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決不讓冰冷資料扼殺電影藝術 貓眼專業版遭業界抵制

由 八卦婊 發表于 飲食2023-01-31
簡介如今,在貓眼專業版新發布的新一代“超映前票房預測系統”中,深度神經網路模型可以依據某一部影片的大量貓眼使用者行為資料,在定檔影片上映前一個月就可以給出該片的首日票房預測

貓眼專業版資料怎麼看

在11月26日,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指出,到2020年,中國銀幕數量預計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約800部,年票房預計達到700億元。但與此同時,“電影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單純進行貨幣計算的”同樣醒目。

決不讓冰冷資料扼殺電影藝術 貓眼專業版遭業界抵制

電影是商品,但更是藝術。藝術的魅力並不能簡單的透過票房甚至資本去左右。在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的過程中,資本左右藝術或許是其中最大的推手之一。

就在11月23日,貓眼專業版對其人工智慧票房預測系統做了重要升級,推出了新一代“超映前票房預測系統”,可以實現在影片上映前一個月的總票房預測。但貓眼專業版還沒來不及讓賀歲檔驗證,就已經迎來了反對者。

電影人柳慶慶不久前在朋友圈發文,對貓眼專業版表達了不滿。認為行業壟斷的結局最終只能導致千篇一律,而電影市場的未來真正要靠百花齊放!

貓眼專業版的“升級改造”,“簡單粗暴”的行業誤導

據悉,貓眼專業版在去年就推出了一項人工智慧票房預測服務,以貓眼大資料平臺的實時票房資料為基礎,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實現對次日大盤票房和單片票房進行預測。

決不讓冰冷資料扼殺電影藝術 貓眼專業版遭業界抵制

貓眼還聲稱對《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愛樂之城》、《金剛狼3》等影片的票房預測誤差低於10%,具備很強的參考價值。但其實,上述幾部影片的票房走勢都經歷過“反轉”,或是“高開低走”或是“後起直追”。

今年打破華語影史紀錄的《戰狼2》,票房落點誰都無法讓其預測誤差低於10%,都是經過多次調整。而貓眼指的10%,有極大的可能是最後一次預測票房和實際票房輸出的差值。

而近期更新的版本,新的 “超映前票房預測系統”可以給出未來30天內上映的所有影片的票房預測,並且可以對某部影片定檔後上映一個月前就可以給出影片的首日票房預測。

儘管資料透明化最終為電影市場帶來的可能是一次“劣幣淘汰”的產業洗牌,但這樣的功能升級同樣存在不小的漏洞。

柳慶慶就認為,在沒看全片的情況下,過早預測具有極大的誤導性,一旦預測偏低,很有可能提前終結電影的“命運”。即便預測正確,也是將核心商業機密進行公佈。

決不讓冰冷資料扼殺電影藝術 貓眼專業版遭業界抵制

儘管線上票務平臺利用大資料分析能力可以幫助電影提前進行宣發策略的指定,但過早地進行資料預測,無疑對市場進行簡單粗暴的直接引導。

線上票務平臺“清空”產業鏈玩通吃,促使行業活力倒退

這樣的票房預測資料,相比片方而言對影院經理的參考意義更大。畢竟一部電影的檔期選擇極其有限,一旦調檔,所面臨的不可控風險遠遠超出許多片方的承受範圍。

一旦貓眼專業版對影片票房預測偏低,那麼影院經理則會完全根據預測票房進行排片。這無疑加重了影片透過逆襲突圍的難度,而電影所有的宣髮指定都有可能會被極度弱化。

線上票務平臺的強勢崛起,已經從“剝離”影院售票功能、電影宣傳發行逐步延伸到上游投資製作。如今,一旦貓眼專業版可以“控制”對影片的票房預測,那麼線上票務平臺幾乎可以壟斷整條產業鏈。

首先,中小成本的公司率先出局不說,整個市場的活力也會受到沉重打擊。例如今年在影市逆襲的《二十二》,在製作成本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中小成本公司的“勇敢”站隊,可能連登陸院線的機會也沒有,何談後來的過億票房?

決不讓冰冷資料扼殺電影藝術 貓眼專業版遭業界抵制

另外,貓眼所謂的“產業賦能”其實也帶有不小的偏見。例如,貓眼和光線參投的影片票房預測都是5億起,奔著30億去,競品都是1000萬以下。貓眼和光線參投的影片票房預測都是5億起,奔著30億去,競品都是1000萬以下。

巨頭壟斷,究竟是透過行業集中化推動產業進步還是嫉妒壓低市場活力,其實很難過早的有論斷。但是粗暴型的“清空”產業鏈,無疑會對產業造成強有力的衝擊。

“冰冷”資料與內容的對抗,市場不應該被壓制

其實大資料分析在任何市場都需要被理性控制,就如貓眼專業版的初衷可能是希望透過大資料分析來讓片方進行理性預判一樣。過度的依靠大資料,無疑讓許多中小成本製作的影片喪失了征戰大銀幕的“勇氣”。

而當內容製作依靠冰冷的資料,去製作千篇一律的“復刻品”時,市場又何談進步?

早在2016年7月份,貓眼專業版上就推出了第一代人工智慧票房預測服務,以貓眼大資料平臺的實時票房資料為基礎,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實現對次日大盤票房和單片票房進行預測。

如今,在貓眼專業版新發布的新一代“超映前票房預測系統”中,深度神經網路模型可以依據某一部影片的大量貓眼使用者行為資料,在定檔影片上映前一個月就可以給出該片的首日票房預測;同時,系統自動篩選出與之最相似的電影,描繪出待映電影的未來票房走勢圖,進而預測出這部影片在上映期間的每日票房以及最終的總票房。

但其實,無論是使用者消費習慣還是透過資料整合計算未來票房走勢,都無法對具體影片的實際票房進行準確的評估。事實上,票房也不會具體評估出來。《戰狼2》上映30天,沒人可以想到它的落點是56億;《二十二》、《岡仁波齊》、《重返狼群》,這些製作成本甚至要低於千萬級的小眾影片,上映前30天沒人想過它們能破億。

決不讓冰冷資料扼殺電影藝術 貓眼專業版遭業界抵制

但因為上映之後,電影的口碑自由發酵,觀眾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這種“新鮮感”是讓電影票房逆襲的最大推動力。反過來,如果沒有《二十二》、沒有《岡仁波齊》,觀眾也不會對此類電影感興趣。

所以,電影的感性屬性並不能一味透過理性去壓制。而且隨著電影市場回暖,幾乎消失的保底發行可能會隨著預測票房大肆迴流,而保底發行對於電影製作的弊端已經在市場無數次證明。

如今數字化的電影市場剛剛透過部分佳片擺脫了對數字的單純依賴,而貓眼專業版在過度放大資料分析能力的同時,似乎也在將電影市場拉回到“過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