,繼續讓他做商王。

伊尹,也因此被歌頌為千古第一“賢相”。

《竹書紀年》多處“打臉”《史記》,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

可是,《竹書紀年》卻給出了一個更為殘酷的真相。

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

這也是一場“宮廷政變”,大臣流放了國王,自己當了國王,7年後,太甲終於從流放地逃了出來,殺進皇宮,殺了仇人。

其四:共和執政

周厲王時代,因為種種暴政,引發了“國人暴動”,大家趕走了周厲王。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主,當時周厲王的太子還小,於是,周公和召公兩個人聯合執政。

14年後,周厲王的太子長大了,周公和召公共同輔佐他繼位,是為周宣王。這段時間,被稱為“共和執政”。

這段歷史,在《史記》中有記載,對周公和召公倆人也是多加讚美,可是,《竹書紀年》又給出了另外一個版本。

周朝有一個諸侯國叫“共國”,是一個“伯”爵,君主的名字叫“和”,他趁著周朝大亂,奪取了大權,這段歷史,被稱為是“共和”執政。

所謂的“共和”,其實是“共國的和”。

其五:二王並立

西周末年,周幽王寵信褒姒,廢了公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周幽王開了廢嫡立庶的先例,也為他帶來了滅頂之災。

宜臼的姥爺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申國國君,為了給外孫出氣,他聯合犬戎攻入鎬京,本來想教訓一下週幽王,沒想到事情搞大了,犬戎直接殺了周幽王,並在鎬京內大肆掠奪。

申侯趕緊向各個諸侯國報信,衛國,秦國,晉國,鄭國四國出兵趕走了犬戎。但是,

在立誰為新王的問題上,卻產生了不同意見。

以虢國為首的周朝大批貴族,都支援立周幽王的弟弟姬餘臣為新王,因為宜臼已經被廢,從理論上講,他已經沒有繼位的資格了。

以申國為首的人堅定的支援宜臼繼位,持有這個意見的,還有鄭國,秦國,晉國。

於是,在西周的歷史上變出現了兩個王,分別是

周平王姬宜臼

周攜王姬餘臣

,史稱“二王並立”。

這是一個不短的時間,整整持續了21年,直到晉國出手殺了周攜王,才結束了這種局面。

《竹書紀年》多處“打臉”《史記》,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

周平王為什麼要東遷,絕不僅僅是因為鎬京變成了廢墟那麼簡單,如果僅僅是宮殿被毀,重建就是了,周平王東遷,根本原因就是他在鎬京待不下去,他的王位不被承認。

於是,公元前771年,在鄭國,秦國,衛國的護送下,周平王遷都洛陽,東周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

如果歷史真的是這樣,那麼也許就可以解開我們對《左傳》和《春秋》的一個大疑問了。

我們知道,《左傳》是從魯隱公元年開始寫,很多人想當然的就以為,這個時間就是周平王東遷的時間,也就是春秋開始的時間。

但是,周幽王被殺的時候是魯孝公在位,之後又經歷了魯惠公在位的46年,而這46年在魯國的歷史上被一筆帶過,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作為禮儀大國魯國,這是不符合常理的,這4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猜測,魯孝公和魯惠公一定是支援周攜王的,因為魯國最注重宗法和禮法,他們是絕對不會支援一個廢太子繼位的。

但是,事情的發展出乎他們的意料,周攜王被晉國殺掉,並公開支援周平王,周平王成了大周朝合法的王位繼承人,於是,魯國刪掉了支援周攜王的那段歷史,直接從魯隱公元年開始紀年。

它和《史記》哪個更靠譜

《竹書紀年》,因為成書於戰國時代,而且,是唯一沒有經歷“秦火”,而得以儲存下來的他國史書,因此,

許多人都認為,他的權威性要遠遠大於《史記》。

而且,我們要注意的是,

《竹書紀年》是正兒八經的“官方史書”

,司馬遷寫史記所參考的《春秋》、《左傳》、《國語》等書並不是官方史書,中間不免摻雜有個人的見解。而且,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這些書都被項羽燒完了,是司馬遷又從民間蒐集出來的,難免會有不全。

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官,那可都是硬骨頭,歷史是什麼樣,我就記錄什麼樣,你讓我修改歷史,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砍頭,我也不會改,國君也拿史官沒辦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晉國時期的一個例子。

晉國大臣趙盾在桃園向晉靈公諫言,結果晉靈公不聽,反而要殺趙盾,趙盾只好逃了出去,半路上碰到弟弟趙穿,趙穿說:“你先不要走,等我的訊息”。

趙穿把晉靈公給殺了以後,又迎接趙盾回來主持大局,結果,史官在寫史書的時候,寫上“趙盾弒君”。趙盾趕緊解釋,是我弟弟殺的,不是我殺的,史官說:“你是晉國大臣,國君被殺,你不去捉拿兇手,就是同謀,說你弒君一點也沒錯”。

趙盾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史官就這樣記入史冊。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竹書紀年》顯然是要比《史記》更權威的。但是,

他的權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當年西晉的那幫史官,是非常靠譜的,完全的還原了《紀年》十三篇的本意。

《竹書紀年》多處“打臉”《史記》,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

這句話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竹書紀年》也有可能被人為改動過。

我們知道,《竹書紀年》成書於戰國,發現妤西晉,中間隔著幾百年的歷史,而且,《竹書紀年》所用的文字,是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的文字,

西晉這幫老學究們,能不能準確的翻譯,還值得商榷。

我們仔細觀察上面說說的五大勁爆內容,總結下來一個核心詞就是“奪權”,五個內容,全部都是圍繞“奪權”展開的。

我們再回想一下西晉的歷史,司馬炎也是靠著奪取了曹魏的大權,才建立了西晉,那麼,

司馬炎有沒有可能篡改了古籍的內容,故意放大了古代的奪權故事,來向天下人證明,奪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古代先賢們都幹過這樣的事情,以此來粉飾他西晉政權的合法性。

探究歷史的真相,我們不能僅僅憑藉一兩本史書,畢竟,史書是由勝利者來書寫,只有配合大量的出土文物,相互印證,我們才能得到一個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歷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百小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