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巧手妙琢,讓“枯木”逢春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遊戲2022-09-26
簡介”王興成只好再次轉型,做根雕,好歹跟木活兒沾邊兒

木工鋸子怎麼伐

本文轉自:襄陽晚報

□特約記者阮班明 通訊員陳敬師 全媒體記者童光輝

“我們村有個做壽材的木匠,硬是被‘逼’成了一個根雕大師!”6月12日,記者走進谷城縣五山鎮九里崗村一處山坳,見到了正在打磨龍形根雕的王興成。

“別說,還挺像一條正在騰飛的龍。”隨行的鎮幹部曾誠說,老王大半輩子都在幹壽材活兒,因為殯葬改革,差點沒事做,現在轉型搞根雕,討來好生計,端的還是“木飯碗”。

今年56歲的王興成,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之前壓根沒有接觸過根雕藝術。這兩年,他以生活中觀察的動物造型為樣本,憑著自己的想象,雕刻出100多件藝術品,市場看好,收入也慢慢多起來。

“我16歲初中畢業,就跟姐夫學做木活兒,一心想當個好木匠,真沒想過當根雕師傅。”王興成說。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逐漸活躍起來,家家戶戶蓋起樓房,需要添置各種款式的傢俱。作為小有名氣的木匠,他接下不少活兒,主要做木床、木櫃、木桌椅等,一年到頭幹不完,年收入四五萬元,鄉親們叫他“大萬元戶”。

“1987年我花了300塊錢買了一臺北京牌黑白電視機。”王興成自豪地說,他是附近第一個買電視機的人。

1996年,王興成用積攢的錢蓋起了兩層樓房,鄰居羨慕不已。

2000年,他買回了一臺彩色電視機,又是附近第一個看彩電的。

因為木活兒手藝精湛,不光村裡人,還有鎮上乃至縣城的人找他做傢俱。一年下來,他的收入將近10萬元。

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全國各地的花樣傢俱湧入農村,鋼、鋁製品逐漸增多,王興成的生意變差了。

“衝擊很大,外面的傢俱款式多,價格便宜,誰還要木匠去做呢!”王興成只好一心一意做壽材,為去世的人定做棺木。

山崗連山崗的小山村,土葬是習俗。隨著綠色殯葬改革的深入,壽材需求越來越少。

“不能土葬,哪還有人找我做壽材,飯碗沒了。”王興成只好再次轉型,做根雕,好歹跟木活兒沾邊兒。

做根雕,王興成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村裡人過上小康生活後蓋起了鄉間別墅,屋裡擺設也講究,放些鄉土味濃的藝術品,更能彰顯生活品位,做根雕有好前景。

於是,他一有空就到山坡上、河溝裡轉悠,搜尋各種廢棄的樹根、木塊,做成根雕藝術品。

今年1月,五山鎮堰河村舉辦農產品電商博覽會,王興成帶著自己的根雕作品參加展覽,沒想到當場就有人買走了4個小件,賣了1500多元。

“高興啊,說明還是有人喜歡我的東西,照這樣看,家裡做的根雕能值好幾萬元。”王興成說。

年輕的九里崗村黨支部書記王順偉,聽說王興成要把根雕做成產業,專程跑到他家裡商量未來的發展方向。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特色文化才是我們的根脈。”王順偉全力支援王興成,準備在村裡找一塊合適的地方,建一個根雕藝術館,讓王興成來打理,把能體現鄉愁記憶的紡車、泥耙子、蓑衣,還有木工器具都擺出來,供參觀研究。

王興成喜出望外,沒想到已經藏起來不用的刨子、鋸子、鑽子等又派上用場。

“我還要緊跟時代步伐,學學網路直播,為根雕代言,為我們農村代言。”王興成笑著說,“這輩子‘木飯碗’端定了。”

推薦文章

  • 國道315|孤獨、驚喜、壯美

    第六站茫崖翡翠湖,鑲嵌在戈壁的碧玉,多年開採形成的人工鹽湖,深深淺淺的鹽形成不一樣的坑,總面積26平方公里,鹽床淡青、翠綠或者深藍交替,形成一塊塊翡翠田園...

  • 暑假旅遊的好去處,河南清明上河園裡看一看

    河南開封確實是個好地方,吃的方面有小吃夜市,玩的方面有那麼多的景點,看的方面有那麼多的有古代特色的節目,說道這裡咱們言歸正傳,今天阿建介紹的這出景點,同樣在國內外景區的排行榜中擁有它一席之地,那就是清明上河園景區...

  • 朱一龍擊敗徐崢等人拿獎被質疑,吳京陪坐被送黑熱搜,禍水東引?

    朱一龍擊敗徐崢等人拿獎被質疑,吳京陪坐被送黑熱搜,禍水東引?不料,吳京也沒有逃脫,正當網友還在質疑朱一龍不配的時候,一個“吳京手機”的詞條登上熱搜,這一幕原本很暖心,拍的是吳京對劉德華流露出迷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