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由 登富士山 發表于 人文2021-06-10
簡介姚賈明白李斯之意後,立即從後排鑽了出來,大聲對秦王嬴政說:“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

歷史上姚賈怎麼死的

戰國時期,“謀聖”鬼谷子麾下出了幾位高徒,其中張儀、蘇秦二位可謂出盡風頭,這哥倆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合縱連橫,攪動天下風雲。到了戰國末年,魏國出了一個小人物,此人輾轉趙國,後來被秦王嬴政所重用,他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獲得秦王重用,成為一時縱橫家。秦王認為,有他一人,可阻四國之百萬雄兵,此人就是姚賈。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近期,《大秦賦》熱播,姚賈這個角色出場較早,早在呂不韋擔任秦國相邦時,姚賈就已經在秦國的廟堂之上。並且,在呂不韋的謀劃下,姚賈負責教導嬴政的弟弟成蛟。其實,在歷史上,姚賈最初只是一個小人物,而且姚賈在秦國的出場,根本沒有這麼早。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筆者為什麼說姚賈是一個小人物呢,因為在《史記》中,姚賈只被提到過一次,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

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

即,韓非子來到秦國後,被李斯和姚賈聯手害死,李斯之所以害韓非,至今仍存爭議,而姚賈之所以要害韓非,是因為韓非欲離間秦王和姚賈的關係。下面,筆者就來說一說姚賈這個“小人物”。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一、小人物,有志在廟堂

姚賈,其字號不詳,只知道他是魏國人,父親曾是一位看管城門的小卒。在當時的魏國,姚賈身為“門吏之子”,毫無地位可言。據《戰國策》記載,韓非曾辱罵姚賈是“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也就是說,當年姚賈為了生存,在魏國大梁曾做過盜賊。後來姚賈投奔趙國,因他口舌伶俐,被趙國大夫所推薦,得到了趙王的重用。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趙王曾派姚賈為使臣,去遊說韓、魏、楚三國聯合抗秦。李斯知道後,立即在趙國散佈謠言,說姚賈早年曾是魏國的盜賊,他出使三國,不過是為了撈取賄金而已。趙王聽聞後,立即調查,發現姚賈果然有前科,於是,趙王派人追回姚賈,並將姚賈逐出趙國。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姚賈出身低微,好不容易躋身於趙國的廟堂之上,如今又被逐出趙國,雖然受此打擊,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姚賈認為,秦國之所以要陷害自己,並非不認可自己的才能,而是因為自己當時為趙國所用。所以,他如果去秦國,必然會得到重用。果然不出姚賈所料,當姚賈來到咸陽後,他立即被邀請入宮。

二、露頭角,獲秦王重用

當時,秦王嬴政最寵信的大臣乃是李斯,李斯向嬴政舉薦姚賈,嬴政因而用姚賈。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之前,趙王派姚賈去聯絡韓、魏、楚三國聯合抗秦。後來姚賈被驅離,趙王必然派另外的使者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嬴政要一統六國,秦國的虎狼之師最怕的就是六國合縱。現在,趙、韓、魏、楚四國有合縱之勢,嬴政比較焦慮。

《戰國策》雲:

“四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於內,而百姓靡於外,為之奈何? ”

這句話是嬴政說的,他的意思是說:現在四國聯合抗秦,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秦國人才濟濟,但面對秦王嬴政的詢問,無人回答。大家都扭頭看李斯,以為李斯必有良謀,然而,李斯卻往後看向姚賈。李斯並非沒有應對之策,他只是想把這次露臉的機會給姚賈而已。

姚賈明白李斯之意後,立即從後排鑽了出來,大聲對秦王嬴政說:

“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

意思是說:大王若派我為使臣,出使四國,我必然能絕了他們聯合抗秦之謀,讓他們不再蠢蠢欲動。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嬴政聽完,大喜,於是派姚賈為秦使,出使四國。

三、戰四國,敵百萬雄師

對於姚賈的出使,嬴政顯然非常重視。《戰國策》記載,姚賈臨行前,秦王嬴政“乃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帶以其劍。”意思是說,嬴政賞賜姚賈金錢和香車,送衣冠和寶劍給姚賈。

筆者認為,嬴政之所以願意出這麼多本錢,有兩點原因:其一,嬴政的確害怕四國聯合抗秦,希望姚賈能感受到他的決心,好“絕其謀”;其二,嬴政如此重視姚賈,也是做給四國看的,因為姚賈不僅僅是秦國的使臣,更是秦王看重之人,這樣可以增加秦國使者在四國的分量,方便姚賈行事。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從結果上看,姚賈沒有辜負秦王的厚愛,姚賈用了三年的時間,先後出使韓、魏、楚、趙四國,不辱使命。

古代沒有即時通訊,作為使者,姚賈在外雖然代表秦國,但外界局勢瞬息萬變,他不能及時請示秦王,只能憑自己的理解,來準確表達秦王的意圖。三年間,姚賈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手段用盡,各個擊破,甚至不惜賄賂諸國權貴,讓他們為自己說話。因為四國聯盟本來就不牢靠,再加上姚賈不擇手段,最終瓦解了四國之謀,為嬴政統一六國做出了鋪墊。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三年後,姚賈歸來,嬴政親自迎接。當場拜姚賈為上卿、封千戶。嬴政認為,姚賈此舉,破了四國合縱,無異於以一人之力擋住百萬雄師。

四、挫韓非,英雄不論出身

公元前233年,秦王嬴政調整戰略,打算先滅韓國。韓王安派韓非出使秦國。嬴政久仰韓非的才名,打算留下韓非為秦國所用。韓非和嬴政幾次交談後,給嬴政上了一道奏疏,名曰《存韓》。在《存韓》一文中,韓非子站在嬴政的立場上,陳述攻打韓國弊大於利,例如:

今日臣竊聞貴臣之計,舉兵將伐韓。夫趙氏聚士卒,養從徒,欲贅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則諸侯必滅宗廟,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計也。

韓非的意思是,韓國一向不和秦國為敵,趙國一直要合縱抗秦,如果先攻韓國,韓國上下必然誓死抵抗,而給趙國可乘之機。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總之,韓非的意思很明顯,以“替秦國考慮”為由頭,千方百計阻止嬴政攻打韓國。讓人沒想到的是,韓非一邊勸秦王,一邊竟然攻擊秦國大臣,其中有兩位大臣首當其衝,一位是韓非的老同學李斯,另一位就是縱橫家姚賈。

韓非說姚賈是“子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並指責姚賈在出使四國期間,受賄受賄,包藏禍心。韓非認為姚賈這樣的人不能被重用,更不能為諸臣之表率,讓秦王棄用姚賈。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關於韓非為什麼要詆譭李斯和姚賈,眾說紛紜,筆者認為,韓非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李斯和姚賈都是著眼於六國的大人物,韓非若想讓秦王保全韓國,必然會遭到李斯和姚賈的反對,因此才會先下手為強。其實,韓非詆譭姚賈,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引起了秦王對姚賈的懷疑。

嬴政召來姚賈,質問他為何在出使期間行賄受賄,姚賈回答說:“我賄賂四國,都是為了秦國的利益著想。我出使三年,若是為了自己,何必再回咸陽?”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一席話把嬴政說的啞口無言。嬴政又拿姚賈的出身和經歷責問姚賈,姚賈說:

“太公望,齊之逐夫……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百里奚,虞之乞人……文公用中山盜,而勝於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醜,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

姚賈給秦王列舉了4個例子:姜子牙是一個被老婆趕出家門的逐夫,後來幫周朝滅商。管仲是商販出身,幫齊桓公成就霸業。百里奚當年不過是一介乞丐,卻幫秦穆公稱霸。晉文公依仗中山國的一幫盜賊,在城濮之戰中獲勝。姜子牙、管仲等人,要麼出身低微,要麼被逐出家門,要麼身為盜賊,這影響他們為聖明的君主效忠嗎?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不得不說,姚賈不愧是聰明人,他巧舌如簧,韓非說他是“門吏之子”,他就舉百里奚和管仲的例子;韓非說他是“魏國盜賊”,他就舉中山國盜賊的例子;韓非說他被趙國驅逐,他就舉姜子牙的例子。這樣一來,嬴政若還為難自己,那不就說明自己不是明主了嗎?尤其是這裡面還有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例子,嬴政根本無法反駁自己的祖先。

就這樣,姚賈和韓非的一戰,姚賈完勝。而韓非因為其心不純,最終身死。

《大秦賦》之姚賈被放大的小角色,雖不是名將,但可敵百萬雄兵!

筆者認為,姚賈在戰國末年,的確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遺憾的是,《史記》對他的記載少之又少,《戰國策》也只是略微提及他的幾件事情,因為素材太少,讓他無法和張儀蘇秦比肩。《大秦賦》故意放大姚賈這個角色,也是從戰國末年的史料中,窺探到了姚賈此人不簡單。但如果過分給他加戲,就等於另外“創造”歷史,筆者就不認同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