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宋,金,蒙古三國派使者去請丘處機,為何他執意要選擇成吉思汗?

由 方圓讀書 發表于 遊戲2022-01-04
簡介《射鵰英雄傳》裡丘處機——劇照王重陽去世之後,丘處機為追尋師道之源流,便於金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啟程西行前往磻溪(今寶雞東南),居住在山洞之中,長達六年之久

妄幻什麼意思

全真教,誕生於宋末元初,其教義為

“屏去妄幻,獨全其真者神仙也”

,其修持大略可歸結為“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並要求“絕利慾而篤勞苦,推有餘而利不爭,要歸清淨無為而已”。這樣如此貼進廣大人民群眾和遂順社會動盪的教義與主張,自創立伊始便很快便在北方取得了很大的名聲,並迅速傳完全國各地。而作為全真教的掌門人“丘處機”也是名聲大噪。

宋,金,蒙古三國派使者去請丘處機,為何他執意要選擇成吉思汗?

山東棲霞太虛宮-丘祖西行塑像

丘處機,金代山東登州棲霞人。在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丘處機十九歲的時候,便離家隱居到了寧海昆嵛山石門峪學習道法。次年,他得知咸陽的王重陽在海州(今山東牟平)傳道,並創立了全真派。於是丘處機便慕名前往拜謁,拜王重陽為師。

丘處機天性聰慧,很喜歡讀書,悟性極高,於是王重陽便將他留在了庵中負責掌墨。後來王重陽為其取道號“長春子”,並與

馬鈕、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合稱為“七真”

。在著名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七真”就是“全真七子”。

宋,金,蒙古三國派使者去請丘處機,為何他執意要選擇成吉思汗?

《射鵰英雄傳》裡丘處機——劇照

王重陽去世之後,丘處機為追尋師道之源流,便於金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啟程西行前往磻溪(今寶雞東南),居住在山洞之中,長達六年之久。在這六年之中,煙火俱無,一年四季丘處機都是衣著單薄,且每日只吃一頓飯。

也許在個人的生活上,他過得的確很窘迫,但是,他對道法的追尋始終如一。他對道法堅定的信念與非凡的意志力,一方面磨鍊與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行,同時勤於專研,刻苦求學的他,在那段‘艱苦’的時間裡編撰了大量的著作。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丘處機又率領自己的弟子遷到了隴州龍門山婁景洞。在這裡又花了七年的時間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的時候,應京兆統軍夾谷龍虎的邀請,前往終南劉蔣祖庵(今戶縣祖庵重陽宮)。而這裡將是他道業開始之地。就此以後,丘處機不僅尋得了一處穩定的可以宣揚道法的地方,同時他自己也聲名遠播。

宋,金,蒙古三國派使者去請丘處機,為何他執意要選擇成吉思汗?

丘處機——劇照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二月,金世宗召見丘處機,問其長生之理(其實就是長生不老之法)。丘處機說到:

“惜精全神,修身之要 恭己無為,治天下之本。富貴驕淫,人情所常,當兢兢業業以自防耳。誠能久而行之,去仙道不遠。誕詭幻怪,非所聞也。”

丘處機真切誠懇的回答得到了金世宗的認同,同時這也給丘處機傳播全真教極大的信心。公元1191年,丘處機東歸棲霞,在故居建立了濱都觀,並以此為基,在山洞各地積極地弘揚道教,同時他也在此地新建了很多道觀,收受了大批的弟子,從而為全真教的勃興積蓄了寶貴的力量。

隨著全真道的發展壯大,其影響力也在不斷地增強,這引起了各方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丘處機在山東傳道期間,就先後於金泰和五年(1205年)與金大安元年(1209年),兩次造訪嶗山,從而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

到了金貞佑二年(1214年),蒙古軍隊佔領山東、河北之地,金廷被迫南遷,山東隨即發生叛亂。丘處機應

僕散安貞

之請,丘處機“

使其徒持牒招求於戰伐之餘,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與濱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選自宋濂-《元史》)。

他所到之處,征戰雙方紛紛都停止了拼殺並對他參拜,他的出現,避免了這場戰爭。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此時丘處機的名聲有多麼的大!

宋,金,蒙古三國派使者去請丘處機,為何他執意要選擇成吉思汗?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

貞佑三年(1215年)到興定元年(1217年)之間,山東發生了嚴重的災荒,丘處機隨即令全真教眾要辛勤耕耘,並將教中的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大大減少了災民死亡。由此也充分展現了丘處機作為宗教領袖的影響力,責任和擔當。

丘處機生逢亂世,一生經歷了金朝七個皇帝,南宋五個皇帝。在他八十載的歲月中,金國、宋國、西夏三朝並立,他都得以親自體驗其發展到中興,最後到滅亡,可以說是世事洞明。此外,他還能因勢利教,擷取了釋儒(佛教和儒教)的精髓,融入到了道法之中,在傳承與推進全真教派的過程中,尤其注意歷史上道教不同民族道義之間的和諧相融。丘處機成為全真教的實際掌門人之後,便提倡

“除情去欲,忍恥含垢”,“以柔弱為本”,“苦己利人”。

這種不抗爭,不謀利,勤篤耕作,忍辛耐勞,鼓勵普羅百姓聽天由命、逆來順受的理念,既包含了佛釋苦煉、修行、普濟、利他等核心內容,又與儒家仁義道德、天人合一的處事哲理相符,將三教融合為全真教派之宗義,因而贏得廣大民眾追隨、信奉,全真道乃至整個道教之發展達致鼎盛。南宋、後金、蒙元朝野各界,皆認可並遵從此種多元融合之教派,特別仰慕丘處機之名, 各派使者前往萊州敦請丘處機。

宋,金,蒙古三國派使者去請丘處機,為何他執意要選擇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像

從 1216—1219 年間,南宋與金朝廷屢次詔請丘處機赴京城講學佈道,但他認為宋廷有“失政之罪”,金人則附“不仁之惡”,遂均以專心修行為由,婉拒不往。

其實,此間丘處機已經在審時度勢,本其“

欲罷干戈致太平”

之教義,縱觀蒙古統擴東西的局勢,並察其有順應天理之勢,已經有前往輔佐之心了。而也正是在這種心態之下,才有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同時這也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次壯舉。那就是丘處機以古稀之歲,翻越千山萬水,大漠雪山,歷經數年,其足跡之廣難以記載,目的就是前往成吉思汗位於大雪山 今中亞興都庫什山之北的行宮,覲見大汗,宣釋全真道教的真諦。

丘處機所宣釋的道教真諦,獲得了成吉思汗的理解與信任,並欣然吸納“釋儒道”三教的要旨,以此來作為大蒙古帝國治國安邦與為人之道的重要理念。

史料參考:

宋濂-《元史》

丁謙-《長春真人西遊記》

陳正祥-《長春真人西遊記》

尚衍斌,黃太勇-《長春真人西遊記》

丘進-《長春真人西覲與蒙元時期“絲綢之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