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老人為何熱衷買保健品?三成受訪老人“圖心安”

由 安徽網 發表于 飲食2022-05-20
簡介【案例3】老人熱衷,家庭關係陷僵局(李大爺,80多歲)五年花了十幾萬元購買保健品,甚至對子女說錢不夠就賣房子來買保健品

海參與靈芝孢子粉能一起吃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最近,“百億保健帝國”權健集團被查,讓保健品營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保健品真有其宣傳的奇效嗎?熱衷購買保健品的為何大多是老人?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合肥廻龍橋社群、丁香社群等隨機走訪60 位老人,發現有九成老人買過保健品,但認為保健品有用的只佔到受訪者四分之一。多數受訪老人覺得保健品沒多大用,有的甚至直言買保健品只是“圖心安”。

【案例1】

多次被騙,權當花錢買教訓

(陶金娣,81歲)

“我被騙過不少次,也被騙了不少錢,現在就當是花錢買教訓。”回憶自己買保健品被騙的經歷,81歲的陶金娣笑著說,她現在不僅理智地看待保健品功效,而且更注重透過鍛鍊來養生。陶奶奶說,她從2004 年開始買保健品,起初是為了給患胃癌的老伴調養身體。“但我沒有把保健品當藥來看待。老伴還是正常吃藥治療。”由於老兩口每月退休金不多,保健品對他們來說算是一種奢侈品。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陶奶奶買保健品這麼多年難免被騙。令她印象最深的有兩次被騙經歷。一次是她聽信保健品銷售員說會退錢,就把400元全給了對方。“之前交過幾十元,都退給我了,我沒想過他會騙人。”銷售員拿到400 元后蹤影全無。還有一次是她被謊稱從英國歸來的醫生騙了。那個醫生說陶奶奶肚子裡有蟲,要買100元藥,但最後100元也不翼而飛。

多次被騙後,陶奶奶吸取了教訓。她說很多保健品公司打著政府或做公益的旗號,讓人容易放鬆警惕。“其實這裡面很複雜,我以前搞不清裡面的真真假假,但我現在不會輕易上當。”老伴去年過世後,陶奶奶再也沒買過保健品,如今她已換了養生方式。她說,自己沒事就出去遛遛彎,或者下午打打麻將。“保健品只是起輔助作用,不要輕易聽信銷售員的推銷。”

【案例2】

常買常吃,說不清是否健康

(江禮富,83歲)

家住丁香社群的江禮富今年83 歲。他和老伴從2010 年開始一直購買和食用保健品。“我買得不少。”江大爺如數家珍般介紹著自己購買的保健品。他早年購買阿膠、海參等,如今吃的是藻芝參、螺旋藻片、靈芝孢子粉。

“買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用,但一定不要買到假的,不能傷害身體。”江大爺告訴記者,他會去了解這些保健品品牌真實度,也會查這些品牌的背景。“目前吃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沒什麼副作用。”

至於價格,江大爺表示退休金完全支付得起。“有的一箱4000~5000元,但一箱可以吃一年。買三箱送一箱,還可以免息分期付款。”見江大爺如此熱衷購買保健品,子女一開始是極其反對的。他們認為保健品不安全也不可靠,但江大爺和老伴一直堅持,並與子女進行長時間交涉。“這麼多年下來,我們80多歲了沒有拖累他們,也沒生什麼病。孩子們也就沒再說什麼。”雖然花了好幾萬塊錢買保健品,但江大爺感覺他和老伴身體比以前好一些,起碼沒怎麼生病,但這是否跟吃保健品有關,他也說不清。

【案例3】

老人熱衷,家庭關係陷僵局

(李大爺,80多歲)

五年花了十幾萬元購買保健品,甚至對子女說錢不夠就賣房子來買保健品……家住廻龍橋社群的李女士愈發覺得,父親購買保健品有些“走火入魔”。

李女士說,她父親今年80多歲,除了有多年的鼻炎,身體一直很健康。2014 年,李大爺偶然參加一次保健品銷售會,併購買了一款宣稱對治療鼻炎有用的產品,自此痴迷上購買保健品。他前前後後花光十幾萬元退休金。子女不給錢,李大爺就摔家裡東西。“我幾個兄弟姐妹都和父親鬧翻過,他也摔過我家東西。”讓李女士不敢相信的是,父親對她妹妹說,要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去買保健品。

“我父親買過的東西實在太多,家裡保健品擺得老高的。”李女士說,父親有一次花一萬多元買含硒大米。這種含硒大米每斤要價98元,結果在家放著發黴,父親又捨不得扔。

為了分散父親在保健品上的注意力,李女士曾試著給父親安排點事情做。“可父親跟我吵,說別人鍛鍊都不是正確的養生方式。”李女士說,她父親知道花了好多錢,但還是要花。“他有的時候還向我推銷公司保健品。”李女士無法理解父親為何在保健品上投入這麼多“熱情”。

【專家說】

吃保健品也會有風險

——省立醫院老年醫學心血管內科主任胡立群“我不推薦老年人食用保健品。”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胡立群主任經常在病房裡看到,有老年人因食用保健品而出現昏迷現象被送進急診室,嚴重的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腦溢血等問題。

胡主任告訴記者他曾經治療過的一個病例:一位身患高血糖的老人因聽信保健品銷售員推銷,吃一款降血糖保健品,並把自己在醫院裡開的藥停了。結果,老人出現低血糖,併發出現酮症、昏迷,後被送進醫院。胡主任化驗老人食用的保健品成分後發現,該保健品含有西藥成分。這種西藥成分是上世紀50、60 年代用的,是早已被淘汰的廉價藥物。“它的確可以快速降血糖,但血糖最後還會上來。而且這種西藥成本非常低,花一兩塊錢就能買幾百片。”

胡主任說,類似病例還有很多。至於老人為何更加“信任”保健品,胡主任認為究其原因是人們受著“是藥三分毒”的傳統觀念影響。這些保健品廠家恰恰利用人們“怕藥”的心理進行廣告宣傳。保健品廣告只向人們灌輸其功效巨大,但對其中具體成分隻字不提。比如在市場上流通的一些號稱能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的保健品,並不會標明含有的西藥成分。但其實這些保健品裡面是含有西藥成分的。

“沒有西藥成分,就達不到降血壓的效果。而夾在其中的西藥成分往往用的是非常便宜或早已被淘汰的藥物。”胡主任說,很多保健品沒有經過臨床實驗證明,不論是治療還是預防,效果都微乎其微。

胡主任特別指出,保健品與藥物完全不能對等。老年人不能因吃保健品而停用藥物。“我們國家保健品基本不是藥物準字號,而是食品準字號,其中成分和劑量沒有明確說明。”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高血壓、心衰等疾病的老人,很多藥物都是禁忌,不能服用。“由於保健品沒有標明藥物的成分和劑量,吃起來會有一定風險。”

熱衷根源是情感訴求

——安徽大學社會學副教授王雲飛

在王雲飛副教授看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髮展,部分老人生活比較寬裕,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加上部分老人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他們希望透過購買保健品來增強體質,減輕孩子們的負擔。

王副教授告訴記者,老人熱衷購買保健品更深層次原因是他們情感上的訴求。許多老人購買保健品的初衷,實則是購買一種情感服務,一種別人對他的關愛。“現在有很多不良商家抓住老人孤獨的心理,打親情牌進行產品推銷。”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對這種親情推銷基本無法抵制。據悉,目前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這種“動之以情”的保健品推銷方式非常猖獗。商家先把人們聚集在一起,以做公益、關愛的名義讓他們領東西,然後再進行推銷。“現在商家設定的圈套讓老年人無法辨別。”

“市場上的保健品魚龍混雜,是社會生態出現了問題。”王副教授說,這種問題現階段很難得到解決,但從問題出現的原因上可以得到一些解決辦法的啟示。王副教授認為,一味譴責那些誤入保健品騙局的老人有失公平,不論是從子女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要給老人們多些關愛。

金錢雨清 朱偉華 餘亞明 方旭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