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美文閱讀:那些年剜苜蓿的快樂時光

由 杭後新聞 發表于 飲食2022-02-13
簡介每年春天,河畔上的苜蓿似乎比其他地方的復甦的更早些,待從地皮上探出嫩芽,我們就每天去看她的成長,只要冒出地皮剛過一寸,能用剷刀剜上,每天晚上放學,我們就三五成群,結伴去剜苜蓿,往往到苜蓿地時,大家爭先恐後,如飢餓的羊群,迅速散開,一頭紮在地

苜蓿烀餅怎麼讀

美文閱讀:那些年剜苜蓿的快樂時光

春回大地,萬物勃發。

週日,迎著和煦的春風,頂著溫暖的陽光,上山踏青,在欣賞大自然饋贈的生機和綠意的同時,無意間發現了身邊鮮嫩的苜蓿芽兒,瞬間吸引了我的眼球,即刻蹲下身子用隨身攜帶的小水果刀開始剜起苜蓿來,這時鏡頭一下子緊縮,把我拉回到兒時剜苜蓿的情景中。

小時候,物質匱乏,缺吃少穿,更沒有西紅杮、黃瓜、茄子、辣椒等時令蔬菜,我們既把苜蓿當新鮮蔬菜吃,又當糧食吃。那時,青黃不接,人們留的白麵也只能過個年。春節過後,人們就盼望春天的快快到來,盼望著苜蓿能早點長上來,以充飢補貼口糧。大人們早早收拾好剜苜蓿的工具,準備好小鏟刀或把刃子的一端用厚厚的爛布料嚴嚴實實包起來,然後磨鋒利,一旦能剜上苜蓿,全家老少齊上陣,於是就能上頓下頓吃上苜蓿了,涼拌苜蓿、苜蓿酸菜、苜蓿菜餅子、苜蓿焪饃饃、苜蓿菜湯……各種各樣能用苜蓿做的飯菜都上桌了。

美文閱讀:那些年剜苜蓿的快樂時光

每年春天,河畔上的苜蓿似乎比其他地方的復甦的更早些,待從地皮上探出嫩芽,我們就每天去看她的成長,只要冒出地皮剛過一寸,能用剷刀剜上,每天晚上放學,我們就三五成群,結伴去剜苜蓿,往往到苜蓿地時,大家爭先恐後,如飢餓的羊群,迅速散開,一頭紮在地裡,有蹲姿,有跪姿,有坐姿,大家你爭我搶,誓不落後,調皮的大一點的孩子還把自己周圍的一圈設為禁區,併發號施令道:“這一圈我已佔臨了,閒人莫來冒犯……”。待到夜幕降臨,繁星初上時大家才依依不捨的離開苜蓿地,下手慢的孩子還經常一步三回頭,因為自己剜的苜蓿才剛剛遮住了籠子的底部,還不夠涼拌一碟苜蓿菜,飽餐一頓呢。

遇上週末,一大早,我們就提著籠子,拿著鏟子、刃子去比較遠的山地裡剜苜蓿,由於山高路遠,剜苜蓿的人自然也就少些,再不需要那麼面紅耳赤的爭搶了。我們中午也不回家,吃些口袋裡帶的乾糧,晚春正午的太陽也很熾熱,我們脫下外衣,罩在苜蓿上,生怕把苜蓿曬蔫,失去水分,不再鮮嫩,因為曬蔫後會減少很多,到晚上回家,籠子還未裝滿,會受到家人的指責與呵斥:“出去整整一天,才剜下這麼一點苜蓿,是不又去地裡挖鼠洞了?”所以快到村口時,大家便坐在路邊上把籠子裡的苜蓿翻了又翻,儘量提高蓬鬆度,或把鏟子、刃子等藏在籠子底部,更有甚者,還在河畔上撿幾塊石頭放籠子下面,以少充多,來哄家人,但再狡猾的鬼計,一旦被發現識破,往往會引火燒身,受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遭一頓暴打。

美文閱讀:那些年剜苜蓿的快樂時光

剜苜蓿的時間也就短短的十來天,特別是如遇上幾場貴如油的春雨,苜蓿長勢異常兇猛。清明節過後,苜蓿長得更高了,人們就開始“護”,不讓大家剜了。有時,看到太陽下綠油油的一片苜蓿,大家還是經不住誘惑,由幾個膽大的帶頭,偷偷潛入苜蓿地去掐,到地裡後,大家一片安靜,只聽見用手掐苜蓿的“嚓嚓”的聲音,這聲音無形中也給大家帶來了一種緊張氣氛。大家一邊動手,一邊提高警惕,不斷抬頭四處張望,有時還安排小一些的孩子去望風,好給大家“通風報信”。大家一個個如驚弓之鳥,格外小心謹慎,忽然,不知是誰一起身,大家便呼啦一下全站起來,第一反應便是朝地埂邊上跑去。到了地埂邊,見並沒有人追來,才知是虛驚一場,便相互埋怨一番,又回到地裡了。

可是當我們在緊張中正掐得起勁時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人來了,快跑!”於是大家又像一窩蜂似地向路邊狂奔。這時,有人偷笑起來,原來是她在做惡作劇,故意嚇唬大家。大家鎮定一下情緒,深深呼吸幾口,再次去掐,這次是真的來人了,聽到主人在山下怒吼,“再掐就打斷你們的骨腿呢”,大家一個個嚇得撒腿就跑,當從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陡坡上一口氣跑到安全地帶時,已累得氣喘如牛,感覺嗓子眼都在冒煙。不小心把籃子裡的苜蓿顛在了外面,甚至灑一路,算是白勞動了。

美文閱讀:那些年剜苜蓿的快樂時光

就這樣,經過數次游擊戰似的進攻與撤退,大多數人都已經掐了不少苜蓿,足夠吃幾頓飯的菜了,大家便準備撤離。記得村裡有個比我年齡大的姑娘,她天生個子特別小,跑不動,撤離時經常落在最後面邊跑邊哭,淚水汗水夾雜著泥土,通紅的臉上流下一圈黑道道,那情那景歷歷在目,恍若昨天,然而她因病早已回到了天國,長眠於地下,春天了,不知她在那邊還能否重新享受剜苜蓿的快樂。

歲月悠悠,春去春來。兒時剜苜蓿的時光雖已遠去,但那段記憶刻骨銘心,它磨鍊了我的意志,豐滿了我的童年時光。那時累並快樂著,因為大家只有追求填飽肚皮單純,沒有任何爾虞我詐。

而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更注重養生、保健,野菜成為餐桌“寵兒”,取代了大魚大肉、海鮮鮑魚。苜蓿也不例外,華麗登場,因為它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被稱作“食物之父”,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成了舌尖上的美味,上等佳餚,因為吃起來無汙染、無新增、純綠色、無公害,一躍成為餐桌美食,受到人們的一度青睞與追捧,然而剜苜蓿的人卻愈來愈少,剜苜蓿的心境也與先前大相徑庭了,大多是坐享其成而已。

如不慎侵權,請聯絡小編立刻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