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小朋友長溼疹,調理要重視脾胃,中醫分享治療思路與用藥

由 中醫兒科醫生吳棟 發表于 飲食2023-01-23
簡介最後,對於小朋友來說,脾胃薄弱是較為常見的事實,只要我們在餵養上有點疏忽,就很容易讓孩子出現脾胃失和的情況,然後導致溼熱困脾,形成溼疹等一系列的問題

米婆婆醪糟下奶怎麼做

佳佳(化名)10個月了

,臉上起了多個米粒大小的紅點,眉間部位特別多,伴有滲液,而且很癢,孩子的手不自覺就往那裡去了。因為不舒服,孩子白天哭晚上也哭,煩躁不安,吐奶、吐舌頭,到醫院檢查確診幼兒溼疹。

佳佳媽媽比較傾向於中醫,於是尋求中醫科會診。遂把脈發現,孩子的脈率偏快,中醫叫脈數,舌質偏紅,舌苔白而黏,細問得知孩子大便裡頭有奶瓣,好像消化功能不太好。

小朋友長溼疹,調理要重視脾胃,中醫分享治療思路與用藥

要想調理孩子的溼疹,我們首先要明白其中原理,才能對症下藥。

溼疹在中醫上又稱為溼瘡、溼毒瘡。溼邪的致病因素很複雜,主要與溼熱有關。溼熱會導致孩子出現哭鬧的情況,它很容易往上走,擾動孩子的心,如果孩子心經有熱,就會出現煩躁、哭鬧不止的現象。

而溼熱的形成,主要與肝、脾兩個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脾主運化水溼,脾胃失健運,是溼邪形成的源頭,肝主疏洩,肝的疏洩功能失調,則影響氣機,導致氣機鬱滯,進而導致水溼內生。

水溼內生之後,它不能正常地排出去,表現在面板上,就形成了溼疹,這就是小兒溼疹的基本緣由。

明白原理之後,我們針對幼兒溼疹,來解讀一個很有名的方子,它出自山東濟南四大名醫之一的吳少懷之手,是其兒科經驗醫案之一,曾被當時無數業內同行模仿揣摩。吳少懷於

1895年出生,1970年辭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其學術生平。

小朋友長溼疹,調理要重視脾胃,中醫分享治療思路與用藥

藥物組成:

金銀花

連翹

赤芍

竹葉

蟬蛻

桔梗

甘草

燈芯草

炒麥芽

金銀花、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化解孩子體內的溼熱;赤芍、竹葉、燈芯草,用來給孩子清掃心火、利尿除溼,安撫孩子心神;蟬蛻,具備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也能安撫孩子的心神,有效緩解孩子晚上哭鬧不止的情況。

因為小兒脾常不足,加入一味炒麥芽,具備調理脾胃、溫中消滯的功效;最後加一味桔梗,它具有引導其他藥物上升從而調理上焦病症的作用,把藥性往上面帶,為舟楫之藥。

這些藥一起用,就能清熱化溼、調理孩子的脾胃,然後清心瀉火,加上蟬蛻安神,能止住孩子晚上啼哭。此方輕靈、細膩,融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寧心安神與調養脾胃為一體,環環相扣,很是精當。

可能看到這裡,就會有朋友在暗地裡給差評了,為什麼不放劑量?因為中醫講究辨證,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大家知道學醫的人最興奮的事情是什麼嗎?

就是碰到了一個按照教科書去生病的患者。

我們要明白,每個人就算生同一種病,年齡、生病的時間、生病出現的症狀,是否有用過什麼藥,有無過往疾病史,開得方子都不一樣,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千個人可能都有一千種方子。

小朋友長溼疹,調理要重視脾胃,中醫分享治療思路與用藥

所以,出現問題還是及時就醫,無論我們是從什麼地方看到的方子,都並不能代替醫囑和處方,為自己及其家人考慮,還是建議在醫師的辯證指導下應用,否則可能會出現疾病未好轉,反而出現其他問題的情況。

最後,對於小朋友來說,脾胃薄弱是較為常見的事實,只要我們在餵養上有點疏忽,就很容易讓孩子出現脾胃失和的情況,然後導致溼熱困脾,形成溼疹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孩子的餵養非常重要,我們要保持重視之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吳棟,如果各位朋友還有關於溼疹或其它兒童方面的問題,歡迎點選我的賬號名稱,進主頁私信找我,忙完臨床工作後,會第一時間上線回覆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中醫兒科醫生吳棟

推薦文章