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由 人生五味 發表于 人文2022-07-17
簡介筆力能入紙,景物才能出紙

下筆有神功的前一句是什麼

「來源: |國畫藝術 ID:quicksnowfall」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作畫用的紙絹,或其他材料,都是平面。畫在這些平面上的山水景物,要表現出景物之間的左右前後上下的距離,這就是所謂的空間立體感。小到一樹一枝,大到一石一山,都要有立體的感覺,而且要只見丘壑,不見絹素的感覺,這就叫“出”紙,即景物能離開紙的意思。如果畫上的景物不能離紙,那這些景物,一定象是平帖上去那樣,畫面就沒有立體的感覺。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能出紙的原因,是由於筆能穿於紙中。古人有用筆“入木三分”之說,指的就是筆力。筆力能入紙,景物才能出紙。筆力如何能入紙呢?這就靠運筆的方法正確。全身的力,透過臂、肘、腕、指達於筆端,由筆端入紙。開始時用力再大也不能入紙,因為用的是蠻力,不得法。要使力變為勁,好比氣功運氣。有的八十多歲的老人在運氣時,你若是去碰他,他朝你一推,可以把你摔出好遠。畫畫執筆運腕,懸肘的姿勢要正確,下過多年功夫以後,力就能貫到筆尖,進入紙中。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下筆有神,指的是圖畫上的景物,能否具有質感,是否耐看。普通的說法叫是否有東西。古人提出“下筆有神”的要求,這“神”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靠日積月累。熟才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有神就是有物,或者說,下筆似有神助。黃賓虹的山水畫,看來感到很有重量,他下筆的時候,可說似有神助。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那麼,如何使用筆有厚重的感覺呢?

沈宗騫《芥舟學畫篇》中提到“筆行紙上須以腕送之。用之既久,漸臻純熟沉著。而筆畫間似有所以實其中者,謂之結心。其法始焉遲鈍,後乃迅速。純熟之極,無事思慮,而出之自然,而後可斂之為尺幅,放之為巨幛,縱則為狂逸,收則為細謹,不求如是無不如是者,乃謂得法。前人說筆能扛鼎,氣之沉著也。凡下筆,當以氣為主。氣到便是力到,所謂下筆有神助者此也。”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用筆運筆,先須法度嚴謹,反覆鍛鍊,然後才能變化。《芥子園畫傳》中也提到“神理湊合,乃為高手”。筆中有物,下筆神助,其原因都在於用毫。毫聚,墨集,即是聚鋒。加上運氣,使之運之,去中有留,順中具逆。畫成之後,一山一水,意既足,即有物,有份量,則耐看。潘天壽先生畫的一幅蘭花,葉只三筆,加一朵淡淡的花,看來竟覺得很完整,有東西,這就是筆能聚鋒,墨能集的緣故。用墨不一定濃,淡墨能集,也不會覺得薄。如不能集墨,即使用濃墨畫的也不會覺得厚。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練習小篆、石鼓文,要懸肘,為了鍛鍊用筆,寫一定時間篆書,對常畫將會很有幫助。因為篆書,筆筆如此,若有一點不符合要求,掛在牆上就能看出來。

內容整理自網路;

插圖:趙春秋作品

編輯:國畫藝術

若喜歡,請

點個

在看

入紙出紙,下筆有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