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兒時不懂朱自清,讀懂已是中年人

由 餘老詩寫作課 發表于 遊戲2022-10-05
簡介作者在寫動作之前,對父親的外貌作了一番描寫: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去,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背影象徵什麼意義

兒時不懂朱自清,讀懂已是中年人

都說父愛如山,的確如此。

父親,不善於表達,不善於言辭;他的深沉的愛,很少有被寫進文學作品的。

從古至今,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令我們印象非常深刻的,真的不多。

如果要說有國民級別的表達父子情深的文章,朱自清的《背影》肯定算得上一篇。

最近再讀《背影》,滋味不同以往。

今天,分享其中非常經典的一段文字: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

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

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乾了淚。

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兒時不懂朱自清,讀懂已是中年人

這段文章,為什麼很經典?

表面上看,寫了一件非常平常稀鬆的事情。

如果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來看,就是一個父親去給一個即將坐火車離開的兒子買一點水果。

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但其實,

這件事情讓我們感受到:

朱自清,打從心底裡面對父親有了一次發現。

什麼叫發現?

平常可能對父親做的很多事情都熟視無睹。

而這一次,

朱自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了父親的背影,看到了父親的變化;

看到背影和變化背後那種深沉的意義,這就是發現。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對父母親也會有這樣一些發現。

我們大多數時候可能熟視無睹,一旦有一天,我們發現父母親的某些動作行為背後,藏著一些感情或者別樣的心思,我們也會大吃一驚。

文中有一句話,初次讀到,我沒覺有啥特別,但今日忽然覺得意味深長。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為什麼現在有了感觸?

或許是年齡大了,感悟多了吧。

這句話,很顯然,父親依然把朱自清當孩子看。

我們知道,朱自清早已長大成人,早已獨立工作求學。

為什麼父親還要說,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呢?

因為父母健在,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此時此刻,那種溫暖的感覺在朱自清心裡油然而生,也在你我的心中升騰起來。

兒時不懂朱自清,讀懂已是中年人

接下來,一連串的這個動作描寫,非常有意思: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要自然要費事些,本來我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作者在寫動作之前,對父親的外貌作了一番描寫: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去,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為什麼在這裡,才對父親的外貌進行描寫?

距離,會讓我們對一個人物、一個事物產生一種新的感覺和新的發現。

當父親站在你面前的時候,可能你沒感覺到他的穿著打扮有什麼特別之處,或者說你沒感覺他怎麼樣。

但是,一旦有了合適的距離,你也許會發現父親的穿著打扮,已經慢慢顯露出人到老年的跡象。

深青布棉袍,黑布大馬褂,黑布小帽,這些穿著打扮,至少有兩點讓我們禁不住淚溼眼眶:

第一,曾經身輕如燕的父親,漸漸上了年紀;

第二,父親的這身穿著打扮,特別不適合爬上爬下去月臺那邊買橘子。

父親為什麼還是堅持要去?

很顯然,他想要為我做點事。

此處的外貌描寫,它不僅僅是寫外貌,還含蓄地透露出一種情感。

所以,好的外貌刻畫,通常與表達某一種情感和思想分不開。

經典的動作描寫來了:

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就不容易了。

怎麼爬的呢?他用兩手攀著,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

你看,攀、縮、微傾。

這對於一個穿著黑布大馬褂和深青布棉袍,以及動作本就不利落的父親來說,這一系列動作十分吃力。

“背影”就是出現在這樣的情景中。否則,背影就不是朱自清筆下的背影了。

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此處,朱自清並沒有細緻地去描寫這個背影到底是怎麼樣的個背影,

而是讓我們透過結合前面的穿著打扮,和“我的反應“,來想象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為什麼流淚?

我覺得,面對父親的背影,朱自清至少有兩點發現:

第一,父親的確確是老了。

之前,朱自清可能都沒有關注過,很可能像我們一樣始終覺得父母親不會老,不需要我們去操心。

當父親去為“我”買橘子,爬上爬下,那個臃腫而吃力的背影出現了,

如此扎眼,如此扎心,“我”才覺察到父親,就在我的漠不關心中悄悄老了。

特別心酸!

第二,反觀自己,內心有一種隱隱的歉疚。

我們常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止而風不靜。

當你覺察父親已老,而自己卻沒有好好花時間關心他、陪伴他、關心他,

會不會情不自禁產生哪怕是一點點的愧疚呢?

以上兩點發現,是朱自清在父親的背影裡,有了心靈的觸動,有了生命的體悟,

於是,不自覺地流下眼淚。

父親抱著橘子回來,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這段話第二次提到背影和眼淚。

這裡的背影有什麼不同?

爸爸漸漸遠去,不是孤身一人,是在來來往往的人群當中。

竊以為,“人群”有一種象徵的意味。

人群,或者說茫茫人海,就象我們的人生。

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每天都有來來往往的過客,而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員。

父親在這樣的人群中慢慢消失,象徵著父親會在某一個時刻離我而去。

朱自清清晰地認識到,父親的老去和離開,已經無可挽回。

這真是:

無聲的背影,有聲的眼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