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8-05
簡介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在過去結婚,男方去女方家裡接新娘子的時候,新郎的父母是不能去的,要安排一位比較體面的婦女代表婆家人去把新娘子接回來,這就是娶親太太

乘什麼執什麼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每週六晚上8點,趙老師準時在舊京圖說讀者群開講老北京。

這期,我們說老北京人結婚的習俗,先來看看幾張老照片——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圖一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圖二

這兩張照片是海達·莫理循在1933至1946年之間,在朝陽門外關廂從東往西偏南一點兒拍攝的朝陽門箭樓。透過照片,我們除了看到昔日朝陽門的風貌,還能看到民國時期北京普通人家結婚的一些情況。

在第一張圖中,我們能夠看到,結婚的隊伍正在從西往東行進,隊伍挺長。那時候,一般婚禮隊伍的最前面應該是開道鑼,然後是金燈、金槍金八寶,旗鑼傘扇等各種執事。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再後面是響器,也就是吹鼓手。響器中有嗩吶、海笛、笙、管子、雲鑼、大鼓等等。響器可多可少,舉辦婚禮的男方可根據家裡的經濟實力,選擇24響器、32響器、48響器等不同的規模。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民國初年一對新人,新娘梳著大拉翅。

仔細看下面這張照片的婚禮隊伍,已經是扛著、揹著嫁妝的隊伍和抬著新娘子的喜轎了。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數一下,一共是三乘喜轎。不就一位新娘子嗎?怎麼三乘轎子呢?

根據記載,在民國時期娶媳婦僱喜轎,窮家主才是僱一乘紅轎,叫單八轎,只是新娘子坐;或者僱兩乘,一紅一綠,新娘子和送親太太各坐一乘;經濟條件一般的,僱一紅兩綠,三乘喜轎,新娘子坐紅轎,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坐綠轎;有錢的人家,就有僱四乘或者五乘喜轎。

什麼是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她們為什麼可以坐轎子呢?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在過去結婚,男方去女方家裡接新娘子的時候,新郎的父母是不能去的,要安排一位比較體面的婦女代表婆家人去把新娘子接回來,這就是娶親太太。

娶親太太可以是男方的親戚,也可以是朋友或是街坊,但是一定要見過世面、懂得規矩,口才得好、穿著得體,到了女方家無論對方出什麼難題,都要想辦法把新娘子接回來,還不能給男方家丟了面子。

由此可見,娶親太太的重要性,所以沒有點本事是當不了娶親太太的。這個人一定是男方家裡人經過千挑萬選,才委以重託的。

送親太太是代表女方家裡人,把新娘子送到婆家的重要人物。送親太太的主要任務不但要順利的把新娘子送到婆家,而且儘量不讓男方的人太刁難、為難新娘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各種託付的話說到了,不能讓婆家人挑出理來,避免新娘子過了門就受氣。所以要求送親太太也是要見過世面、懂得規矩,口才得好、穿著得體。

正因為這兩個人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所以才有資格坐轎子,而且女方家裡對娶親太太要奉為上賓,另眼看待,男方家裡對於送親太太也是如此。老北京還有一首相關的童謠——

大姑娘大,二姑娘二。

二姑娘出門子,請您給我送個信兒。

搭大棚,貼喜字兒,擦紅粉,戴耳墜兒。

娶親太太兩把頭,送親太太大拉翅兒。

牛角燈二十對兒,八團褂子大開氣兒。

四輪馬車雙馬對兒,箱子匣子是我的事兒。

透過轎子的數量,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家結婚的男方經濟條件屬於一般。這一點,還體現在對於抬轎子的轎伕的僱用上。

民國時期對於抬轎子的轎伕是有講究的,新娘子乘坐的紅轎,一定是要8個轎伕抬,就是所謂的八抬大轎。而其他人乘坐的轎子,可以是8個人抬,收費多一些,也可以是四個轎伕抬收費低一點兒。

再仔細看這張照片上,新娘子乘坐的轎子是8個轎伕抬著,另兩乘轎子是四個轎伕抬著的。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再說轎伕的衣裳,也是有講究的。抬新娘子的轎伕穿的都一樣,不但要統一著裝,而且對於衣服、鞋帽、甚至腰帶子、腿帶子都有明確的規定,絕不能亂了規矩。

看照片上抬新娘子轎子的8位轎伕,服裝、鞋帽都一樣,連白挽袖、白襪子都一樣,8個人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有規矩、夠氣派,特別精神。看到這樣的轎伕,讓人聯想到轎子裡坐著的新娘子也一定漂亮、錯不了。

比勞斯萊斯都拉風,老北京姑娘出嫁得配三乘喜轎

一位滿族新娘的結婚照。

而對於抬其他轎子的轎伕,也可以按這個標準,收費高一點兒。如果為了省錢,也可以不按這個標準,看這張照片上,抬後兩乘轎子的轎伕好像就沒有白挽袖。

看來,這家人家還是一家精打細算的人家。透過仔細研究這兩張老照片,是給我們傳達了不少的老北京結婚風俗的歷史資訊。

有位朋友後來私信說,這隻結婚隊伍是從朝陽門裡出了朝陽門,往通縣方向走的,不知道還得走多遠,是不是出了城門要歇一歇?

事實上,可不能歇。那時候,對於抬喜轎有個規矩,無論從孃家到婆家有多遠,轎伕都不能停、不能歇,要一抬到底,中途既不能停下來休息,也不能換轎伕。如果隊伍前面的交通堵塞了,婚禮隊伍停止前進了,轎伕們就原地踏步,仍然不能把轎子撂下。

據說,如果喜轎從孃家到婆家的半路上落了地,就意味著夫妻二人不能白頭到老。其實這都是舊社會老北京結婚的習俗,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多講究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