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慈禧太后的諡號總計達25個字:空前絕後,又臭又長,違制僭越

由 一樹江南煙雨 發表于 人文2022-08-05
簡介因為清朝的皇帝除去努爾哈赤之外,諡號多數為23個字,包括聲名赫赫的康熙帝也不例外

什麼前絕後四字成語

“諡號”產生於周朝,一直流傳到清朝滅亡,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說諡號是周公所做:每個天子死後,大臣們就根據他生前的所作所為,給他一個諡號作為代名。比如伐紂滅商的姬發,諡號為“武”,後人就稱其為周武王。

諡號都是一些固定的字,每個字都有特定的含義,有表彰功德的美諡,也有揭露過失的惡諡。一般來說,帝王至高無上,獲得美諡的居多,這也說明諡號並不能完全反應帝王的真實事蹟。

除了秦朝廢除了諡法以外,封建帝王基本都是有諡號的。唐朝以前,帝王諡號都比較短,比如漢朝太祖劉邦,諡號就是“高皇帝”,所以後人多稱之為漢高祖。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諡號為“光武皇帝”,所以後人稱之為“光武帝”。東漢第二位皇帝劉莊,諡號為“孝明皇帝”,後人稱其為“漢明帝”。

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開始變長。開這個壞頭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以女性身份登基稱帝,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她採取了種種措施,其中有一項就是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加諡號。什麼“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等等,字數越來越多。此例一開,後世的皇帝紛紛效仿。唐玄宗即位後,更是把前代的皇帝諡號都加成了九個字,其中李淵的諡號從“太武皇帝”變成了“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的諡號從“文皇帝”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宋代時期,諡號比唐代更加溢美。比如開國皇帝趙匡胤,最後累加的諡號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足足有十八個字了。

到了明清兩代,諡法內容基本固定了下來,尤其是諡號的字數,有了明確的規定。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全稱為“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已經達到23個字。從明太祖以後,明朝的皇帝諡號大多為19個字,明代宗朱祁鈺由於奪位後又被複闢,諡號短了一些,“恭仁康定景皇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諡號經過累次加諡,變成了“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數起來都有些費力,這個總計27個字,除去“皇帝”二字也有25個字,也是中國曆代帝王諡號最長的一位。其餘的清代帝王,大多比這個短几個字,比如康熙帝的諡號總計23個字,連自視甚高的乾隆帝也不例外。

除去皇帝,有些大臣們也得到了諡號,在某些歷史時期,家族中人諡號、尤其是美諡的多寡,成為評定族品高低的重要因素。大臣的諡號多位兩個字,以“文”開頭的諡號,更加榮耀顯貴。尤其是“文貞”,是所有文臣夢寐以求的美諡。唐朝的魏徵是第一個得到“文貞”美諡的文臣。到了宋代,由於需要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字,“文貞”改為了“文正”,成為了“諡之極美,無以復加”的殊榮。

清朝皇后的諡號也字數甚多,最多達19個字,遠超之前的朝代。比如慈安太后的諡號,“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總共17個字;順治帝最寵愛的董鄂妃,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慧端敬皇后”,總共14個字;著名的孝莊皇后,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十九個字;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諡號總計也是19個字。

不過,對中國近代歷史影響深遠、掌握清末權力達47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是一個例外。慈禧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孝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這個超長的諡號據說是清末名臣張之洞所擬,當時引起一片譁然。因為清朝的皇帝除去努爾哈赤之外,諡號多數為23個字,包括聲名赫赫的康熙帝也不例外。而慈禧並非咸豐皇帝的正宮皇后,其諡號字數居然超過清朝絕大多數皇帝,這既不合乎禮制,更是嚴重的僭越之舉。

不過,慈禧死後,末帝溥儀即位,沖齡踐祚,對朝政沒有任何掌控力。而張之洞作為“晚晴四大中興名臣”之一,一直感激於慈禧太后對他的提拔重用,所以,負責操辦慈禧喪事的張之洞,力排眾議,擬定了這麼一個空前絕後的諡號加在了慈禧頭上。

慈禧太后的諡號總計達25個字:空前絕後,又臭又長,違制僭越

慈禧太后掌控大權多年,做下許多禍國殃民之舉,清朝也進入喪權辱國、苟延殘喘的末期。慈禧死後沒幾年,清朝滅亡。二十年後,慈禧太后的陵寢都被盜挖,其狀慘不忍睹。又臭又長的諡號,沒保得了清朝的江山,甚至連慈禧死後的安寧都沒保得住。

可見,諡號這個東西,除了讓後人讀起來拗口之外,沒任何用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