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飲食2022-06-23
簡介今日小滿攝影張海民立夏時猶收斂鋒芒的日頭在小滿過後日漸張揚恣肆陽光洋洋灑灑傾瀉而下給萬物添上一抹亮麗的色澤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微微薰風拂過山林和原野留下一片鬱鬱蔥蔥攝影汪建林俗語云:小滿江河滿這一時節,雨水充盈江河湖塘水量日漸豐

超山梅子幾月成熟

調劑陰晴作好年,麥寒豆暖兩週旋。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今日迎來小滿節氣。這個時節,毛筍長成嫩竹、梅子成熟掛果,杭州有哪些獨特的非遺習俗?且看“杭州非遺話節氣·小滿篇”!

今日小滿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攝影/張海民

立夏時猶收斂鋒芒的日頭

在小滿過後日漸張揚恣肆

陽光洋洋灑灑傾瀉而下

給萬物添上一抹亮麗的色澤

晴日暖風生麥氣

綠陰幽草勝花時

微微薰風拂過山林和原野

留下一片鬱鬱蔥蔥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攝影/汪建林

俗語云:小滿江河滿

這一時節,雨水充盈

江河湖塘水量日漸豐沛

清流汩汩,湧動無限生機

沐浴陽光雨露,作物茁壯生長

小麥正處於灌漿的時期

麥粒將滿未滿,將熟未熟

故稱“小滿”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諺語云:小滿動三車

人們踏起水車,澆灌莊稼

用油車榨出菜籽油

搖動起繅絲的絲車

滿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一起來看看小滿節氣前後

杭州有哪些獨特的非遺習俗

杭州非遺話節氣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製圖/張妍

竹紙製作技藝

每年小滿節氣前後

漫山遍野的毛筍開始脫殼放椏長成嫩竹

這時候的毛竹是做竹紙的最好原料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富陽是我國傳統造紙的重點產區之一

素有“土紙之鄉”美譽

其富春竹紙製造技藝

始於南宋,代代相因

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富春竹紙具有一整套成熟的製作工藝

其製造工藝

保留在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

除了該書記載的

“斬竹漂塘、入楻蒸煮、水碓春搗

蕩料入簾、覆簾壓榨、焙弄烘乾”之外

其在工藝技術上還有不少獨創之處

比如蕩簾抄紙中的“打浪法”獨具特色

被手工紙生產業界稱之為“富陽法”

(亦稱“富陽邦”)

伴隨富春造紙技藝的傳承

富陽重點紙產區還衍生出

紙工諺語、山歌

以及長篇民間敘事歌謠

《朱三與劉二姐》等文化活動

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蜜餞製作技藝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五月到七月

為梅子成熟季節

是時候開始做蜜餞了

臨平區自然資源條件獨特

水多田少,遍地宜果

果樹種植歷史悠久

明代塘棲人呂需

將外地加工蜜餞的手藝帶回家鄉

逐漸形成塘棲特色的手工蜜餞——糖色

主要有橘餅、佛手、金桔、青梅等

塘棲蜜餞製作技藝

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塘棲糖色素負盛名

至明末清初

已是“風靡兩京”的時令小食

藉助京杭大運河外運

遠銷蘇州、上海、南京等地直至京城

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糖水青梅”作為糖色產品中的代表

被譽為“糖色之王”

每年只有十多天的時間可以生產“糖水青梅”

選用最好的超山青梅

只使用白糖一種醃製輔料

純手工製作

不新增任何防腐劑、著色劑

保留了青梅飽滿的形狀和色澤

食之,甜中蘊酸、回味雋永

夏至未至,小滿未滿

滿而不虧,滿而不溢

小得盈滿,方是圓滿

這是最富人生哲理的節氣

願你也能戒驕戒躁、穩紮穩打

珍惜生活裡的小確幸

創造更絢爛的好日子

往期回顧

原標題:《節氣 | 今日小滿,夏風催人,小得盈滿!留住這道杭州風味要抓緊啦》

推薦文章

  • 網際網路陪診系統為何如此深受大家喜愛?

    網際網路陪診系統為何如此深受大家喜愛?陪診業務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網際網路行業最需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使用者,而陪診業務根本就不缺使用者,你跑到醫院門口去看看,到底有多少老人,搞不清楚醫院的就診流程,其次陪診員也好招募,因為利潤很豐厚,待在醫院門口每天接幾個單,一個賺好幾百,每個月...

  • 漲知識!正宗醬酒為何要在端午制曲?

    大麴的製作,既要選擇優質的原料,也要挑選合適的踩曲人,更要選擇端午這一最佳時機,才能充分符合大麴微生物的生長階段,得到最為優質的酒麴,從而為醬酒帶來更高的質量和更好的口感...

  • 叔本華:一個人怎麼做,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缺點和惡習?

    叔本華為此強調說:“每個人都應該以他人為鏡,從這面鏡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惡習及其它讓人厭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