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在傳統內丹功中,什麼是意通與氣通?

由 薄紙紅燭 發表于 遊戲2021-10-04
簡介大周天過程開始於正子時,此時產大藥正子時的景象,丹書中有如下描述:《金丹四百字·序》說:“修煉至此,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火熾,谷海波澄,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毛竅如浴之方起,骨脈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婦之歡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戀,此乃真境

內功中的意守是什麼意思

在周天內氣通任督中,會有二種情況,即意通與氣通。意通、氣通的提法,出於近代名醫張錫純(公元1860~1933年)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他說:“道家有以氣通督任之法,有以意通督任之法。氣通督任者,純憑先天內煉功夫,一毫不著後天跡象。迨至日積月累,元氣充足,勃然而動,衝開贅脈以通任脈,有水到渠成之妙,誠有如子所云者。然若此則金丹基礎已立,功後不易到也。至於意通督任者,即愚右所云云者是也。此道家因問道者不能盡除其欲心,致有夢遺之病,乃設此意通之法”。至於意通督任則是:“欲行其法者,當收視反聽,一志凝神,使所吸之氣下行歸根。當其吸氣下行之時,即以意默運真氣。轉過尾閭,循夾脊而上貫腦部。略停一停,又乘氣外出之機,以意送此氣下歸丹田”。

在傳統內丹功中,什麼是意通與氣通?

從上文可以看出,張錫純所說的意通,是指當元氣未有充足之前,即加強意念誘導,以求在較短練功時間內出現周天感覺;而氣通則是在元氣壯盛充實的基礎上,自己發動的督任周流,雖然需較長的練功過程,但它是精氣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地形成出現的。張錫純認為意通對健康收效小,僅對治遺精有效。

但是在過去的傳統丹書中更認為,以意念誘導之類通督任,是加上了主觀意識,即非真機。正如《天仙正理》上說的,通督任一定要“是氣自動,我覺而動,實動而覺。”這種出於客觀的氣通,就能對促進健康收到更好的效果。否則元氣並不充盛ˇ成為一種《悟真篇》中批評的:“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局面。也如題名張紫陽所授《玉清金笥青華秘文》所說的只是結成幻丹。他說:“蓋學道之士,不知正理,而妄為妥取交會,故成幻丹”,毫無效益。

在傳統內丹功中,什麼是意通與氣通?

小周天的鍛鍊,是在築基煉已的基礎上進行的。當神凝氣穴,一陽初動活子時,採小藥通任督,坎離相交,內氣感覺是在極靜的窈冥恍惚狀態中產生的。而大周天過程,則是在掌握小周天火候的基礎上進行的。透過小周天火候,使神和氣密切結合,相抱不離,來達到精氣化為神的目的。

在傳統內丹功中,什麼是意通與氣通?

大周天過程開始於正子時,此時產大藥正子時的景象,丹書中有如下描述:《金丹四百字·序》說:“修煉至此,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火熾,谷海波澄,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毛竅如浴之方起,骨脈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婦之歡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戀,此乃真境界,非醫喻也”。《規中指南》中也說:“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兩腎如湯煎,膀脫一般來說,當心息相依,氣息微綿,好似無息,脈搏正常,好似無脈,全身疏鬆柔和的情況下,內氣越來越旺,趲積累越多,氣滿丹田。而在這種寧靜的狀態中,靜極復動,而出現六種景象,《丹道九篇》中稱為“六根震動”,書中描述說:“須知大藥生時,六根先自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風生,腦後鷲,身浙鼻搐之類,皆得藥之景也”。六根震動之際,《丹道九篇》中又提出要注意掌握“六根不漏”。書中說:“大藥將生之時,先有六根震動之景,六根既已震動,即當六根不漏,以遂其生機。……故下用木座抵住穀道,所以使身很不漏也,上用木夾,牢封竅,所以使鼻根不漏也;含兩眼之光,勿令外視,所以使眼根不漏也;凝兩耳之韻,勿令外聽,所以使耳根不漏也;齒唇相合,舌抵上顎,所以使舌根不漏也;一念不生,一塵不染,所以使意根不漏也”。

在傳統內丹功中,什麼是意通與氣通?

大周天的內氣執行路線,在督任脈甚礎上,有所擴大,但因人而異,有沿八脈走的,也有僅沿其它一、二條經脈走的,甚至也有沿十二正經中的某幾條經脈走的,均屬大周天。意守部位,按丹書上說,大周天應守中丹田絳宮,但實踐中還是以守下丹田為主。

周天功中還有“九返七還”之說。此詞源於《周易參同契》。對其如何理解,丹書中眾說紛紜。按五行生成之數的說法: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為生數;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水,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此為成數。故《金丹四百宇·序》中說:“火乃七數,金乃九數”故九即指金,七即指火。丹書中的火是指坎三斜中之一陽,即為汞,金指離三卦中之一陰即鉛。故《悟真篇》中說:“七返硃砂返本,九還金液還真”。陳致虛《悟真篇注》中說:硃砂為汞,金液為鉛。”至於返,還之意,以清李涵虛的《三車秘旨》中說的為妥:“以求迎鉛”為七返還丹;“以鉛投汞”為九還金液大丹。這就是說,當週天前降之時,意味著汞下迎鉛,當後升之際,鉛上投於汞。所以返七還實際上就是周天中的升降運動問題。也可以理解為指大周天以後的繼續運轉。如果僅著眼於數字就難以理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