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閒讀三國19:諸葛恪之死(二)

由 史實之微言 發表于 遊戲2022-01-01
簡介”當時朝中不少人建議為諸葛恪立碑以銘其勳跡,博士盛衝以為不可,孫休說:“盛夏出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

諸葛恪怎麼死的

諸葛恪被殺後,孫峻立即派兵追殺其子。諸葛恪長子叫諸葛綽,官至騎都尉,因牽扯到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嗣位爭奪中,孫權令諸葛恪領回並嚴加約束教誨,諸葛恪氣憤不過,鴆殺之,在這一點上,他與王莽有得一拼。次子諸葛竦,任長水校尉,小子諸葛建,為步兵校尉。他們兄弟二人聽到諸葛恪遇害,立即車載其母跑路避難,諸葛竦被孫峻派將軍劉承追斬於白都;而諸葛建欲渡江投北,過江十餘里被追兵抓獲,後被誅殺。諸葛恪的外甥張震及常侍朱恩等均被夷滅三族。諸葛恪父子三人被殺後,懸頭於市數日供人觀瞻詈罵。而父子三人席裹其身,腰束蔑草,被投於建業之南石子岡,這是專門埋葬死人的地方。臨淮臧均上疏稱:“人且已死,與土壤同域,鑿掘斫刺,無所復加。願聖朝稽則乾坤,怒不極旬,使其鄉邑若故吏民,收以士伍之服,惠以三寸之棺。昔項籍受殯葬之施,韓信獲收斂之恩,斯則漢高發神明之譽也。惟陛下敦三皇之仁,垂哀矜之心,使國澤加於辜戮之骸,復受不已之恩,於以揚聲遐方,沮勸天下,豈不弘哉!”孫亮、孫峻同意故吏斂葬諸葛恪等人屍骸。

孫峻誅殺諸葛恪後,一時間權傾朝野,任丞相、大將軍,封富春侯,持節督中外諸軍事。他驕矝險惡,濫用刑殺,奸亂後宮,私通公主,天地震怒,人神共憤。五鳳元年,吳侯孫英謀殺孫峻,事覺,吳侯自殺;二年,將軍孫儀、張怡、林恂等謀會殺孫峻,事洩,孫儀自殺,張怡、林恂等數十人被殺,並導致朱主孫魯育死亡。三年,孫峻在徵魏途中,視察呂據軍營,見呂據治軍嚴整,心中厭惡,遂稱心痛,當晚夢見被諸葛恪所擊,恐懼發病而死,時年三十八歲。正如民間俗語所說,諸葛恪就算變成厲鬼,也不會放過他,果然如此。孫峻死後,將吳國輔政大權交給年僅二十八歲的堂弟孫綝(音申),孫綝的驕恣暴酷一點兒不亞於孫峻,他殘殺滕胤、呂據,廢少主孫亮,立琅玡王孫休,一門五侯,暴貴天下,但這些都是假象,他自以為取得不世之功的時候,其實早已經為自己找好了掘墓人。我將作專文探究孫綝之死。

孫休繼位並誅殺孫綝後,下詔為諸葛恪、滕胤、呂據平反,詔書說:“諸葛恪、滕胤、呂據蓋以無罪為峻、綝兄弟所見殘害,可為痛心,促皆改葬,各為祭奠。其罹恪等事見遠徙者,一切召還。”當時朝中不少人建議為諸葛恪立碑以銘其勳跡,博士盛衝以為不可,孫休說:“盛夏出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受託孤之任,死於豎子之手,不可謂智。衝議為是。”眾議遂寢。

《吳書》製作紀傳,通常旨意簡略,使人難窺詳情,但對這場驚心動魄、血肉橫飛的搏殺,記述得較為詳細,使人能夠感受到當時境況之慘烈、血腥。諸葛瑾為孫吳一代柱石之臣,為人沉穩,謙和有度,功勳卓著,人民懷念,但到了兒子諸葛恪這一代,雖然曾經以威權掌控天下,顯貴之位趨於人主,但最終落了個夷滅三族、宗廟絕嗣的下場,令人無比感嘆。前文提到諸葛恪的三個兒子,大兒子被自己毒殺,另外兩個被孫峻派兵追殺;實際上他的弟弟諸葛融繼承諸葛瑾的爵位,攝領其父部曲駐紮公安,諸葛恪被殺後,孫峻派兵攻打公安,諸葛融憂懼無序,計不能出,遂飲藥自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據我推測,諸葛氏在東吳的這一支脈,到諸葛恪這一代徹底終結了。

諸葛恪之死,慘烈歸慘烈,感嘆歸感嘆,但這個事件卻足以令人深思。諸葛恪出身顯赫,聰慧廣博,性格剛強,意志堅定,謀略老道,結交廣泛,閱歷豐厚,剿滅丹楊叛亂,因地制宜,謀劃精當,兵不血刃,全郡震服;東興之役,由於準備充分,排程精準,輕兵奇襲,大獲全勝。而新城戰役雖然存在數起戰端,兵民疲憊,驕矜輕敵,不聽勸諫的因素,但實際上也應該有運氣不佳的成分,我推測當時淮、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行性痢疾,可能主要是由於飲水不潔和不注重環境衛生引起的。這場疾病剛好讓吳軍趕上了,導致士卒死傷減員過半。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說,諸葛恪實際上在忠實貫徹孫權“存不忘亡,安必慮危”的戰略思想。三國時期成長起來的軍事將領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個人的骨子裡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們在潛意識中始終將戰略進攻作為保衛本國安全的最優選項,他們最能深刻領會進攻是最好防守的意義。明白這個道理,就能理解為什麼諸葛亮數次勞師動眾出祁山、斜谷伐魏,幾乎每次都因為軍糧不繼半途而廢;姜維數年擾動隴右地區,與鄧艾等魏軍將領展開了數年廝殺;還有魏文帝兩下廣陵伐吳,以及曹魏數犯漢中等等,都包含這樣的戰略思想,而偏安一隅,享樂忘戰,必然會被消滅,西蜀亡國就是最好的證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