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56%想“逃”40%想“躺”,這是臺灣年輕人的真實面貌嗎?

由 臺海網 發表于 遊戲2023-01-02
簡介對於選擇“躺平”的臺灣年輕人來說,賴清德所謂“可以訴苦的阿姨”並不是他們最需要的

人的感覺是真實的嗎

3月30日的國臺辦釋出會上,有媒體記者提到了島內的兩份調查。一份是針對80後的就業調查,其中有56%的人想離開臺灣工作,33%年輕人首選大陸。另一份調查則顯示,40%的臺灣年輕人未來選擇“躺平”。

值得注意是,“躺平族”話題受到島內熱議,起因是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到母校成功大學演講時,詢問在場200多位學生“未來想做什麼”,不料竟有高達41%的學生選擇“躺平族,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讓賴清德頗為尷尬。但他隨即表示“要先找到可以訴苦的阿姨才行”。

沒想到,這件事經過網路傳播一下子火了起來。這是因為賴清德個人影響力太大嗎?還是網友們覺得這一調查很有趣?答案都是否定的。“躺平”話題躥火,與56%的人想“逃”一樣,根本原因是臺灣年輕人“苦民進黨久矣”。

“躺平”是大陸的網路流行語,對其詞義的理解很多元。有人認為“躺平”就是現代年輕人的“小確幸”;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與世無爭、“與世界和解”的放鬆心態;也有人批評,“躺平”是消極世界觀,意味著不努力、不奮鬥。總體而言,“躺平”指的是原本能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朝氣、生機、拼勁、闖勁都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平和、淡定、甚至有些消沉的心態。

對於選擇“躺平”的臺灣年輕人來說,賴清德所謂“可以訴苦的阿姨”並不是他們最需要的;能夠改變“躺平”狀態的關鍵是出路和希望。

然而,民進黨執政以來卻反其道而行之。一邊對選擇西進大陸發展的臺胞設定重重障礙,阻塞年輕人的出路;一邊把心思撲到意識形態鬥爭和清算政敵之上,對於房價過高、長期低薪、物價飛漲等島內問題視而不見,斷絕青年群體靠奮鬥爭取幸福的希望。

民進黨當局對權力的貪慾、對島內民眾意識形態的控制慾,讓他們從本該為年輕人找出路、謀希望的引路人,變成了讓年輕人被動選擇“躺平”、在“悶經濟”中困守的罪魁禍首。

我們更應注意到,即便在民進黨拼了老命似地抹黑大陸、利用公共資源全力操作“反中”“抗中”的背景下,仍有33%的島內年輕人把大陸當成逃離臺灣的首選地目的地。這既證明大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在持續增強,也說明一部分島內年輕人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他們衝破了民進黨當局設定的“資訊繭房”,看到了大陸真實的模樣。

對於近半青年學生傾向當“躺平族”,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在迴應記者相關提問時感性表示,我們理解他們的壓力,想對他們說,“小而精”的小確幸固然是一種幸福,“大而全”的大創新更讓人澎湃。追求人生理想,實現更好發展,可以考慮來大陸看看,大陸所能提供的機會超出很多人想象。

青春不應荒廢,更不該因“綠色獨裁”一時得勢而被迫“躺平”。只要邁開腳步,來大陸看一看、走一走、闖一闖,臺灣青年們就很容易發現,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樂趣無限,哪裡還有功夫“躺平”呢?(華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