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孩子磨蹭、拖拉、動作慢,你是否成了他的“大鬧鐘”?

由 楓糖媽媽 發表于 遊戲2022-06-13
簡介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下,如果父母停止催促,孩子就等於沒了鬧鐘,確實會遲到、忘記寫作業

小孩子動作慢是什麼原因

說起“拖延”,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感觸。孩子從早上起來就慢吞吞的、不吼他就不動;等放學回到家又是晃來晃去的拖著不寫作業。好不容易坐在書桌前了,摳橡皮能摳半小時,要麼就看著作業發呆,總要拖到半夜才能完成。

孩子磨蹭、拖拉、動作慢,你是否成了他的“大鬧鐘”?

許多家庭總在迴圈上演家長的“催促”和孩子的“拖延”,許多父母因此大為擔心,不自覺的給孩子貼上了:動作慢、拖延症的標籤。

其實,拖延並不是您家孩子的專利,且不說喜歡遲到的成年人大有人在,就是達芬奇這樣偉大的畫家,也是出名的拖延症患者。

他在開設畫室的五年間,僅僅接到了三份委託訂單,其中一件從未開始,另外兩件半途而廢。不過,其中一副半途而廢的作品《三博士朝聖》,如今已經成為藝術史上的名作。

孩子磨蹭、拖拉、動作慢,你是否成了他的“大鬧鐘”?

如果說達芬奇是因為太過“完美主義”而導致拖延,許多孩子的“拖延症”卻是因為糟糕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產生誤解和情緒壓力,反而讓“拖延症”更加嚴重。

把父母的催促當成了鬧鐘

每天早上,小宇的媽媽都覺得非常疲倦,因為她要不停的催孩子。催起床、催洗漱、催吃飯,一直到她實在忍不住“吼起來”,孩子才一臉不樂意的稍稍加快動作。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是急性子的父母,就越容易養出慢性子、拖延症的孩子。

孩子磨蹭、拖拉、動作慢,你是否成了他的“大鬧鐘”?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父母急,總覺得孩子“慢”,於是不停的催促,希望教孩子學會“提高效率”。

但在這樣的催促下,孩子一方面感到反感,動作更慢;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再看時間,而是透過父母的催促程度、音量大小來判斷,是不是必須要行動了。

孩子一方面依賴父母的催促,把催促當鬧鐘;一方面又抱怨、反感父母的催促。這跟心理作家武志紅老師說的“既依賴、又叛逆”非常類似。

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下,如果父母停止催促,孩子就等於沒了鬧鐘,確實會遲到、忘記寫作業。但如果這種模式維持下去,孩子將永遠學不會自己控制時間。

孩子磨蹭、拖拉、動作慢,你是否成了他的“大鬧鐘”?

給孩子換個“鬧鐘”

如果您希望孩子能夠學會自己控制時間,改變慢吞吞的動作和作業的拖延,您就得先從鬧鐘的角色中退出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