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由 史若滄海流 發表于 人文2022-08-03
簡介恩格斯批判的關鍵點,主要在於個體在客觀世界的實踐,而不是個體人的感覺和知覺只有用此才可以反駁,不可知的“物自體”這種思想,才可以科學地解答將康德提出的道德理論,引導到信義主義的道路上去

千錘百煉什麼意思解釋

導語

人們經常會提到實踐這個詞,可是到底什麼才是實踐?在馬克思看來,實踐是一把標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和認知的基礎。解答認識如何可能,只能從人類實踐如何可能入手。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馬克思照片

要想解答人類及其認知的實質特點,唯有歷史而又具體地分析,人類社會實踐的實質特點

因此,認知的出發點,不應該是靜態的知覺和感覺,因為認知的主體不是某個人,所以出發點,唯有歷史而具體的實際發生的社會活動。

人類特有的感性,比如說對時間和空間的觀念,還有理性比如說數學邏輯能力,這些歸根結底並不是“先驗的”或“不可知”的事物,而是人類在社會中實踐,在長久的歷史過程之中,逐漸摸索的對外面客觀世界的誕生、組成、反映、沉澱為主要大體的認知體系。

主體透過客體其自己的規則律定,以及外在形式來認知和掌握客體的,因此根本不存在“不可知”的“物自體”。能夠讓所有的所謂“不可知”逐漸變成“可知”,讓所有的“物自體”逐漸變成“為我之物”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實踐。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馬克思畫像

恩格斯曾提出,最令人信服的駁斥是實踐,即實驗和工業。既然我們自己能夠製造出某一自然過程,使它按照它的條件產生出來,並使它為我們的目的服務,從而證明我們對這一過程的理解是正確的,那麼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結了。

恩格斯批判的關鍵點,主要在於個體在客觀世界的實踐,而不是個體人的感覺和知覺

只有用此才可以反駁,不可知的“物自體”這種思想,才可以科學地解答將康德提出的道德理論,引導到信義主義的道路上去。

唯有以實踐的觀念為出發點,才可以得出康德的“物自體”,無論是用感性還是知性做限定,都是錯誤的結論。不是觀察也不是感知,而是切實的實踐,才可以成為認識的起點,觀察和感知,只能成為結果或者作為驗證而已。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恩格斯畫像

這樣的實踐最基本的,就是人類的社會實踐生產物質等簡單的活動,此為不可知論與可知論最基本的分別。馬克思提出,康德提出的道德規律準則,從根本上就與實際歷史分割開來,脫離了時間年代的階級條件,因此變成了沒有實質的空殼。

凡是脫離了社會中,客觀的階級實質與實踐經驗前提,所謂的抽象的普遍性是不可以成為道德準則的。因為並不存在這樣的抽象普遍性,普遍性存在某種歷史階級範疇之中。

康德的理論重點中的“自律和意志”、“人是目的”等,其本質上就是德國化的盧梭思想

在馬克思看來,康德提出的“普遍性道德”理論,也是有一定社會基礎的,他的理論體現了康德時代的、歷史意義和當時階級的特點。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康德畫像

馬克思、恩格斯都著重強調過,康德此類理論,是把法國資產階級意志的有物質動機的規定,變為自由意志,自在和自為的意志,人類意志的純粹自我規定,從而就把這種意志,就純粹思想上的概念規定和道德假設。

康德所闡述的這種莊重神聖的道德的準則,絕對的法令,自主的意念等,可以視作法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意志,在德國的抽象表現,這既歷史又具體地表現了符合法國時代階級的、德國資產主階級嚮往改革但又懼怕、怯弱的本質。

在法國進行的是政治上的革新,而德國只有思想和哲學上的革新。盧梭理論中個體的感性與自由意志相聯絡,然而康德的理論中,自由和意志脫離了客觀單獨存在。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康德畫像

事實上,從根本上可以說是康德,將法國資產階級倡導的政治革命宣言,轉化成抽象存在的德國道德準則。

康德提出的形而上學理論中,有一個關鍵性的結論,即從根本上否決了哲學對本體的理論探索

針對康德理論全部體系中的“先驗論”來說,針對康德極力闡述想要辯證的、人類認識的必然和普遍的特點來說,馬克思提出,康德的哲學辯證思想方式和論證結果,都是康德獨斷的結果。

在馬克思看來,真理應該是一個程序,認知的普遍和必然的特點,可以認為是理性本身具有的標準,這樣既不能認識到客觀現實的實踐,對闡述人類認知的實質所存在的巨大影響,而且也不能認識到,有著無限發展可能的實踐對真理,在邏輯方面所存在的特別價值。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康德石像

因此康德唯有憑藉先驗論,來實現他為人類找尋認知的普遍,和必然特點的遠大理想了吧。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在他的理論中,提供了前者的可能性否定了後者,認為後者是一種拋開了現象的形而上學臆測。

結語

馬克思的理論在理評價康德在理論方面,分析了客觀歷史階級唯心哲學系統,所存在的矛盾和紕漏,馬克思並沒有不贊同康德,關於這種形而上學的批駁,這對於後世在認知唯心主義是什麼,以及唯心主義的關鍵的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

康德獨斷地將主、客觀,物自體與現象,以及哲學與科學都分割對立

《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

然而,馬克思主義認為,康德提出的將科學和哲學獨立分開、相對的論調只是虛構的。我們並不是由於康德等哲學家,選擇了研究世界本原的課題,而反對唯心思想主義,而是由於這些哲學家探索之後的結果,是違背了客觀事實的,是違背了全人類的認知系統的。

科學和哲學的關係,可概括為人類的文明內相互融合的統一整體,而哲學又被視為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規律總結。哲學在經過對科學的概括之後,可以提煉出對世界本原對總體的觀點想法,來促成人類在心中形成正直的世界觀,產生一種可以指導世界的普遍規律和準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