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遊戲2023-01-29
簡介”也是出於能夠更好儲存這些老物件的想法,在去年杭州博物館建館二十週年,推出“百萬收藏計劃”之時,蔡大伯就將家中的一些藏品捐贈給杭州博物館

肥皂什麼時候死的

10月8日,杭州博物館建館21週年,“百萬收藏”計劃二期捐贈儀式暨三期推介活動舉行。“百萬收藏”計劃是杭州博物館去年推出的面向杭城市民的藏品徵集活動,計劃透過10年,向新老杭州人徵集100萬件1912年以來展現杭州人民生活履跡、具有濃重杭州文化印跡、體現杭州城市發展建設歷程的物證和書證藏品。一起跟著小時新聞來看看,這些寶貝都有啥?

從小住在糧道山下

75歲大伯捐出上百件藏品

二期徵集成果以各類票證、老照片為大宗,另有民俗、絲織、金屬器、書籍、革命類藏品。這些老物件的捐贈者,好多來自古稀老人。75歲蔡一蠻大伯,就是捐贈者之一。蔡大伯家住在糧道山腳舊藩屬,“清朝的時候這裡是杭州的藩臺衙門所在地,相當於財政局。”兩次的徵集活動,蔡大伯都參加了,“都是我自己收藏的一些老玩意,主要是一些票證以及古籍書。”按件數算,蔡大伯捐贈的藏品已經達上百件。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這其中,最讓他珍惜的藏品,是一本1929年《杭州西湖遊覽指南》,“這是我外祖父從溫州來到杭州後購入的,上面不僅僅有當時的西湖照片,還有吳佩孚等名人的題字,已近百年,很有收藏價值。”從小,蔡大伯就喜歡收集身邊的一些老物件,“我們這一代人是經歷過票證時代的,糧票、布票等等,是一個時代的印記。”蔡大伯說,當時留存了一些沒有用完的票證,都被他儲存了起來,“我把這些老物件都存放在專門的箱子或者暗格中,它們不能見太陽的。”也是出於能夠更好儲存這些老物件的想法,在去年杭州博物館建館二十週年,推出“百萬收藏計劃”之時,蔡大伯就將家中的一些藏品捐贈給杭州博物館。第三期“百萬收藏計劃”,蔡大伯表示將會繼續參加,“我會捐一批瓷片和銅錢。”這批藏品是上世紀90年代延安路修建時,蔡大伯收藏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器物,它們雖然沒有很多博物館展出的皇家器物那麼精美,但也記錄了當時最普通人家的生活,是杭州歷史最淳樸的一部分。”目前,蔡大伯捐贈的《杭州西湖遊覽指南》正在杭州博物館民國廳展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杭州博物館尋覓一番。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

回憶當年70歲大伯唏噓不已

什麼樣的藏品能最終被選入杭州博物館呢?杭州博物館館長王英翔表示,只要它是一個反映杭州生活發展、變遷的物證都可以。在會場邊的部分二期徵集藏品展示櫃中,就不乏一些看似很普通的老物件,它們既有杭州百年老字號的見證物,“飛鶴”牌冰瓶、“西湖”牌熱水瓶;有記錄人生軌跡的成績單、結婚證,反映上個世紀杭州人生活的老照片;也有老版的雷峰塔、淨慈禪寺、杭州植物園等一批杭州風景名勝門票……這些藏品和杭州百姓息息相關,從中可以感受到時代的浪潮和濃縮記憶。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在藏品中的角落,記者看到一塊泛黃的正方形物件,上面印有“東南化工廠”和“東風”字樣。如果不是有文字介紹,完全看不出這是一塊上世紀60年代的肥皂。這塊肥皂的捐贈者是家住臨平星橋71歲的潘建國,“這是杭州自己產的肥皂,我這次捐了兩塊,還有一塊是西湖牌。”說起肥皂,潘大伯唏噓不已,“當年買肥皂都是需要票證的,最困難的時期一個人一個月的配額是四分之一塊肥皂。”這也就意味著,每次使用肥皂都需要節約、節約再節約。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潘大伯說,剛領來的肥皂都是很光滑的,但是使用的時候容易控制不住量,“所以每次買回來的時候,都需要先在風乾日曬一下,等變得幹一點在用。”如果衣服髒就多塗點,看上去比較乾淨的衣服,可能就不用肥皂了,“一家五口人正好能有一塊多點的肥皂,一個月勉強夠用。”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透明皂之類的新款肥皂入市,老式的肥皂也被潘大伯一家丟在了角落裡,漸漸被遺忘。前幾年家裡拆遷,整理的時候翻出了一箱的老肥皂,“當時就試了一下,還能用。”在看到杭州博物館的“百萬收藏計劃”之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潘大伯報名了,“這不僅僅是肥皂,背後還有我們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以及變遷。”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歡迎更多人參與

一起留住杭州老底子的溫度

據瞭解,為了更多人共享“百萬收藏”計劃的系列成果,杭州博物館已將一期活動所徵集的部分老物件在杭博基本陳列中做了線下展示,並將不定期換展,一起留住老底子的溫度。與此同時,“百萬收藏@杭博”小程式也將實時更新中,將這千餘份溫暖上傳至雲端,實現“百萬收藏”計劃系列成果的永久線上。為了感謝熱心市民們對文博事業的關注和支援,杭州博物館於2022年10月8日舉行“百萬收藏”計劃二期捐贈儀式,為捐贈代表頒發捐贈證書,並表示將繼續履行與杭城市民的十年之約。此外,杭州博物館“百萬收藏”計劃三期活動將聚焦社群,並透過藏品徵集、志願者招募、歷史文化推廣、黨建共建等活動與社群互聯互通,在社群中探索杭州這座城市與個人、家庭、社群的故事,在社群中徵集、收藏杭州城市建設、工業文化發展、生活方式變遷等的時代物證,以此擴大杭州博物館的服務半徑,也讓更多的杭城市民瞭解杭博、走進杭博。部分產品展示:1。民國毛源昌眼鏡(周兆徵先生捐贈)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這副眼鏡完整保留有眼鏡盒和眼鏡布,是周先生家中祖傳之物,眼鏡布上可清晰看到毛源昌眼鏡號的店鋪名稱和電話號碼。經鑑定,鏡片也為原配,完整保留至今不易。毛源昌眼鏡是杭州一家百年老店,建立年代可追溯至清同治元年(1862),開設於杭州太平坊(中山中路),前店後坊。2。20世紀五六十年代捐贈人個人幼兒園至初中生活情況報告單及成績單(宋大煒先生捐贈)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1954年1月杭州市私立新中小學幼兒班生活情況報告單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1960年杭州市下興忠巷小學學生手冊(六乙)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杭州八中1964-1965學年度第一學期成績單(初三3)宋大煒先生捐贈一批其本人自幼兒園至中學的學習手冊、成績單,反映了當時的學習手冊和成績單模式,包含班級、學生姓名、老師姓名、各科成績、評語等內容,詳細記錄其學習資訊。宋先生稱這些藏品距今已有60-70年,雖不值錢,但記錄了自己幼時的成長軌跡,多年過去儲存還算完整,捐贈給博物館永久儲存更有意義。3。1992年杭州市居民購糧證(蔡一蠻先生捐贈)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1992年杭州市居民購糧證4。1918年美國人拍攝祖孫合照、1943年結婚照、20世紀四五十年代兒童合照等(嵇耀良先生捐贈)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1918年祖孫合照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1943年結婚照(捐贈人父親嵇文孝與母親王蔭安)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20世紀40-50年代兒童合照嵇耀良先生先後兩次到館進行捐贈,第一次捐贈了20世紀60-70年代杭州市人民交通示意圖、1952年杭州市中小學教師業餘進修學校學習證明書等藏品,聽聞杭州博物館也在徵集老照片,便回到家中找出父母輩留下的民國時期老照片,又一次來到博物館。透過這些老照片,可以看到民國時期人們的典型的髮型、服飾特色。5。20世紀50年代老照片一組(周採芳女士捐贈)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20世紀50年代中山公園老照片6。20世紀50年代小提琴附弓、20世紀70年代西湖牌PT1相機(高繼生先生捐贈)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20世紀50年代小提琴附弓

拆遷時翻出50年前的肥皂,杭州大伯感慨萬千!這些“老寶貝”有了新家

20世紀70年代西湖牌相機高繼生是杭州高氏相機博物館的館長,他開設了中國第一家相機博物館。捐贈人畢生收藏各種相機,這臺相機也是其個人收藏。

徵集活動推出以來,響應熱烈。第一期活動期間(2021年10月8日至2022年3月9日),共有365套3752件無償捐贈的藏品入藏,涵蓋票據、書畫、陶瓷、民俗、絲織、圖書、郵票、紅色革命文物等多個品類。

第二期活動(2022年4月11日至2022年9月30日)也圓滿收官,杭州博物館共收到106條意向捐贈資訊,經初步篩選和專家鑑定,最終有416套3004件無償捐贈藏品入藏。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通訊員 陳晶)

推薦文章

  • 油條快速做法,不揉麵不擀麵,簡單一攪,10分鐘出鍋,蓬鬆又酥脆

    但是現在這個完全不是多想哦,這個長假,我還真的學會了這樣一個油條快速做法,不揉麵不擀麵,只需要筷子簡單攪一攪,10分鐘就能出鍋,當天做,當天吃,也不需要用泡打粉,也沒有其它新增劑,蓬鬆又酥脆,自己做的乾淨又衛生,放心吃哦...

  • 在肇慶,掬一泊詩意

    謝厚燦 攝肇慶湖泊人工打造的新興景點沙浦天湖在鼎湖區沙浦鎮的肇慶天湖鷺鳥生態風景區內,湖面寬闊,漣漪環環,水波盪漾,岸旁蜂蝶輕舞,更添生動與靈氣...

  • 讓大家相信故事裡的青春和力量

    ”傅東育介紹,該劇聚焦鋼鐵行業,在劇本搭建之初,主創團隊蒐集整理了劇中涉及的十餘年間中國鋼鐵業的產能、政策變化、結構變化,以及鋼鐵產業工人的數量、薪資水平等資料,並對臺詞中涉及鋼鐵進出口業務、關稅等專業性的部分進行了細緻調查和資料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