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由 拾雨問天青 發表于 遊戲2022-09-16
簡介03為人詬病的一面雖然朱熹被稱為聖人,並且還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種用來規範道德修養的主張觀點,但其實他本人的人品並不敢恭維

磁吸面具怎麼做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所尊奉的正統思想就是儒家學說,

而一提到儒家學說我們肯定都會想到我們的至聖先師孔聖人亦或者孟子等。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但在歷史上儒家這一領域還有一個人被稱為能與孔老夫子並駕齊驅,

他就是南宋的朱文公朱熹,還被稱為朱老夫子。

若要說一個人死後的名聲,無非就是流芳百世或者遺臭萬年這兩種

,像辛棄疾那樣“贏得生前身後名”的也並不常見。

而朱熹卻做到了先遺臭,再流芳,再遺臭的死後名聲發展史,

朱熹的出現不僅影響了儒家純樸以及以人為本的根本思想。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他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使得後世王朝的治國理念受朱熹的影響頗大

,雖仍舊是以儒家為本,但卻不同於孔孟之儒術。

由此可見,朱熹在古代也是被視為“聖人”一般的存在,

那麼一代聖人為何又會出現與尼姑和兒媳有不齒行為,這些為人詬病的事情呢?

01

”聖人“朱熹

朱熹出生時正值北宋被滅,南宋剛有起色的社會動盪時期

,由於宋朝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國內大部分都是羸弱的讀書人。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這些人也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思以武力抵抗外敵,而是一心支援投降主張。

這讓少年時的朱熹十分看不起這些人。

長大後的朱熹入仕之後堅決主張以戰謀和,

重視為老百姓辦實事而非一味地尊奉宗教等旁門左道來辦事。

因為他發現,當時的南宋社會大多存在著求仙拜佛,不務實事的風氣,

這才導致了社會民生之凋敝,國力之衰微。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因此他認清時事之後,就拜當時的理學大師李侗為師,正式開始了理學的學習,為影響後世近千年的程朱理學奠定了基礎。

在朝堂之上他也是不畏強權的代表,

無論是否會得罪那些地位比自己要高的人,他都會向皇帝進言,針砭時弊,試圖改革吏治。

因為官場上貪汙之風盛行,且大多數都是那些達官貴人以及皇親國戚所為

,他也沒有退縮,反而拿出了要與他們死拼到底的架勢。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這讓當時南宋的皇帝十分賞識朱熹的膽識與才能,

一路將他從一個剛入仕的小官升遷到了在朝中數一數二的大官。

我們都知道,南宋以後的元明清三朝都將朱熹的程朱理學奉為基本的治國理念,

元朝開始,科舉中就出現了朱熹理學的身影。

但其實,朱熹只是理學的改良發展者,而非開創者。

我們所熟知的《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以及蘇軾同榜進士的程顥程頤都是理學的前輩。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而且朱熹奉獻終生的理學,直到朱熹去世還是沒有上得了檯面

,直到後世皇帝在程朱理學中發現了有利於自己統治的理論才被髮揚。

02

存天理,滅人慾

朱熹作為一代理學大師,在世的時候也提出過很多有名的觀點學說,

對後世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那句“存天理,滅人慾”了。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好像就是讓普通人們摒棄所有的七情六慾

,聽起來呢是相當的不科學。

但這只是我們普通人的理解,朱熹曾經對這個觀點進行過解釋

,對這句話所提出的天理,

人慾

有過很好的例子註釋。

他說: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

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剋制住自己無下限的慾望。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這一觀點,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的王文成公王陽明也是表示十分的贊同,

但與朱熹格物的方法論不同,他的方法論是致良知。

程頤曾說:

人心即人慾,道心即天理。

朱熹也說:

聖人千言萬語,也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慾。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可見這些大儒一致認為“存天理,滅人慾”是非常崇高的道德修養,

並且我們會認為朱熹作為聖人也肯定是道德修養的最佳典範。

03

為人詬病的一面

雖然朱熹被稱為聖人,

並且還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種用來規範道德修養的主張觀點,但其實他本人的人品並不敢恭維。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朱熹的不孝,以及他與他主張的崇高道德修養相悖的生活作風等人品問題

,都是被白紙黑字記錄在史書當中的。

眾所周知,從北宋開始宋朝的朝局就是派系林立,

各個主張不同的派系之間往往就是不斷地口誅筆伐,都想讓對方倒臺。

朱熹所處的南宋朝局也是如此,

公元1196年,隸屬於韓侂冑一派的監察御史沈繼祖,上書彈劾趙汝愚一派的朱熹。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在彈劾之前,沈繼祖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在奏摺中沈繼祖列出了朱熹人神共憤的十大罪狀,奏摺中言辭之激烈就能看出準備之充分。

在這十大罪狀之中,就夾雜著幾條完全能夠顛覆朱熹“聖人”形象的罪狀,

可以說這幾條罪狀就能讓朱熹“儒學大家”人設崩塌。

當時南宋的統治者是宋寧宗,他並非是一個像宋仁宗那樣的賢君

,反而還帶一點昏庸,他之前就很反感朱熹“控制自己的慾望”的觀點。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宋寧宗正好藉著韓趙派系之爭這個絕佳機會,

想讓朱熹趕緊捲鋪蓋走人,所以就很快認同了沈繼祖的上書。

這第一條罪狀就是他與他的兒媳婦有著不正當關係

,要知道這一點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更何況物件還是那個滿口仁義道德的朱熹。

第二條罪狀就是指責朱熹和尼姑庵裡已經出家那些尼姑們也有不清不楚的行為,

這可就屬於玷汙佛門聖地,一時間朱熹就被天下人所議論。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那麼這兩條罪狀到底是真是假呢?這不得而知

,但其實作假的成分比較大,畢竟為了扳倒政敵,什麼都能夠偽造出來。

而且在宋朝,監察御史有著風聞言事的特權,就是不管事情是真是假,

有沒有證據,你都可以上書進言,不用承擔任何罪責。

而朱熹也的確是被誣陷了,

因為他將他兒媳叫到過書房問事,就將與兒媳有不正當關係的一項罪名扣到朱熹的頭上。

“聖人”面具下的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沒做到?

朱熹也是因為經常出入尼姑庵,

就被人們傳言稱尼姑庵裡的尼姑也和朱熹的關係不一般,就這樣又一頂罪名被扣到頭上。

可見他的這些罪名大多都是被政敵所誣告,只不過是為了將朱熹扳倒而使的手段。

再加上好多風言風語的傳播,朱熹也逐漸被黑。

但不管怎樣,他所提出的觀點以及對於儒家學說的改革

,都對後世封建王朝治國理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念,這一點不可忽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