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資治通鑑·晉」八王之亂01,武帝晏駕,外戚專權

由 毛無貳 發表于 人文2022-08-05
簡介當時武帝也非常寵幸鎮軍大將軍胡奮的女兒胡貴嬪,楊豔病倒後,就擔心自己死後武帝會立胡貴嬪為皇后,這樣就會動搖自己兒子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加上自己父母早亡,所以楊豔在臨終前,請求武帝把自己的堂妹楊芷接入皇宮,將來立為皇后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是什麼意思

三國歸晉

公元263年,魏國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出兵進攻蜀漢,同年,蜀漢滅亡。

公元266年,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逼曹操的孫子曹奐禪位,建立晉,曹魏滅亡。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出兵伐吳,第二年,東吳滅亡。至此,天下從東漢末年的群雄紛爭,到三國鼎立,最終重歸一統。

「資治通鑑·晉」八王之亂01,武帝晏駕,外戚專權

弘農楊氏

晉武帝司馬炎先後有兩位皇后,第一位叫楊豔,第二位叫楊芷。武帝和兩任皇后的關係都很好,楊豔、楊芷是堂姐妹,出身弘農楊氏,楊豔是姐姐,楊芷是妹妹。

弘農楊氏的始祖是司馬遷的女婿、西漢丞相楊敞,楊敞玄孫楊震則是東漢太尉,其子、孫、重孫後來也都做到了太尉一職,時稱“四世太尉”。玄孫楊修要是沒被曹操殺掉那也許就是五世太尉。楊修是楊秉這一支,楊豔、楊芷是楊奉這一支。

「資治通鑑·晉」八王之亂01,武帝晏駕,外戚專權

楊豔大約是在十七、八歲時嫁給了武帝,比武帝小兩歲,為武帝生下三子三女。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司馬軌、次子司馬衷、三子司馬柬。長子在兩歲時夭折,所以立次子司馬衷為太子。

274年,楊豔病逝,終年三十七歲。當時武帝也非常寵幸鎮軍大將軍胡奮的女兒胡貴嬪,楊豔病倒後,就擔心自己死後武帝會立胡貴嬪為皇后,這樣就會動搖自己兒子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加上自己父母早亡,所以楊豔在臨終前,請求武帝把自己的堂妹楊芷接入皇宮,將來立為皇后。後來武帝遵從她的遺願,在276年,立十八歲的楊芷為皇后。順帶一提,楊芷和武帝的兒子司馬衷同歲。楊芷只為武帝生下一子司馬恢,也在兩歲時夭折,之後再無生育。

楊芷做了皇后,武帝就提拔了楊芷的父親楊駿為車騎將軍,封為臨晉侯。當時朝堂上就有人上書反對,認為楊駿這個人器量小,做不了這麼大的官。但是武帝也很喜歡楊芷,所以還是堅持提拔了自己的老丈人。

楊駿被封官後就驕傲自得,胡奮,就是前面胡貴嬪的父親,就跟楊駿說,你怎麼仗著自己女兒做了皇后不知收斂反而更加招搖呢。歷觀前世,與天家婚,未有不滅門者,但早晚事耳。楊駿還不服氣,就反問胡奮,你的女兒不也嫁給了陛下嗎?胡奮就說,你的女兒是皇后,我的女兒不過是皇后的婢女,這對我又有什麼影響呢。

太康之治

280年,武帝統一天下後,改年號為太康。太康這個年號一共用了十年,從太康元年280年開始,到太康十年289年為止。也是在太康年間,社會經濟和人口得到了較大恢復和發展。所以這一時期也被後世稱為太康之治。

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的時候全國人口在1600萬左右。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說,到了太康三年,當時全國有三百七十七萬戶,但是有學者認為裴松之這裡可能把“二”誤寫成了“三”,所以當時應該是二百七十七萬戶,換算成人口大約在1800萬。

但是以上都只是官方紙面數字,現在有學者認為,實際人口是比這個多的,到了八王之亂前夕,公元300年,全國實際人口應該接近3500萬。也就是說實際人口比統計人口要多,但是從三國鼎立之後,到晉朝八王之亂之前,人口確實是在增長。

雖然人口在增長,但是壓在底層人民身上的負擔依然很重。但是武帝覺得可以放鬆一下了,武帝晚年沉迷酒色,疏於朝政,於是整個帝國上層也是迅速腐化墮落。

太康三年的時候,武帝去南郊祭祀,禮畢後就問司隸校尉劉毅,自己可以比作漢朝哪位皇帝,劉毅說大概是桓、靈二帝吧。東漢就是亡在桓、靈二帝手上,之後就成了昏君代名詞了。武帝聽了之後就很尷尬,就說不至於吧。劉毅就解釋,桓、靈二帝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這麼一說,還不如桓、靈二帝。武帝聽後大笑,說,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朕有直臣,固為勝之。我還是比他們強的。

武帝確實是一個有氣度的人,前期也算是明君,朝堂上也有直臣。但在平吳之後,請託賄賂奢靡之風盛行,武帝知道,卻不能改正,可惜。

帝國的繼承人

武帝最為後人所詬病的應該是繼承人的選擇不當,選了“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做皇帝,最後導致天下大亂。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司馬懿發動政變奪權後,兩年就死了,終年七十三歲,權力被交給了長子司馬師。司馬師沒有兒子,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叫司馬攸,也就是後來的齊王。司馬師在平定淮南二叛後病死,把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後來司馬昭出兵滅掉蜀漢,封晉王,死後由世子司馬炎繼承爵王,再到後來建立晉朝。

本來問題很簡單,晉武帝司馬炎未來選擇嫡長子做太子就好,可惜長子夭折。那就只能立次子司馬衷為太子。可司馬衷天生不聰明,未來坐不穩皇位。

太子不聰明這件事情,武帝看出來了,大臣也看出來了。衛瓘、和嶠這些人都勸過武帝要好好考慮太子人選。衛瓘就曾經在一次宴會上假裝喝醉,跑到武帝面前跪下來說,臣有事啟奏,武帝說您想說什麼呢,衛瓘就在那欲言又止,反反覆覆,最後就手摸著武帝的座位說,此座可惜。武帝一下就反應過來衛瓘是讓他換太子,武帝也沒生氣,就問衛瓘,您是真喝醉了嗎?後來衛瓘也因為這個事情,得罪了太子妃賈南風。

司馬衷不聰明,所以我們要換個聰明的太子,就是不立長,要立賢。那誰賢呢?司馬衷被立為太子時才九歲,這已經是武帝最大的兒子了。當時宗室裡既賢德,關係又近的,就是武帝的親弟弟,已經過繼給伯父司馬師的齊王司馬攸。

「資治通鑑·晉」八王之亂01,武帝晏駕,外戚專權

年輕的時候,司馬攸的才能和名望就是超過司馬炎的,司馬懿、司馬昭都很喜歡司馬攸,等到司馬昭立世子的時候就差點選了司馬攸,後來也是賈充等一批大臣反對,最後才決定立長子司馬炎做世子。

司馬昭自己也曾不止一次的當眾表態,這個天下,是景王的天下,景王就是司馬師,我只是代管,等我百年之後,大業也該還給司馬攸。

276年,就在伐吳前幾年,武帝得了場急病,大家都以為武帝挺不過來了,於是就開始商量準備擁立齊王做皇帝,所以當時朝中是真的有很多人支援齊王的。

後來賈充也因為在這個事情裡面騎牆,沒表態,還被武帝奪了軍權。賈充前妻生的女兒嫁給了齊王,做了齊王妃,後妻生的女兒賈南風,嫁給了太子司馬衷,做了太子妃。所以當時就有人去找他,想讓他站出來支援齊王。歷史真的很有趣,找他的人叫夏侯和,夏侯淵的兒子。

所以武帝可能並不是想換太子就能換得了的。後來齊王鬱郁不得志,在283年病死,太子司馬衷已經二十五歲了。這個時候就是拉下臉皮,想要換太子,太子妃賈南風背後的賈家,皇后楊芷背後的楊家,

還有那些

支援太子的人也不會輕易答應。

好在司馬衷生了個聰明兒子,叫司馬遹,武帝很喜歡這個皇孫,還對群臣說,這個孩子很像當年宣帝司馬懿。也別管是不是真的像,反正武帝已經在明示了,他不想換太子了,他想把皇位傳到這個皇孫手上。

臨終安排

到了太康十年(289)十一月,武帝在酒色中病倒,於是開始做後事安排。

為了保證太子將來能坐穩皇位,武帝聽從王佑的建議,決定進一步加強宗室的力量,派遣至親去鎮守地方。

「資治通鑑·晉」八王之亂01,武帝晏駕,外戚專權

於是在當年十一月,派自己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督豫州諸軍事,鎮守許昌。派自己的兒子秦王司馬柬鎮守關中,楚王司馬瑋鎮守荊州,淮南王司馬允鎮守揚州。當時汝南王大約六十歲,上下不超過三歲。秦王二十八歲,楚王十九歲,淮南王十八歲。

汝南王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孝順仁厚的人,但是並不擅長軍事和政治鬥爭。秦王、楚王、淮南王,三王雖然年輕,但在個人能力上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武帝曾經把駐紮在京師洛陽的三十六軍的兵簿拿給秦王檢查,秦王只看了一遍就發現了其中錯漏,看得出來應該是處理過軍務,有治軍能力的。史書記載秦王本人“沉敏有識量”,“性仁訥,無機辯之譽”。就是沉穩機敏,有見識有器量,性格仁厚內向,嘴比較笨。武帝是非常喜歡這個兒子的。

楚王、淮南王則都是少年勇將的形象,他們在後面的故事還會出場,到時候再詳細介紹。

武帝晚年重用外戚楊氏,擔心自己死後外戚掌權,就又任命王佑為北軍中候,統領京師洛陽城內的禁軍,宿衛宮城。當時的禁軍,駐紮城內的由北軍中候統領,駐紮城外的由中護軍統領,合稱中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十六軍,主要任務就是保衛京師洛陽。秦王他們在外統領的的軍隊就叫外軍,主要負責鎮守地方。

單獨輔政

武帝做完這些安排後,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轉過年來到了太熙元年(290)三月。武帝病情突然惡化,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武帝這個時候應該是失去了行動能力,一直躺在皇后宮中。意識也是間歇性清醒,每次清醒時間也越來越短。

武帝的老丈人,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再次出場。他和弟弟楊珧、楊濟在武帝晚年受到重用,權傾朝野,號稱“三楊”。武帝病倒後,楊駿第一時間入宮指揮工作,照顧武帝,並且阻撓其他大臣入宮探望。

楊駿本是小官,後來因為楊豔、楊芷先後做了皇后自己被武帝超常提拔,但是這個時候的楊駿已經不滿足於做人臣了,想做權臣了。他就趁著武帝昏迷的時候,調動朝中人事,樹立心腹。

但是後來武帝清醒了一次,發現了楊駿的舉動,就嚴肅的斥責了楊駿,並且下令中書作詔,留下當時還在洛陽的汝南王司馬亮,由汝南王司馬亮和楊駿共同輔政。一個宗室,一個外戚。武帝這次依然病得很急,要不是中途醒過來,連輔政詔書都來不及寫。

詔書寫好後,楊駿不知道詔書內容是什麼,聯想到自己之前的僭越行為,還有被武帝斥責,他害怕自己會失去權力,於是就跑到中書,把這封詔書“借”了出來,看完後也不還,自己私自扣了下來。

大臣私自扣下皇帝的詔書,沒人管嗎?管了,中書監華廙就跑去找他要,楊駿不給。那王佑呢,他統領禁軍不就是為了提防楊氏嗎?王佑去哪了?王佑其實是楊駿的心腹。而且在武帝昏迷的時候,楊駿調動人事,楊駿的外甥張劭,大機率也是此時被調任為中護軍,接管了城外禁軍,也就是說,當時京師洛陽內外禁軍都在楊駿的控制之下。

王佑當初建議武帝派遣宗室去地方上帶兵,表面上是為了鎮守地方,支援太子,其實是為了把汝南王趕出朝廷。因為楊駿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武帝死後自己單獨輔政。當時朝廷內最有資格和楊駿爭的就是宗室老臣汝南王司馬亮。賈充當時已經死了,還有一個衛瓘,後來被王佑設計,逼得衛瓘主動告老遜位,賦閒在家。至於王佑被武帝任命為北軍中候那真的是意外之喜。

楊駿私自扣下詔書之後,也就是兩三日不到的時間,武帝再次陷入昏迷。皇后趁機向武帝奏請,由楊駿輔政。武帝這個時候意識模糊,也就是微微動了動下巴迴應。於是在四月十二日,皇后召集中書令、中書監入宮,口宣帝旨作詔,以楊駿為太尉、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單獨輔政。並且督促汝南王趕快離京,赴任許昌。

新詔書寫成後,武帝也曾短暫清醒過一次,還在問,汝南王來了沒有,還想有所託付,最後於太熙元年四月二十日(290年5月16日)病逝於皇后宮中的含章殿,終年五十五歲。

武帝晏駕

同一天,太子司馬衷即皇帝位,也就是晉惠帝。尊皇后楊芷為皇太后,立妃賈南風為皇后。

汝南王害怕楊駿對付自己,不敢入宮奔喪,只能哭於自己府門外。也不敢繼續留在城內,就帶領部屬出營城外駐紮,上表請求等武帝下葬後再赴任許昌。

汝南王不來奔喪,反而出營城外,這邊就有人跑去跟楊駿造謠,說汝南王要舉兵討伐楊駿。楊駿知道後非常害怕,他自己也是做賊心虛,也不管真假,馬上找到自己的女兒,太后楊芷,讓太后命令惠帝下詔,讓司空石鑑、中護軍張劭帶兵討伐汝南王。

張劭是楊駿的外甥,得到詔命馬上就要帶兵出發,並且催促石鑑也趕快發兵和他一起去。石鑑那是魏晉官場老油條,怎麼會淌這個渾水,他決定按兵不動,先派人打探下汝南王那邊的真實情況再說。

汝南王這邊收到訊息,就問廷尉何勖該怎麼辦。可能也是何勖跑來報的信。何勖就對汝南王說,現在大家都是支援你的,你不去打楊駿,還怕楊駿來打你!就勸汝南王乾脆舉兵入宮廢了楊駿。

但是汝南王不敢動手,於當天夜裡退回了許昌。汝南王這邊一退,楊駿那邊也沒再糾纏下去,雙方就此收手。楊駿的弟弟楊濟,外甥李斌都去勸楊駿留下汝南王,共同輔政,不然像這樣搞下去遲早要出事情,但是楊駿不聽。

外戚專權

趕走了汝南王,楊駿終於可以安心輔政了。楊駿上臺後,為了籠絡人心,首先給大小官員包括自己加官進爵。再把楊氏親黨安排到關鍵位置上。凡有詔命,惠帝看完後,還要呈送給太后審查,然後才能釋出。

楊駿是滿意了,但是有一個人非常不滿意,就是剛做上皇后的賈南風。賈南風的訴求很簡單,就是要干政,要權力,她也要大權獨攬。

那麼她要如何從楊氏手中把權力搶過來呢?請看下集《借刀殺人,黃雀在後》。

感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