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由 陳建美愛生活 發表于 遊戲2023-01-15
簡介不管是青春期對異性的好感,還是應試至上讓師生情變得更復雜,其實探討的都是高考之下,我們的學生如何學著去愛人的問題

怎樣避免被老師發現早戀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青春派》,“早戀”這個詞特別中國特色,我們的《中學生行為守則》裡規定男女生不得不正當交往。在高考的壓力下, 我們的孩子們在成年之前,如何和異性相處方面,大多數竟是空白。如何處理青春期的愛戀?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透過展示男主對待高考前“早戀”的兩種不同處理方式,給出了答案。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第一次高考前五天,男主當眾表白做“畢業照情聖”,又因為母親與班主任的應激反應失戀,考場上只想著黃晶晶,落榜。第二次遇見曉凡,高考路上並肩同行、互相鼓勵,並且非常默契地在高考前把情愫藏在心裡。片尾曉凡和居然一起考上人民大學,互不打擾,許諾對方未來,引導高中生負責任地處理高中戀愛。男主復讀時對於如何表達愛變得更成熟(或者說更加符合這樣高學習強度)。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但教師和父母在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對異性的好感上的“不教而誅”,也是值得提起注意的。發生之前裝聾作啞,發生之後大呼小叫,父母與老師介入過於粗暴,讓孩子更加無措。倘若孩子因學業下滑,大人們便可進一步得出“早戀害人”的結論,把原本正常的青春期對異性的好奇與好感妖魔化。等到下一次又有個不幸的孩子暴露了這原本正常的青春期好感,又要被攪局一番。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進一步的,我們在反思“早戀害人”時,不應該單單在應試至上密不透風的小匣子裡探討。班主任在病假後返校的講話“我帶給你們的只是高考,你們真的沒來看我,我還是有些失落的”。居然在畢業合照時對班主任說“我們恨您”,那時班主任的失落與不堪,再到轉折道:“我們也愛您”,老師眼中躍動著淚光。這兩個片段都反思了應試之下師生情中的矛盾。教師透過讓逼著孩子高考,其他的都要斷舍離,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愛。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學生回饋給老師的,是老師出車禍後,竟沒有一人去探望,而是按照老師說的“高考最重要”去執行。班主任躺在病床上應該會反思吧,或許帶下一屆時,她會更講人情味地愛學生。進一步帶來的問題是,教師到底應該順應高考應試向,甚至“助紂為虐”,還是給孩子們更多空間,“讓班級一本率掉20%”呢?這兩個片段讓這部青春片昇華。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不管是青春期對異性的好感,還是應試至上讓師生情變得更復雜,其實探討的都是高考之下,我們的學生如何學著去愛人的問題。分數真的可以懸置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之上嗎?我們的理論說,教育是為了讓人活得幸福,我們的學生是要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怎麼一場高考把大家都折騰地喘不過氣呢?

如何平衡學習和春心萌動?《青春派》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在我看來,青春代表的不是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而是一種態度:敢愛敢恨,不去理會別人的眼光,為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付出一切。高中時代的我們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就覺得高中時代就是青春,而當我們長大以後,面對著社會的壓力,我們都不再那麼“傻”了,學著去放棄一些執著的念頭。這樣的故事就發生的你我身邊,青春一直慢慢從你我身邊悄然離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